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风一脉:巩义窑出土的陶瓷艺术精品

巩义窑始于汉(当时烧造陶器),发展于北魏(开始烧制瓷器),成熟于隋,鼎盛于唐,衰落于宋金。北朝时期生产青瓷、白瓷,填补了中国陶瓷史上的空白,隋代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唐代主要生产白瓷、绞胎瓷、黑釉、黄釉瓷等,这些烧制作品无不体现高超的工艺技术水平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尤其唐三彩、唐青花更是中华民族呈献给世界的珍贵遗产。

作为北方窑口,巩义窑与南方窑口呈现不同的特点:第一,它扩大了品类,如南方不太生产的彩绘瓷,颜色釉瓷,还有青花瓷这一唐代确实已经出现的品种;第二,它虽然烧成了瓷器,但也秉承了仰韶文化后的彩陶文化,最著名的就是唐三彩。

巩义窑址发现的白瓷,胎质坚细,洁白莹润,其薄胎白瓷呈半透明状,质优者可与明清景德镇脱胎白瓷相媲美,为研究中国白瓷的起源与发展提供了实物资料。《新唐书·地理志》中有关于河南府贡白瓷的记载,“开元贡白瓷”,其产地很可能就是今天的巩义窑址。

白釉俑 隋代

巩义市博物馆藏

白胎,身施白釉,施釉不到底,露胎处红彩绘条带纹,釉有细小开片。塑像表情甜美,形象生动。

▌白釉兽面贴花罐 唐代

巩义市博物馆藏

侈口,沿外卷,束颈,丰肩,平底,上腹堆塑六个兽面贴花,子母盖,盖呈碗形,白胎,青釉,施釉到底。

这件白釉兽面贴花罐是模制的,先是模制之后,再将外面的雕刻贴到罐体上,模制加粘贴。唐代的装饰手法比较多样,有贴塑,有堆贴,这个就是外面贴塑成瑞兽。

▌白釉双龙尊 唐代

巩义市博物馆藏

盘口,束颈,平肩,鼓腹,平底,腹部下收,肩部对称饰两龙头状柄,灰白胎,施白釉。

到了唐代,白瓷几乎就作为巩义窑的主要产品了,青瓷产量很少,白瓷大量的出土。而且,还发现了匣钵,说明当时精细的白瓷要经过匣钵来烧,匣钵可以挡住窑渣、窑火、窑灰对于瓷器表面的腐蚀和破坏,使表面更加沉静。

▌三彩鸭衔梅花杯 唐代

巩义市博物馆藏

通体呈鸭形,鸭尾为一朵花,花中心为杯口。鸭曲背回首,口衔花瓣,鸭腹呈椭圆形,两翼羽毛纹饰清晰,腹部羽毛为乳钉纹装饰。造型优美活泼,属于国家一级文物。这件应该完全仿金银器的造型。

▌三彩梅花枕 唐代

巩义市博物馆藏

长方体脉枕,上、下均有横六纵四方形梅花花纹,花蕊棕色,花瓣内为白色,边为黑色,除花外,枕上下面其它部分为绿色,边沿为棕色,四侧面均施以黄、白、棕、绿点彩,自然流釉。

▌三彩镇墓兽 唐代

巩义市博物馆藏

兽面,头顶弯曲双角,上有副角,根部有节,根基部有一宝珠,脑后有火焰状饰,板须,须毛浓重,板须前有小耳。胸肌发达,肩部生半月形双耳。蹄足。蹲坐于镂孔中空高台座上。粉红胎,除后角外其它均施黄绿棕三色自然流釉。

▌三彩马 唐代

巩义市博物馆藏

立式,马首高抬,口张开,剪鬃,马配饰攀胸、革带,鞦带上贴饰花形杏叶,马背上置鞍,上搭枣红色袱,立于长方形托盘上,胎为灰白色,质细密坚硬。托盘、鞍背未施釉,鞍褥绘红彩。身以黄釉为主,兼施深褐色、绿色釉。应为当时仪式马,唐代有类似马术表演的项目,这匹马的各个部位都修剪的特别精致,马很肥硕,是唐代的马。一个时代的流行趋势在器物上也有表现,代表着一个时代的风貌。马尾处留了一个孔,说明马尾是后插进去的,当时可能是由真的马毛做成的马尾,生动逼真。

