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几乎所有的王室都是她的后代,后裔遍布欧洲上流社会

维多利亚女王,最出名的外号是“欧洲祖母”,现在欧洲几乎所有的王室,诸如挪威,西班牙、丹麦等都是她的后代,后裔遍布欧洲上流社会。大英在她治下,除了英伦本土,还拥有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巴基斯坦、缅甸、马来西亚、南非和拉美的一些小国,跨越五大洲,而大洋上,属于英国的岛屿更是数不胜数,这是真正的“日不落帝国”,而这位女士当之无愧是第一帝国的第一女王。

并且她还是向大清宣战的人,她是用大炮和鸦片打开了中国大门的人,最可悲的是配合她的是另外一个女人,大清的慈禧太后。

英国威廉四世国王,他的独生女儿跟自己新生的孩子一起死去。没有子嗣,兄死弟及,乔治四世的兄弟们都赶着临时找女人生孩子,希望帮着排忧解难。这一轮忙碌中,最有成效的是“四爷”,乔治四世的四弟肯特公爵,他以最快的速度跟自己那些不着调的情妇分手,迎娶了德国一个诸侯国的公主维多托里。运气不错,10个月后,维多托里公主大着肚子从德国长途跋涉来到伦敦,终于让维多利亚在万众瞩目中出生在伦敦,成为合格的王位继承人。肯特公爵忙着生孩子,显然是给自己挣一份接班的资历,毕竟在王室即将绝嗣的情况下,最先有后代的王子肯定是太子的人选,不过肯特公爵的历史重任在生下维多利亚后就完成了,维多利亚还不会叫爸爸呢,肯特伯爵就翘辫子了。

维多利亚的成长一直蒙她舅舅的教育和扶持,这位后来的比利时国王,一直耐心地给予维多利亚一位国王的教育。维多利亚童年没尝到什么荣华富贵,生活水平跟她的准王储身份也不太吻合,父亲死后,留下不少债务,孤儿寡母生活并不宽裕。好在,再穷没穷了教育,维多利亚所受的教化,一直比较正统,而后来成为女王,依然生活比较简单朴素,跟幼年的经历也很有关系。爸爸没了,应该和寡母相依为命了。

可维多利亚对自己的母亲似乎没那么依恋。维多利亚的妈妈虽然守寡,并不孤独,她身边一直有一位爱尔兰的男秘书康罗伊,秘书这个职务,只要是异性,总归有些暧昧。康罗伊除了当秘书,显然还承担了别的责任,以至于整个维多利亚的童年和少年,她妈妈都按康罗伊的幕后策划安排她的生活,甚至,这位秘书先生还想过,一旦维多利亚登基,他可以整个摄政王之类的职务干干。维多利亚从懂事起,对她母亲和这个爱尔兰人的关系就深恶痛绝。

1837年6月20日早晨,刚刚睡醒睁开眼的维多利亚听到自己的伯父威廉四世驾崩,而自己从这一天开始,就是英伦三岛之主了!新女王终于可以为自己决定所有的事,终于自由了。传说28日登基那天,18岁的女王紧张得颤抖,一直问自己的侍女应该做些什么,去加冕的路上,有黑天鹅飞跃而过,当时有人断言,这个丫头王位坐不长久的,显然,封建迷信是靠不住的。

戴上王冠,维多利亚马上将康罗伊赶出王宫,让他陪伴王太后摄政的梦想彻底破碎。其实,就算维多利亚不是个有个性的女孩,康罗伊也达不到目的,有骁悍的大英议会呢,此时的英国首相,是颇有经验的辉格党老家伙墨尔本。很耳熟的名字吧?没错,就是澳大利亚的墨尔本,这个澳洲第二大城市就是用墨尔本子爵的名字命名的。

