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彦 爱达杨
在世界地图上,赛拉利昂到中国之间的直线距离是最遥远的。古老的中国大地,原始的非洲大陆,二者的渊源本就悠远绵长。而今,在非洲那片热情的土地上,中非两位艺术家的跨国婚姻,更是续写了中非友谊的传奇。
中国人讲缘分。2011年的春天,中国当代著名画家杨彦在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遇到了学经济管理的大学生爱达·杨。电光火石之间,两人的爱情到来了。随即按照当地风俗举行了庄严的异国婚礼,只是所用的戒指是跟路人借的,一切都很朴素。简简单单,没有纠结,没有盘算。就好像两片云,偶然飘在一起的样子。
虽然看上去是典型的一见钟情,说起来,却是结缘已久的事。
多年前,他偶然看到过一尊非洲少女塑像,觉得朴拙可爱,美的动人。这一眼就是多年的心心念念直到他遇到爱达,才恍然间明白,这一切是怎么回事。太像了!眼前这位少女,分明就是心中一直装着的那个人!他们夫妻回国后,杨彦的朋友们第一次见到这位异国新娘,和那尊雕塑一对比,所有的人都惊叹这雕像简直就是爱达本人!
从某个意义上讲,杨彦是幸运的。这样珍贵的姻缘,天底下没有几人有幸得到。然而,这样的幸运并不是毫无缘由的,它是建立在一种坚守内心本真的信仰和向往之上。无论是绘画的方式还是生活的方式,杨彦始终贯穿如一,天真热烈,勇往直前,不愿妥协,不屑世俗,更不甘平庸。
在赛拉利昂,杨彦就已经决定要娶眼前这位黑美人为妻。他打电话给国内的亲朋好友分享新婚的喜悦,他们却有些为他担忧。有担心他会不会染上非洲大陆流行的疾病,有担心他们的婚姻会不会因为环境差异太大而难以沟通,也有人担心他们的孩子会不会有意识形态和文化认同上的困惑。面对这些善意的担忧,杨彦说,他们多虑了。我想的比他们谁都要多,都要远。结婚,生子,对很多人来说往往是糊里糊涂的走过场,活明白的人不多。而我之所以如此慎重的选择人生伴侣,也是因为在这方面,我属于少数活明白了的人。对杨彦而言,是用另一种方式在开创着人生的新领域。他甚至考虑周全到以后小孩子的教育。而杨彦之所以大肚能容烦恼事,归根结底,还是一个人对自己精神世界的把握。通俗点说,就是自信和底气。杨彦的敏锐异于常人。他敏锐的神经让他从小就看得到别人难以发现的一切。去埃及旅行,一片尘土几公里开外,一车人里,杨彦是第一个看到金字塔的人。在肯尼亚旅行第一个看到乞力马扎罗山的人…太多的第一,太多的唯一。能放能收,正是杨彦的状态。放,能尽情的享受快乐,为生之美好而陶醉;收,能沉着缜密的把控生活,犹如一个舵手,稳稳在大海中行驶命运之船。凭借这份敏锐的洞察力,在绘画艺术里游刃有余,从容自在的杨彦,也有足够的理由,在生活的艺术中开创新的天地。
在杨彦的人生中,有两个长达20年的寻梦。一个是对非洲妻子的寻找,另一个就是对冈仁布齐神山的向往。大约20多年前,当他开始创作《远山的呼唤》这一系列的画作时,像某种宿命,冈仁布齐神山已经成为了他的精神栖息之地。神山兀自在那里,永远接受向往,永远不被企及,却永远都在呼唤。让人永远有一种要奔走要呼唤要穿行要超越的诉求和力量。每每当这种呼唤不可抑制的时候,杨彦明白,他的创作已经成为一种使命,这种创作的冲动所迸发出的磅礴的力量没有任何犹豫和回旋的余地,只能任由强大的意念主宰,画下去,画下去。肉体的杨彦已经被赶走了,他好像不在场,完全是精神的杨彦在此间执笔。他画他擅长的泼墨大写意时是如此。泼墨大画,要脱了鞋踏上巨幅的画面,拎着墨桶在其上尽情挥洒,一幅画的完成往往需要数小时或几天,精神的高度集中和身体的透支,对人的体力和精神都是考验。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波洛克说,我创作大画的时候我的画布不是在画案上画的,而是把它铺于地上 接近于大自然的地质,我在其中将他完成。让自己成为画的一部分。中国人管这个叫“接地气”。人和土地有灵魂上的相连之处,人的精神力量可以从土地的精华中获得。从大自然的混沌世界中汲取能量,贯穿给整个精神世界,作为艺术创作能量的来源。
