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洲的崛起 59

一, 大洋洲的崛起

1,

世界共分五大洲,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有时也划分为七大洲,因为美洲被分为南北两大洲,另外再加一个无人居住的南极洲。

大洋洲的主要代表为澳大利亚、新西兰与斐济等。他们与中国基本在同一时区,去澳洲来回对于中国人不用调时差,所以现在那里也属于华人移民聚集地。大洋洲与中国共属于太平洋西岸,这个板块从20世纪末期开始逐渐崛起,是最有希望超越美洲的一个新的地理板块。本篇集中谈一下澳洲与新西兰两国的情况。

澳大利亚(Australia)一词原意为“南方大陆”。欧洲人在17世纪初发现这块大陆时误以为是一块直通南极的陆地,故取名“澳大利亚”。而新西兰的名称则来自第一批殖民发现者荷兰人。新西兰(New Zealand)的名字是荷兰语。如同其他殖民后的地名一样,前面被冠以“新”(new),表示另外一个地方的故乡命名,比如美国的“纽(New)约(York)”是纪念英国的情怀。新西兰遍地是类似的命名地。所以,想识别古代的移民,大胆地怀疑异地命名吧,比如中国的“锡安”(Zion)与陕西的一系列古地名“雍”、“咸阳”之间是否有关?“汨罗江”是不是“尼罗河”?世界自古就与今天的发展其实没什么两样,只是到底何者是真相需要细心鉴别,并且别理会音韵学爱好者,他们不懂其中的原理。假如按照音韵学四千年前的“亚”“伯”“拉”“罕”与2000年前的“亚”“历”“山”“大”读音是什么?“尼”“罗”“河”读什么?他们一定不能良好地还原,这说明什么呢?说明音韵学的失效。什么学术手段都是有边界的,一旦僵化过界就尴尬了,音韵学构拟可能只在1%的情况下成立,但许多人认为是100%,所以就产生了错位。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都有原土著民,但他们的土著之间差别极大,是西红柿与土豆的关系,而白种人是白菜,品种各不同。从人种上新西兰的土著更接近今天的白人,因为他们可能是两万多年前才分开的,就文明差异可能只有一万年的距离,但澳大利亚土著是大约6万年前在海平面低落时期进入的隔绝人群。新西兰土著与中国沿海的黎族以及台湾土著是同根居民,一些东南亚地区的父系染色体与他们多属同一根系的O1人群。可能与气候变冷有关,大约5000年前一批人从南海周边南下,他们穿越菲律宾群岛朝向赤道的新几内亚方向进发,在这里停滞了1、2千年后继续向东南方向扩散进入太平洋各岛,甚至包括夏威夷和南美;公元925年一些小岛居民进入过新西兰北岛,在12世纪开始有第一批居民定居这里,更多的人在随后2世纪进入新西兰。所以,新西兰的土著毛利人到达新西兰的时间是大约800年前。故而,他们是有一定文明思维的,他们在与白人殖民者斗争的时候就非常智慧,因而他们与澳大利亚土著的命运完全不同。澳大利亚土著的命运与北美印第安人差不多,几乎全部被残酷征服。

澳洲土著

大洋洲土著的发展状态充分体现了这样一个文明规律:有交流就有发展,无交流就停滞不前。另外,更早分离出去的更原始落后,越晚离开文明地区越先进。原始时期交流主要依靠自然的地缘地理,而非现代化交通工具。澳大利亚土著由于孤悬海外隔绝了几万年,最后与白人殖民者相见时他们还是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新西兰毛利人由于是新石器时代才从旧大陆边缘地区外出的人群,他们到达新西兰之后就停留在新石器时代,与东亚人一样整治玉器是他们的最爱。一句针对中国人的话是:只内部改革不行,与外界开放交流才是硬道理。

17世纪初,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殖民者先后抵达大洋洲。1770年澳大利亚彻底被英国霸占,1931年殖民大潮退去时成为独立国家。

新西兰的土著故事非常有趣,他们与殖民者斗智斗勇,争取到了许多权利至今都是只赚不赔的一个土著人群。新西兰的殖民道路很有趣,最初新西兰殖民者也如同美国人一样不久就开始闹独立,也是由一个英国人主动挑起。与美国不一样的是,毛利人势力比较大,所以白人怂恿一个毛利酋长在1835年宣告独立;最终,双方妥协政治解决,在实际达到目的之后新西兰名义依然称英王为父。这也是当时局势复杂,不得不如此,还有其他殖民国的势力在虎视眈眈,即便把英国击败了,法国殖民者会进来,并且可能更凶残。国际上的政治与外交从来都是一种不要脸的均衡艺术,脸皮薄者别插手。