虽然拥有如此的荣耀,墨尔本的生活经历并不幸福,一个男人的不幸,经常源于他娶错了老婆。墨尔本的老婆是伦敦著名的交际花卡罗琳,这个任性冶艳的女人,在伦敦刻板保守的上流社会,开得如一朵野花般放肆张扬。年轻时的墨尔本就是被这样一个女人吸引,虽然所有人都告诉他,这女人不适合做老婆,可墨尔本不服气啊,他终于得手,他的家族都为他们的关系捏一把汗。不管墨尔本后来的政治地位如何,变成丈夫后,要满足卡罗琳这样的小姐还是比较困难的,而像卡罗琳这样热情无处宣泄的女人,她爱上别人应该也是迟早的事。不久,卡罗琳认识了宿命中的男人,皮肤白皙,一头棕色的卷发,有一双聪慧而清澈的眼睛。唯一遗憾的,这个男子是个瘸子。虽然是残障人士,卡罗琳这位伦敦著名的妖女偏偏搞不定,因为这位帅哥的粉丝太多了,这位美男子大名叫拜伦!对,这是拜伦的时代。

拜伦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有一个挥霍的父亲和暴躁的母亲。从小残疾的孩子很难有开放的性格,所以躲在屋里读书玩就是唯一娱乐了。西方的学者喜欢游学,拜伦后来游历东方,写成了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轰动了伦敦。而他的作品塑造了一些很帅很倜傥的骑士形象,自然吸引了广大女性读者。伦敦的贵妇无聊的私生活找到了新的亮点,那时的伦敦贵妇如果床头没有一本拜伦的诗集,就如同现在的潮女没有最新款的LV手袋一样,容易遭人鄙视。

成名前的拜伦,因为生活落魄,爱情道路上并不成功,成名之后,心理上多少有点病态,具体表现是,对于那些贵妇的追求,他更多的是当作游戏、娱乐,享受过程,不投入真情。而大家没想到的是,卡罗琳这个长期玩别人的妖女,自己也沦为玩物。她使出了浑身解数,风情万种,神仙都失魂,可对拜伦偏偏没用。两个人以征服对方为目的而角力,恋爱谈得五痨七伤的。而卡罗琳显然是输家,这个得不到真爱的美人终于为爱痴狂。当她听说拜伦爱上另一个贵妇的女儿,并预备跟对方求婚时,卡罗琳崩溃了,她学了林黛玉的法子,将拜伦的书信和诗全部烧掉,还用草扎了个拜伦的模型一并烧成灰,然后,操着把刀子,去找拜伦了断。

后来的故事说明,你去找一个诗人的麻烦是很难的,尤其是拜伦这样有才华,两三句话就能要人命。看着卡罗琳眼中的疯狂和她手上的小刀,拜伦平静地说:“请对准你自己的胸膛吧,我的心早就被你毁掉了!”这句琼瑶式的台词有魔咒的效果,卡罗琳尖叫着冲出了屋子,随后有人发现,她倒在血泊中,而那把刀子,她真的就插进了自己的胸膛!拜伦最后也没得到好结果,他后来娶回家的老婆完全不懂这个男人,并在结婚不久后离开他。拜伦除了是个诗人,还是个革命者。他一直支持那些底层的革命解放运动,让英国的上层认为此人是危险分子。他老婆的出走,更加让政敌有了把柄,围攻他。最后,他不得不离开英国。生命的最后几年,他投入希腊反对土耳其统治的解放运动,成为一名将领,最后死在希腊。他的死,让希腊全国举丧三天,可遗骸运回伦敦,英国却拒绝这位伟大的诗人葬入威斯敏斯特教堂,那是英国名人的国葬地,而拜伦显然是个大名鼎鼎的英国人。

卡罗琳因为拜伦而死,死得颇不体面,墨尔本家族自然跟着蒙羞,丧妻后,他就一直没有再娶,孤独终老。不久,他和卡罗琳唯一的儿子也病死了,这个无牵无挂的老家伙只能寄情于工作了。