▌三彩文俑 唐代

巩义市博物馆藏

文俑拱手而立,头戴进贤冠,,面部安祥,颈胸袒露,身着交领宽袖长袍,腰束带,胸前假两,下着长裙,脚穿笏头履。文官俑代表着墓葬主人的级别,一定是有身份地位的人才能配有。文俑非常写实,这一点,从他们佩戴的帽子上可以看出。面部表情都很文静、肃穆。头上原来施了特别鲜艳的彩绘,现在已经剥落。

▌三彩女俑 唐代

巩义市博物馆藏

女俑拱手站于托盘上,身微左侧,头戴宽沿外卷风帽,黑发外露,袒面带微笑,眉清目秀,脸擦红粉,嘴边有黑痣,身着大翻领长袍,束腰带,腰间挎壶,脚穿穿靴,右手持宝,左手上托,作献宝状

▌三彩天王俑 唐代

巩义市博物馆藏

立式,头戴展翅朱雀冠,雀首下视如马头,雀尾高翘展翅,帽沿外卷。眉蹙,瞠目,嘴上有上卷的八字胡。身着铠甲,甲身胸、腰系索带,肩披龙首披膊,胸部两园护,腹护半圆形,下有短蔽膝,甲身下摆素边,腿着膝裤,足着靴。服饰是当时的典型服饰。左手卡腰,右手握拳交举,左腿直立,踏在牛背上,右腿曲于牛头上。牛卧于缕孔中空的底座上。神情和姿态都特别好,雕塑的肌肉感也好,表现了武士当时穿着的真貌。

▌青瓷盘口瓶 隋代

巩义市博物馆藏

盘口,束短颈,鼓腹平足,口沿、颈、肩、上腹分别分布有阳刻弦纹,除腹底和平足未施釉外,其它均施以青釉,胎为粉红色。

▌黄釉熏炉 唐代

巩义市博物馆藏

敛口、斜肩、直壁、圈足,口、肩、壁上共饰三道弦纹,上腹部三圆形镂孔与三组六条七孔长镂孔相间。胎质坚硬,内部未施釉,外部除底外均施黄釉,釉色温润,灰白胎。

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熏炉,这件黄釉熏炉做得比较别致,它是整体拉坯之后,后来由人手工切成竖楞,手工和模制综合做成,造型比较别致。

▌黑釉三足炉 唐代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外翻口,束颈,鼓腹,小平底内凹,腹下部附有三足外撇。腹近底部饰凹弦纹一周。黑釉。器内满釉,器表施釉近底部。白胎。它的工艺和青瓷是一致的,只不过它的颜色不同,从断层上看,它成色的基本原理是施釉非常厚,铁的含量要比青瓷高得多,这种瓷在当地也不是大量的出现的,只有少量。除了白瓷之外,巩义窑也烧黑瓷。

▌浅黄釉绞胎枕 唐代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整体长方形抹角,前低后高,枕面微凹,直壁,平底。枕面中部作褐色菱形图案,周边为木理纹,周壁有五组不规则木理纹。器表施黄釉。粉白胎。它是由一深一浅两种瓷泥杂糅而成,主要是白的磁泥和深色的瓷泥,都做成片状之后,然后交叠在一起,捻出来的,类似于家庭做金银花卷的做法,然后把它切开了,直接粘起来就可以了。它的成品率不高,有时候为了节约,当时的工匠将花纹表现于最突出的枕面上,花纹做的特别精美,侧面就做得简单一些。

