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废话 | 第一批死掉的互联网餐饮品牌,没有姓名只剩传说
煎饼果子依然是大家习惯选择的早餐之一。只是再也没有人想起黄太吉。对,是黄太吉,不是王老吉。就像河狸家依然会在春节期间被预约挤爆。同一个老板创立的雕爷牛腩却永远销声匿迹。曾经在互联网兴起背景下,红极一时的网红餐饮品牌,如今只剩唏嘘。商场再也找不到他们的踪迹,他们的商业模式却仍旧被后来者以大同小异的方式在复制。
01 餐饮网红
黄太吉的微博永远停在了2019年3月12日。
红极一时的黄太吉最终被爆欠供货商83万元贷款,被法院列入失信名单。
这个宣布要1年卖出100亿元煎饼的企业,就这么黄了。
黄太吉的slogan曾经是“在这里吃煎饼、喝豆浆、思考人生”,一个煎饼,非要弄成普通人吃不起的样子。
如果是单纯吃煎饼,可能确实吃不起黄太吉。毕竟流动小吃车上大妈们摊的煎饼都快吃不起了。
黄太吉一份弹压牛肉煎饼就卖到了20块钱。
煎饼事儿小,不好吃事儿大。
黄太吉为啥又贵又不好吃?
有人说是因为商家觉得口感是次要的,服务是主要的;还有传言创始人郝畅一心只为融资忙。
不管哪种传言,是真是假。但是黄太吉是真烧钱。
2012年7月,赫畅在北京CBD开出了黄太吉的第一家店,其万花筒般的营销也由此开始。
美女老板娘开奔驰送外卖、七夕情侣在店里Kiss送一套豪华版煎饼等,特别是开豪车送外卖和美女老板娘风靡网络,这也让黄太吉在资本市场上一路高歌猛进,3年来共融资上亿,估值更是高达12亿。
他们的噱头远远大过了人们对于煎饼本身的关注。
他们营销了餐饮网红,后来的喜茶、靠神曲走红的蜜雪冰城,都属于此类。
而人们打卡的往往也不并不是餐饮本身。
但不好吃消费者也绝不买帐,黄太吉的落幕也便不足为奇。
02 网红餐饮
曾经在北京各大商场,包括北京君太百货、西单老佛爷及朝阳大悦城等都可见雕爷牛腩的身影。
不同于黄太吉的是,雕爷牛腩属于网红餐饮,就是网红做的餐饮。2013年,雕爷牛腩诞生,并通过一系列事件营销,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名噪一时。
雕爷,原名孟醒,是一位连续创业者,在创立雕爷牛腩之前,早已经名声在外,起码在互联网圈儿是个名人,还是诸多商业资讯网站的专栏作者,比如虎嗅、亿欧,再比如早已经倒闭的品途商业评论。
你可以不熟悉雕爷牛腩,但是你一定知道阿芙精油、河狸家,他们的“爸爸”都是雕爷。
在雕爷牛腩还未正式营业之前,已经凭借烧钱赚足了眼球,先是花500万元购买戴龙师傅的牛腩饭配方,作为营销卖点,又是邀请众多明星名人试吃,还与苍老师同吃一口咖喱、和留几手共啃一块牛腩等,据说光这块就烧掉了1000多万。
烧钱再多,也扛不住难吃二字。
早在2014年“无能的大熊”便写了一篇《雕爷牛腩为什么不会成功》的文章,雕爷本人还在虎嗅上发了一篇《雕爷亲身揭秘:雕爷牛腩为什么失败了》,文章曾反击道:甚至我们某家店,是商场倒贴我们一百万装修费,我们才进驻的……
雕也牛腩主打轻奢,“咖咖牛腩饭” 与“金汤牛腩面”是其主打品牌。正所谓“树大招风”,营销盘子铺的越大,消费者的期待值也越高。当菜品品质跟不上花式营销,落差便出现的自然而然,口碑便不复存在。
雕爷牛腩正失败在二次或多次重复消费。
另外两家创立于2014年的西少爷和伏牛堂进入餐饮界时,互联网思维早已不再新鲜,他们披着互联网的外衣,选择了从营销入手,讲品牌故事。
与其说营销品牌,不如说是在营销老板自己。
西少爷创世人孟兵程序员出身,先后在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公司任职。西少爷以一篇《我为什么要辞职去卖肉夹馍》出道,炒红了程序员肉夹馍这一品类;
而伏牛堂则是以一篇《我硕士毕业为什么要去卖米粉》将北大硕士和米粉这两个原本并不在一条跑道上的概念牢牢捆绑在一起。伏牛堂正是霸蛮的前身。
相对于前者,这两个品牌的营销噱头会更朴实一些。
不管是何处营销方式,事实也再次向我们证明了好吃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