这时,维多利亚登基,58岁的墨尔本迎来了18岁的女王。这是一段怎样的关系呢?维多利亚幼年丧父,最尊敬崇拜的人是自己的舅舅,对老男人应该有种自然的依恋感;墨尔本情感空白,世界上能让他操心的人都不在了,只有这份工作是实在的,帮助这个小女孩治理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国家,而这个小女孩,就代表着自己全部的生活。很快,维多利亚和墨尔本就建立了一种既像父女又像师生的关系,一个立宪制的国王,有很多禁忌,有些事可以做,有些事绝对不能多嘴,这些,墨尔本从一个睿智老成的政治家的角度,一点点教给维多利亚,而其他的时间里,墨尔本不是陪她骑马,就是陪她聊天,让她快速适应了自己的身份,习惯了宫廷的生活。

君主立宪制国家的君主说起来没大用,其实还很忙,国家大的方针政策,由议会通过,最后要国王签署。虽然她仅仅是签个字,可这项工作绝对是个体力活,因为文件太多了,就算不用脑子,干一天也相当于背了几袋水泥的劳动量。除了签字,就是协调关系,现在英国两个政党都成了气候,有自己的领袖章程和地方组织,执政的组阁,落选的在野,渐渐形成了轮流执政。既然有两个党,就肯定有矛盾,此时国王就是个调解员的角色,主要工作是劝大家好好说话,开会不要打架,吵嘴不要说脏话,不要在国会开会问候政敌的长辈,注意团结,诸如此类。既然是这个功能,国王就必须遵守一个非常重要的规矩,那就是,对这两个政党,一定要保持不偏不倚,一碗水端平。虽然几乎每个国王都有自己对某个政党的偏好,但绝对不能明白地表示出来,尤其是在那些公开的动作上。刚上班的维多利亚并不知道这个很重要,因为对墨尔本的依赖,她对辉格党当然地偏好,她宫中的侍女,清一色的辉格党人。大英王室的侍女,并不是打打扇子倒倒马桶那么简单,她们更重要的是起到一个陪伴的作用,既然是陪伴,就有语言思想上的交流,而如果女王身边全是辉格党的喉舌,托利党肯定是不答应的。

一个首相,光受到国王的喜爱是不够的,除了反对党,全国人民也都监督你呢。墨尔本的问题在于,他不是个体恤下情的人,对社会底层的老百姓,他考虑得不是太多,加上这段时间,因为议会改革前后的社会动荡,墨尔本碰上这些苗头一般是镇压,无论如何,这时的首相是很难当的。于是1839年的英国大选,辉格党落败,墨尔本只好下课,托利党的皮尔上台组阁。皮尔组阁有个要求,他认为女王应该把身边的侍女换掉,由托利党指派人选。墨尔本下岗,本来就对维多利亚打击挺大的,现在还要换掉墨尔本亲手为自己选来的侍女,情感上不能接受,于是她拒绝了皮尔的要求,皮尔还以颜色,拒绝组阁,维多利亚这次发了狠,你不组阁拉倒,让墨尔本继续回来上班,如此一来,国王和议会的关系陷入一个危险的僵持局面,这就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寝宫危机”,也是维多利亚成为女王的第一次大考。

1839年对维多利亚来说是个重要年份,墨尔本倒台,她失去了依靠,好在很快,上帝又给她安排了另一副臂膀,那就是她的丈夫,艾伯特亲王。这是她的表弟,一样来自她母系的家邦——德国的萨克森哥堡,艾伯特英俊潇洒,颇有学识,最重要的是,他爱维多利亚,对她体贴照顾,帮她解决所有的问题。刚成为王夫,艾伯特就劝女妥协,跟议会恢复关系。在艾伯特斡旋安排下,女王身边的侍女换掉一半,由托利党人指定,寝宫危机得以妥善解决,维多利亚因此受到教育,后来很少在这种小事上找麻烦。而从这时起,艾伯特就算真正主宰了维多利亚的政治生活,虽然王冠还戴在女王的脑袋上,实质上的英王是艾伯特。娶了全欧洲乃至全世界最有权势的女人而一步登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