有一回,在烈日炎炎的海边,杨彦挥毫泼墨,创作巨幅写意大画(3m×30m)。刚开始的时候,有很多的人围在一旁观看。随着太阳越来越毒辣,气温越来越高,人群渐渐顶不住,散去了,从早上到下午再到傍晚,在高温酷暑的海边,只有杨彦一个人,一刻都没有停歇过。身边的助手都为他捏了一把汗,生怕出事。因为这样的体力透支,对杨彦这个年纪的人来说,已经是很极限的行为了。杨彦对此却很是笃定。“我知道,我的精神能量足够支撑过这一场。”这是体能和智能长期的综合教养的结果。就好象火山一样,积蓄了那么久那么久的力量,总要爆发出来,画在笔下,能量就燃烧在纸上。以能量的爆发为基础,这样出来的画才会融入画家的生命,才会让赏画的人一眼就念念不忘。画作本身,才会展现出长久的、蓬勃的生命力。把这份能量储藏下来,永远的留在纸上。
他最后一次进藏,是大雪封山。天路219国道留下了他跋涉的足迹。他去,是为了听从远山的呼唤,也是心灵的呼唤。“当得知还有一两个小时就能看到神山时,我犹豫了,我要不要见它,还是永远把它搁在我的梦里。纠结许多,车也在艰难的前行…终于见到了!还是远眺,只能是远眺,大雪覆盖了上山所有的路。走的时候我哭了,大概知道是永别了。因为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我这个年龄再去可能性不太大。”杨彦说完这句话,整个谈话气氛都陷入了对神山的深深思索中。他最终还是见到了神山。静静的陪着他的神山坐了很长很长时间,聆听着只属于他们俩的低语。后来,这段经历被拍进了一部叫做《生命的圣途》的纪录片。作为个人的一次宝贵经历,与世人共同分享。
对非洲妻子的寻找,和对神山的向往,在杨彦看来,是一定要放在一起谈的两件事。这从两个方面全面的反应了杨彦的艺术人生。出世是神山的梦,入世是家庭的梦,这两者圆融和谐,不仅并不矛盾,而且相互呼应内外兼容。作为一位天性敏感的艺术家,他对古老的非洲大地上人与自然交相辉映所绽放出的强烈色彩始终充满了好奇与探知欲。在那个最遥远的国度,寻找一位黑姑娘作为妻子,建立家庭,生几个活泼健壮、聪明美丽的混血孩子,看着他们长大,是杨彦在入世层面中,对于家庭的梦想。这个坚定的踏破铁鞋无觅处最后又幸运的如愿以偿的过程,也象征着杨彦毕生追求艺术境界的全过程。
他是怎么做到像如今这样看透生活,把玩艺术,潇洒自如而且混沌圆融而不自知的境界的?因为他心中有着对艺术孜孜不倦的探寻和对生命本源的原始好奇。说到这里,杨彦直言,自己非常幸运,自己是从艺术的角度切入到生命的关怀和人文的关怀。在这条路上,他一直勇往直前。
杨彦的兴趣涉猎非常广泛,不仅局限于书画艺术,凡是与生命本源有关的东西,一石一木,一山一水,总能牵动他的心。宏观或者微观,大气象或小细节,他不拘泥于形式,醉心于结构,以圆融的姿态去吸收,去体悟,让这些世间万物化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他的画,大写意泼墨,《生命的律动》也好,《金刚正果》系列也好,《太和》系列和《百度》等都介于似于不似,像与不像的混沌状态中。你很难说清它是什么,但是却能一见之下就清楚画中要诉说着什么。这或许就是大写意泼墨画的精要所在。杨彦的创作不仅给自己留下余地,也给赏画的人留下了迷幻而值得深思的再欣赏空间。一千个读者读出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次赏杨彦的画,也能有一千次不同的体悟。
杨彦的创作有着一贯的信念。回顾过去三十多年的艺术历程,从《生命的律动》系列到《远山的呼唤》系列,《湖》系列,《岛》系列,到《吉祥金刚》系列,《太和》系列,再到《百度》系列,包括杨彦新近创作的《航母》系列,一以贯之的是对生命的思考和追问。在这些作品里,折射出的是一个极具人文主义关怀的大家心底里的诗句,一个浪漫主义者一串串远行的足迹,和一个理想主义艺术家对思想的坚守。
正在创作的《航母》系列中,母亲般宽厚吉祥满载着鲜花和幸福的大船延续了《百度》系列中的从此岸到彼岸的一叶扁舟,一如既往体现的,是杨彦对生命的呵护和大爱。
作为杨彦的终身伴侣,爱达·杨就好似一块璞玉,没有人知道她的艺术人生会走到多么宽广的地方,总是有着无尽的可能性。遥远而美丽的非洲姑娘,带着那片大地上骨子里就有的直接而热烈的气息,提起中国传统的毛笔,一笔一笔描绘出她心中的世界。作为丈夫的杨彦感叹道,“爱达的才气不逊于我”。而更重要的是她身上有一种特别可贵的品质,善良、真诚、果敢。爱达来中国接触汉语还不到一年,如今,却可以用中文描述她的梦境,绘声绘色。艺术的过程体悟,内化,表达在爱达这里,这个过程是如此的浑然天成,只能说,这确实是被艺术之神滋养过的安琪儿。
