“最吝啬”富豪去世,却给全中国人留下巨额遗产......
华人星光(ID:hrxg2020)原创
作者:华人星光
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他,坐拥巨额财富,
却是最吝啬的富豪;
他的名字被命名小行星,
可他,却是最低调的巨星.......
而今天是他离去的祭日,
他给全中国人,
留下了一份巨额遗产!
他,就是田家炳。
1919年,田家炳生于广东,
父亲是一位成功商人,
然而原本优渥的家境,
在他16岁那年突生变故。
父亲骤然因病去世,
生活重担全都压在他稚嫩的肩膀,
他不得不辍学远赴越南谋生。
当时的越南,
还处在法国殖民统治下,
华人地位卑下,
无依无靠的田家炳,
靠贩卖瓷土谋生,
他被地痞流氓恐吓过,
也被当地政府敲诈过,
但所有的灰暗,
终没能阻止他发出自己灿烂的光芒。
短短两年他靠自己聪明的头脑,
创造出了一个奇迹:
作为一个中国小伙,
在兵荒马乱的年代,
他发展成为越南最大的瓷土供应商!
可是残酷命运,
并没有就此放过他。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让他失去了好不容易挣下的产业,
为生存,
他只能离开越南来到印尼。
凭借敏锐的头脑,
田家炳很快发现,
印尼橡胶产业大有可为,
于是他办起了树胶厂,
接着办起了塑料薄膜厂。
几年过去,
田家炳已经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富豪,
而哪怕挣再多的钱,
他心里总是有个地方,
空落落的填不满,
那是他最魂牵梦萦的两个字:
中国。
1958年,
田家炳放弃了在印尼发展,
他下定决心,
将自己的事业转移到了香港,
在一片荒芜中,
先后创办了田氏塑料厂、化工厂,
短短五年时间,
田家炳就成为远近闻名的,
香港“人造革大王”,
与李嘉诚并肩成为,
香港人造革与化工行业领军人。
图为早期的田氏塑胶厂
70年代,
田家炳又到大陆投资办厂,
在广州完成田氏大厦,
以及多处工业楼宇开发,
成为南方地产大亨。
到了1980年,
他已经是香港知名的亿万富翁。
而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
他突然做了谁都想不到的决定:
退隐江湖,
将田氏的产业交给下一代。
要知道,
当时的香港经济一片繁荣,
无数富豪都瞅准时机扩张版图,
争夺香港乃至亚洲首富的宝座。
而田家炳,
正在生意黄金时代,
以他的实力,
在这样的争霸中获得更多财富,
是板上钉钉的事,
可他却突然要退隐,
这样的决定只会让田家从生意上,
离其他大富豪的地位越来越远,
究竟为何?
田家炳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他不想再继续征战商海,
而是要专心慈善。
年轻时,他没有读过几年书,
教育的半途而废,
是他一生的遗憾。
后来他走南闯北那么多年,
深深感到,
让发达国家振兴的原因,
正是教育的普及!
于是,在他事业有成之际,
田家炳决定投身教育慈善,
用自己的能力,
让更多中国人有书读,
教育,才是兴国之本!
此后,
他将自己的财富和人生,
全都献了出去......
1982年,
田家炳将4栋工业大厦全部卖掉,
变现10亿,
用这笔钱创立“田家炳基金会”,
将每年几千万元的收入,
用于教育公益。
香港不少富商都笑他,
这不是傻么,
明明可以钱生钱,
事业更上一层楼,
非要把巨额财富,
填进一个无底洞?
他的合作伙伴也不理解他,
唯有邵逸夫支持他这样做。
而田家炳对此的回应是:
“留财富予子孙,
不如积德予后代。”
田家炳始终认为,
兴国之道在人,
而人才培育始于教育,
数十年来,他一直都在强调:
“中国的希望在教育”。
于是,
他把财富都用于兴建学校:
1983年,
第一所以“田家炳”命名的,
“保良局田家炳幼稚园”成立;
第二年,
第一家田家炳中学,
在广东省大埔县建成。
1984年,
田家炳彻底离开集团,
将化工厂交给几个儿子经营,
规定每年,
至少捐出工厂利润的10%于公益。
此后,
富豪榜上再也没有田家炳的名字,
但慈善界,
多了一束温暖的光芒。
而因为田家炳定下的捐赠规矩,
田氏的事业规模越来越小,
换来的,
是大陆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教学楼。
华南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
吉林大学田家炳学生活动中心
浙江大学田家炳楼
上海理工大学田家炳楼
吉林师范大学田家炳楼
福建工程学院田家炳楼
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衡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华南农业大学田家炳综合训练馆
大埔县家炳第一中学
兴宁市田家炳中学
韶关市田家炳中学
广东省蕉岭县田家炳实验中学
一所、两所、
十所、百所中小学......
一栋、两栋、
十栋、百栋教学楼......
从最初的几百万,
到几千万,到几个亿,
田家炳这一捐就是三十年。
因为大部分捐赠都用于兴建中小学,
这样深耕基础设施,
田家炳,
并没有像为大学捐赠的邵逸夫一样,
引起大众的太多关注。
以至于香港的富豪们都笑话他:
香港有个田家炳,
捐来捐去不知名。
人活一世,要么为名要么为利,
你田家炳不要利了,
那名也没落下,那你图啥?
