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美的墓园?
2015年生日的那一天,我去参加了一场葬礼。
那时,我正在爱尔兰访问。那一天下着雨,我从都柏林回到小镇,心情突然就很萧瑟。爱尔兰的天气,晴天时美得让人落泪,而雨天时,又会让人落寞得心酸。我走在小镇的街道上,看见很多人冒着雨去教堂,我问一位老人发生了什么事,老人说,他们是去参加葬礼。我问是谁,老人慢吞吞地说“弗莱德曼(Friedman)”,我下意识地说:“哦,弗莱德曼”。老人不满地大声说:“No!Friend of mine!He was my friend (不,我的朋友,他是我的朋友) !”
回到住处,不知为什么屋子里没有电,房东也不在家,两层楼只有我一个人。我孤零零地在黑暗的房间里坐了很久,想着,既然无事可做,不如就去参加“弗莱德曼”先生的葬礼吧。
可是,等我赶到的时候,葬礼已经差不多结束了,教堂里的人们纷纷起身,从大门中鱼贯而出。没有人痛哭,也没有其它特殊之处,人们平静得好像只是刚刚参加完一场祈祷。我在屋檐下站着,看着人们各自钻进汽车,渐次离去。在生日的这一天,在一场葬礼的门口,在连绵淅沥的雨中,好像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打动了我,可我却无法准确地形容。
旅行是为了看见不一样的风景和文化。而中西方文化中最大的差异,大约就是对待生与死的态度。基督教徒视死亡为去天堂,是天上的美好的世界,因此,他们对于死亡没有特别多的恐惧,当然也就没有中国人那么多的忌讳。从中国来到欧洲的旅行者,最不能理解的一点,恐怕就是那些处在闹市中的墓地了。小镇有两个墓园,一个是在小镇教堂旁边,就在小镇最中心的位置,人们每天来来回回从这里经过。按中国人的想法,这是多可怕,也是多忌讳的一件事啊,可是,大家都习以为常,一点儿也不觉得怎么样。
另一个墓园是在我每天上班必经的公园里,就在公园的入口处,公园的停车场旁边。这个公园美极了,我每天都在这里走过,也每天都会经过这片墓地。无论白天夜晚,从来没有害怕过。
在欧洲,很多墓地都是在闹市区里。奥地利萨尔茨堡的圣彼得教堂墓地号称是世界上最美的墓地,从老城迷宫般的街巷中,穿过一个石砌的拱门就来到了这里。
墓园很小,但历史却很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700多年,是萨尔茨堡最古老的墓园。在这里长眠着很多名人。。。。。的亲戚,比如莫扎特的姐姐,海顿的弟弟,卡拉扬的老师等等。如果是为了看名人墓葬,真的不需要来这里,因为任何一个有点历史的欧洲古镇或城堡都诞生过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而欧洲的这些古镇城堡又是如此之小,当地人扒拉扒拉手指头,总能和这些名人们沾点亲带点故。
吸引人们来到这个墓园的,我猜,首先是那些造型各异、极尽精美的铁艺墓碑吧。在欧洲,大多数的墓园,墓碑都是石刻的,但这里可以看到很多极富地方特色的铁艺墓碑。
一个个精致的铁艺墓碑,在鲜花绿植的簇拥之下静静地伫立,每一个墓碑之下都长眠着一个曾经鲜活的灵魂。
然而,这里却没有一丁点阴森恐怖萧杀之气,那些精致的铁艺作品,与其说是墓碑,毋宁说更像一个个精湛的艺术品。而这一片墓园就是一个精致的小花园,供人们在这里参观、驻足、散步,甚至休息。在欧洲,去墓地散步并不是一件稀罕事,如果你看过电影《爱在黎明破晓时》,应该还记得,有一段就是男女主人公在维也纳的墓地里闲逛呢,中国人谈恋爱有去墓地的吗?