在采访他们夫妇之前,他们刚从苏州举行的第二届中非民间论坛上回来,连日来的舟车劳顿抵不过高昂的兴致。谈起论坛上,他和身怀六甲的妻子爱达合作的《春华秋实图》,一棵树上结着芒果开着梅花,爱达的这个创意获得来宾的一致高度赞誉,爱达在晚会还演唱了京剧《梨花颂》,得到了全场的阵阵掌声。杨彦在晚会上这样说:“他的家庭就好像一个微缩版的中非论坛,这幅画这不仅是他们爱情结晶的见证,更是中非友谊的象征。我们中非论坛紧锣密鼓的谈了一年,谈出了结果,谈出了希望和未来,我们的孕育是极富象征性的。”他们说,不仅是这届苏州的中非论坛,杨彦和爱达不辞辛劳的参加,只要是事关中非友谊的事情,他们都愿意亲历亲为,有一分光,发一分热。在两片古老的土地上,延续下来从毛泽东时代起就搭建好的友谊。
度过了热烈的夏,宁静的秋,在这个冬天里,杨彦和爱达就要收获他们自己的中非友好象征了他们的孩子会在冬天到来。“无论他是披风而来还是踏雪而至,对于我们,都是期盼已久的。”作为父亲,这是杨彦对新生命的祝福。到了那时,相信他们夫妇的艺术生命又会到达新的未知境界。我们也和他们一样,期待着。文/王倩云
杨彦艺术简历
杨彦,1958年生,62年画火车头,拖拉机和京剧人物,70年画“收租院”组画,73年临颜真卿书法,画芥子园,78年临宋元明清作品,84年入川峡写生。85年创作《大宁河览胜图卷》,《长白山长卷》、 《唐人诗意》系列。87年《远山的呼唤》系列。89年《生命的律动海底》系列长卷,92年《山川乡国情图卷》,94年《城市之光》系列,《湖》系列,《岛》系列,《一句佛陀》系列、《梅花》系列长卷、画瓷器、刻紫砂和油画,98年《国色天香》系列。2003年《黄山》组画《祖国万岁》、《杂花、清供》系列。04年开始创作《向地球致敬》系列行为艺术和《射影·涉影杨彦观念摄影》作品。05年《吉祥金刚》系列、《扎西德勒》系列。06年《香山日记》系列、国外风光系列。07年《九如》系列,《鹊华秋色》系列长卷,长江图卷。08年青藤系列、小品系列。09年于国家体育馆画巨幅泼墨山水《山川乡国情》。2010年《非水墨、非油画、非版画、非摄影、非观念》系列作品、书法对联系列、巨幅《上海世博图》。2011年《百度》系列、《太和》系列,为各行业题匾累计近六百块。
半个多世纪进化的是艺术人生。脑力和体力充盈着画画的事。而开启他觉悟和智慧的力量来自于生命科学、宗教、哲学、神学、美学、物理学、考古、体育、军事、天文学,并有诗歌、戏曲、音乐、舞蹈、建筑等各类杂学。这些实在与虚无,凝聚并飘散在他走过的所有时空艺术修养着他的表与里,媒体忽悠着他的才与情,口碑流传着他的是与非。
而他在挥毫游走于黑白五彩的宣纸上时,洞察了人在世间的穿行……浑沌中不期的妙有。使他渐渐成了一个有爱无恨的吉祥快乐金刚!
去年的十月三十日,为纪念国家领导人在援非工作报告上的批注“黑人好看,越看越好看”发表43周年,举行了《在那遥远的地方……来位好姑娘》大型交响音乐会,伴随其美妙旋律,“中国新娘”爱达·杨,大声告诉人们“因为我爱我的丈夫,所以我爱中国。”
爱达·杨真诚、善良、美丽、聪慧。在这一年多的时光里她以极大的热情将自己融入中国学汉语、画国画、唱歌唱戏、学古琴、炒中国菜……在游历中国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民族风情、民俗文化之时,新闻、影视、广告、收藏界的朋友为她留下了多姿多彩的影像记录。作为爱达·杨的丈夫杨彦先生也用快门记录了许多美好的瞬间。当《爱达·杨在中国》摄影展正在策划之际,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对外艺术交流院对这一主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鼎力支持,特邀巡展的第一站在对外友协和平宫展出。毋庸置疑这一活动必将对中外文化交流产生积极和深远的意义。
《爱达·杨在中国》摄影展是中外文化交流助力的杠杆。主办方将今后陆续推出系列展、巡回展。相信如爱达·杨所说“若干年之后,我一定会因为爱中国,更爱杨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