而田家炳对此很不以为然,
他说:
“基础教育是最基本的,
如果中小学搞不好,
北大、清华这些好的高校,
也不可能有好的生源,
我只做好对社会有利的事。”
他的这份心,
那些受益的孩子明白,就够了。
而因为捐助的地方实在太多,
田家的企业又做得没有之前大,
田家炳一不小心就钱不够捐了。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
香港富豪圈人人自危,
有人准备把资产转移到外国,
有人大量裁撤员工。
只有田家炳,
还在捐助内陆西部地区中学建设,
但当时,田家炳的企业,
和田家炳基金会的收入也受到影响,
以至于出现捐款承诺,
却难以兑现的问题。
遇到这种情况,
跟捐赠对象解释一下,
等一等就是了,
但田家炳却决定,
卖掉房子捐款!
他都80多岁了,卖掉房子住哪啊?
家里儿女都不同意,
可他执意要卖掉:
“这房子5000多万,
一个月利息就有几十万,
我们住一晚岂不是上万元就没有了。
这值吗?
卖了大房子出去租个小的住,
大客厅没了,
假山、花圃、鱼池没有了,
但这点困难总是可以克服的吧?”
最终,
田家炳还是把房子卖了,
用自己的一套豪宅,
换给了贫困地区的20多间中学。
而自己带着太太,
租用了面积很小的公寓楼作为新家。
谁能想到,他的老年时期,
生活上最大的支出竟是房租,
香港富豪谁不是好几套豪宅,
但田家炳却一直租着房子。
卖掉别墅以后,田家炳在香港的家,非常简朴
有人问他:
“那么多钱,不心疼吗?”
田家炳回答:
“一栋栋教学大楼的兴建,
万千学子的读书声,
比他和家人,
住世上最好的房子都有意义。”
就是这股执着的精神,
让田家炳千金散尽,
换来内陆“田家炳楼”的遍地开花。
2005年,
为提前清付落实的项目捐款,
田家炳将旗下的核心物业,
田氏广场卖掉,
获得款项近3亿港币,
全数捐献给了内陆的大学、中学。
三十年里,
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
拖着日益衰老的身体,
冒着烈日炎炎,
冒着风霜雨雪,
在那些乡村中一步步走过,
而他走过的地方,
留下的,
是一栋栋崭新的“田家炳教学楼”。
让人们津津乐道的,
不光是田家炳执着慈善,
还有他难以想象的“吝啬”。
为了把每一分钱都花在有用的地方,
亿万富翁田家炳,
过着堪称“贫民”的生活。
他没有私家车,走路上下班,
也没有高档的生活享受,
一双鞋穿了十年,袜子补了又补,
相当长一段时间内,
一家人每月生活开支仅3000元。
他不搞排场,也不喜欢应酬,
过80岁大寿,很多人要为他庆祝,
他不摆酒,不收礼,
反而还捐出几百万建教学楼。
在一次捐助活动上,
有记者发现,田老身上穿的西装,
竟是40多年前的,都洗的发白了......
出门住酒店,他自带肥皂,
外出吃饭,他只要一杯开水,
自己带着盒饭......
他说:“我是农村出来的,
又有过艰辛创业的经历,
很容易体会到每一样东西都来之不易,
哪怕是一根针、一粒米,
花钱多的时候,
物品浪费的时候,
自己心里都会很不安。”
这样的他,
一直被人们称为最吝啬的富豪,
他对自己抠门无比,
可对教育,
却是一掷千百万毫不犹豫。
田家炳常说:
“每个人都做一点小好事,
最后就会变成一件大好事,
这个社会就会变好。
每个人做一点小坏事,
最后就会变成一件大坏事,
这个社会就会变坏。”
他就是这样,把每一分钱都省下来,
变成了一所学校,
一栋楼,一间图书馆.......
而他从不宣传,
知情友人想推荐他做政协委员,
田家炳一口婉拒:
“我不想用钱来换取任何名誉,
只想自己开心、社会有益。”
89岁那年,田老不慎摔伤了眼睛,
却还是不顾伤痛,
执意去看新建好的学校,
他说:“不是看捐的好不好,
而是看办的好不好!”
因为太低调了,以至于这些年,
很多国人压根没有听过他的名字,
就算是离开,他也走得悄无声息。
2018年7月10日,
这位一生大爱一生无名的老人家,
悄然离去,
在他离开之后两年,
人们才慢慢发现,
这位没有给自己儿孙,
留下什么遗产的老人,
却为全中国,
留下了最珍贵的“遗产”:
93所大学、
166所中学、41所小学、
约20所专业学校及幼儿园、
大约1800间乡村学校图书室。
而今这些遗产,
已经变成福泽万千人的大善事。
田家炳基金会命名项目/受惠机构名单部分摘选:
以一个人的力量,
成就千万人的幸福,
这样的大爱之心,大善之人,
国家和人民都不会忘记。
曾在1993年,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
将国际编号第2886号小行星,
命名为“田家炳星”,
而人们盛誉他为:
中国百校之父。
他的爱和善良,
将永远照耀中华大地!
中华复兴,教育为本,
田家炳,
这一生的慷慨奉献,
这一生的无私捐助,
终将汇集成澎湃的力量,
惠泽中华,永载史册!
2021年7月10日,
田家炳老先生离去3周年祭日,
缅怀,致敬!
您永远活在中国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