新西兰土著

进入21世纪人类文明需要重估和重新定义,因为有了分子人类学等新的科学解释。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们自古”云云,以主张土地和国家的权利,今天我们知道所有人都是从非洲进入今天的国土的,怎么算你的“古”?毛利人其实来到新西兰也不过才800年,欧洲人开始定居也不过200年。地球或世界到底应该属于谁?谁第一个占有谁就有权利了吗?是越久居住越有权利吗?文明的不同层次在其中又扮演着什么角色,是谁强谁有理的丛林法则吗?今天似乎现代社会都以商业和价格简单粗暴地“答复”了一切。此中无真理,此中无正义。

早在1901年澳大利亚就已经施行了与英国一样的议会制度。澳洲与新西兰情况大同小异,而且以英国移民最多,总体70%的人口是西方人,所以新西兰与澳洲都是典型的“西方国家”。澳洲的白人成分更高,并且第一批是英国的流放犯人。夸张地说,这里基本上是个“南半球的英国”,或者“南半球的美国”。人口决定了这里的文化文明属于西方国家。所以,这两个国家整体就是“西方国家”,他们的各方面现代化文明指数都接近西方阵营。人是一个国家的决定因素,因为他们是特定文化文明的载体与沉淀,这会在建设一个国家时发挥全方位的作用。假如这里的人口70%是华人,那就是另外一个世界了吧。目前这里的华人比例在大约10%左右。这不是人种歧视,我们之前已经解释过,这就是文明信息传播的一个捷径。

从一开始欧洲殖民者进入这两个国家就非常专业地按照现代化方式规划他们的城市,并且带去了良好的新文化与新文明。高文明就是高城市起点。在落后国家里,殖民城市都是城市规划与建筑标兵,在中国如哈尔滨、大连、上海、青岛等都几乎成为旅游城市。中国在先进国家建立的唐人街则是相反的,文明的高低立判。西方国家的唐人街许多人形象地说:尚未走进你就会闻到酸臭气息,进入之后是凌乱与东方乡情——实际上这就是中化文明的一个具体案例,人才是文明的关键。什么人群就携带什么层次的文明。臭烘烘的唐人街就是中华文明的缩影,不换人是不可能换文明的,或者说不换人的文明更替是比较缓慢而曲折的。当然,就区分哪种文明是高的哪种文明是低的也是个问题,但是就“唐人街”和“上海”、“哈尔滨”这种现象你马上就可以鉴别出来了。全世界都成为“唐人街”或“哈尔滨”或许就有了明确的选择。

如今,大洋洲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国家,是一种在落后国家难以想象的那种美,大气、现代和自然。落后国家的丑,实际上是一种现代化落伍的丑,是文明的低下,也是知识分子普遍水平低下的丑。所谓文明是全方位发挥,会体现在一个社会与国家的几乎任何一个方面,城市与乡镇的美丑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所以,我常说,假如你把我放到一个地方给我一秒钟转身,我能告诉你这个地区的文明层次。

当我们站立在某个国家丑陋的街头或唐人街回忆美丽的发达国家时,或者反之站在风景如画的新西兰回忆落后国家时,我们会思考“何为文明”。这时候我们会残酷地意识到,西方的发达国家文明绝非仅仅是GDP,背后有几十万年、5万年、2500年与300年前的一次次文明突变的叠加,最终它汇聚浓缩在每个西方人的每个言行之中,而那些落后国家仅只想凭借一个世纪学来的科学与制度就跃居其上,可能还是有些难,比如五四运动的“德先生”与“赛先生”就显得有些单薄了。不过,人类文明史上确实也有瞬间脉冲的局部区域与时代,难道不是吗?所以,这也给了落后国家一些快速追赶的信心。但同时恐怕落后国家一定要意识到开放学习乃至加快西化是一个必然。西化不一定要破坏传统,起码不能执迷传统,一切热爱传统的人恐怕都是阻止落后地区走向富强的真正力量。偷工减料的速成文明,与一步步扎实发展的文明差别,其实就是韩国、新加坡与西北欧的差别,本质上可能还是有一定区别。

这两个位于南半球的西方国家政治安定、国土广大、矿产资源丰富、农牧业发达、政治制度先进、教育体制也照搬成熟,在20世纪他们即跻身发达国家,甚至经常位居前茅。他们的经济一个靠矿产一个靠农业,类型完全不同。假如与南美相比,他们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级,他们的主要分别有两项:人口组成与地缘。地缘上他们同样有孤悬之势,看来主要还是人,大洋洲这两个国家主要是西方人,南美主要是混血。尤其是,这两个国家主要对接的是当时全球第一先进国家英国的移民,而南美的混血人主要是殖民初期就战败的欧洲最落后的西班牙人。所以,学习好不好也要看老师,名师才能出高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