墓园四周的墙壁处,有些规模较大的墓龛,里面的装饰、雕刻异常精美,我猜,大约是本地名门望族的墓龛吧。
站在墓园抬头仰望,一面是圣彼得修道院优美的绿色尖塔。
一面是耸立的悬崖,悬崖上是壮观的霍亨萨尔茨城堡。晴天时的萨尔茨堡美极了,天蓝得如梦如幻。
不过,对于“世界上最美墓地”的名字,大家不用太认真,欧洲美丽的墓园太多了。在法国尼斯的半山上,依山望海,有一个很大的墓园。每一个墓碑都非常精美,有的墓碑修建得就像一个微缩版的希腊神殿。神殿旁还坐着一位倚栏而望的少女,不知是不是在思念逝去的爱人。
在欧洲旅行,参观墓园是一件很有趣的事。甚至有旅行者专门去各处墓园寻找那些或精美或有趣的墓碑。
在欧洲旅行,各种名人墓地也常常是很有名的景点。比如巴黎的先贤祠就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墓地之一,很多名人如伏尔泰、雨果、卢梭、居里夫妇等都埋葬在这里,很多人都专门到这里来瞻仰先贤风采。不过我在巴黎时时间紧迫,没能参观先贤祠,而是去了另一处特别有名的地方——荣军院,在这里的教堂里,埋葬着法国最著名的英雄人物——拿破仑。
下图就是拿破仑的棺椁了,在一个下沉式的圆形大厅中央,就是拿破仑的红色大理石质石棺,四周围长廊的廊柱上,雕刻着希腊式的人物塑像。这个大厅和石棺的规模,可以参照照片上那个人物的大小。
不过,即使以拿破仑的声名和威望,他也并不能独自享有这一个教堂墓地。这也是老外和我们不太一样的地方。我们如果给名人修墓,那就真的只是为了纪念这一个人(或者夫妻)。比如古代帝王,即使有人陪葬,也都是为了衬托这个帝王的威名显赫。而在埋葬着拿破仑的这个教堂里,与拿破仑一同长眠的,还有很多有名或者无名的人。在教堂地下室幽深黑暗的甬道两侧分布着一个个暗室,每一个暗室里都长眠着逝去的人,甬道两侧的墙壁上刻着他们的名字。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种西方的平等观。
欧洲的传统教堂,几乎都承担着墓地的功能。尤其是那些著名的大教堂或皇家教堂,埋葬于其中的名人数也数不清。比如德国的科隆大教堂,教堂的中心,摆放着好几具古代帝王将相的卧像或遗骸。我不知道他们是谁,知道了也记不住。
也许就因为欧洲的重要人物大部分都埋在教堂里,我们的考古要漫山遍野地去找那些帝王将相埋在哪,找到了还要费很大的力气去研究怎么进去怎么挖,而欧洲人好像只要挖挖教堂就行了。
在匈牙利布达佩斯的圣伊什特万圣殿,人们专门跑到这里来就为了看看匈牙利第一任国王伊什特万一世的右手木乃伊。这位伊什特万一世是匈牙利的开国皇帝,匈牙利最著名的民族英雄,被尊称为“圣”。他的这个右手也被尊为“圣右手”,戴满了各种名贵宝石,保存在一个镶金嵌玉的匣子里,供后人瞻仰。
不过,就算不看圣右手,这个教堂本身也还是非常雄伟壮观、富丽堂皇的,内里装饰金碧辉煌,非常值得一看。
在国外参观过那么多的墓地,可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却还是在马来西亚马六甲见到的华人墓地。埋葬在这里的,多是当年闯南洋的福建华人及其后代,在他们的墓碑上,除了有名字称谓,还醒目地刻着原乡的名字。在这片墓地的山前,是明代航海家郑和的庙。我想,华人们是认为,无论今生来世,这位七下南洋的英雄都可以给他们以庇护,有郑和领航,无论离家多远,灵魂都可以回到故乡。
叶落归根,这种东方文化的内涵,恐怕西方人也是很难理解的。
其它德国游记请见如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