▌彩绘武士俑 唐代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身著甲衣,披臂,束带,胸前左右各配一圆护。束甲使用丝带,自领以垂直向下至腰际横束。膝部各饰一兽面,足著尖头黑靴。通身分别施以红、黄、酱、黑色彩绘。

▌男女蛇身交尾俑 唐代

巩义市博物馆藏

这件彩绘陶是粉红胎,胎质较坚硬,中空底座,座上男女俑相背交尾,形成圜状,圜状呈蛇体形,蛇体上有脊状突起。

它是一男一女两个背对背,是人祖伏羲、女娲的的形象,呈蛇形交尾。这种雕塑的形象在唐代还是不多见的。这件展品经常出国展出,因为它让人有想象的空间。外国人指名要这件。因为它是先烧成素胎,然后在上面画上彩绘,就不再烧了,所以很难保持彩,出土了之后,只是留有片片的痕迹。

▌三彩骆驼 唐

巩义市博物馆藏

这对骆驼是一个墓葬出土的,一一对应。这一个的身体施黄釉,那个身体施褐釉,驼峰,这个施褐釉,那个就施黄釉,一点点对应下来,所有的部位是完全一对一相反的。所以是一对,特别难得。

▌葵口碗 唐代

巩义市博物馆藏

唐碗还出现了这种葵口,捏成了花瓣形的,里面有粗筋,造型更灵巧,有金银器的感觉。

彩绘披发女俑

巩义市博物馆藏

此俑头梳高偏髻,髻右高左低,眉清目秀,眉高挑,细目,高鼻,朱唇,额上贴花钿,双颊涂腮红,袒胸,两手拱于胸前,身着窄袖襦,下着长裙。俑的头发、眉毛、裙褶均施黑彩,襦施绿彩,裙施橘红彩。此俑浓妆艳抹,造型逼真。

▌三彩三足炉

巩义市博物馆藏

通高20厘米,口径14.2厘米,足距16厘米,1988年巩义市芝田二电厂墓葬出土,炉分盖和体两部分。盖面有两道阴刻弦纹,钮饰陀螺纹。炉体侈口、卷沿、短束颈,鼓腹,环底,下部有三个兽足,炉体从边沿到肩部共有七道弦纹。盖钮施绿釉,盖面相间施环状棕绿色釉,炉下腹及底未施釉,炉口、颈部施棕色釉,其他部分施白、绿、棕三色点彩,釉色斑斓温润。

白瓷塔盖罐

巩义市博物馆藏

通高41厘米,口径8.5厘米,底径15.5厘米,于1988年在巩义市印刷厂墓葬出土,该罐由盖和罐两部分组成,盖为塔形,分四层,最上层为佛光宝珠,其下为七棱形座、圆台形座、覆碗形盖。罐侈口,圆唇,卷沿,鼓腹,覆碗形深圈足,肩部有一道弦纹,通体施乳白釉,釉色不均匀,布满开片纹,釉剥落现象严重,灰白胎。

三彩双系罐

故宫博物院藏

高12.5cm,口径13.5cm,底径6.9cm。罐呈扁圆形,口内敛,平底,口外两侧各有一系。器内施黄釉,外壁以绿釉为地,上以白、黄、绿三色点染花朵。器施半釉不到底,露胎处呈白色。此罐器型虽小,但丰满端庄,模制成型的双系是唐三彩罐的一个主要特征。此罐以瓷土作胎,胎体坚致洁白,烧成温度较高

(0)

相关推荐

  • 飞青

    龙泉青瓷入元后,生成一个新的品种,褐斑装饰的龙泉青瓷.这类作品在日本有一个非常诗意的名字叫"飞青".飞青一词为专业术语,即便在日本一般人也弄不清来源.日本人认为这一词汇由中国传入, ...

  • 豫·巩义:巩义博物馆之黄冶唐三彩、巩窑白瓷及宋陵、石窟寺石刻

    巩义博物馆专题展厅有石刻艺术展.唐宋三彩和瓷器精粹.其中黄冶唐三彩.巩窑白瓷和部分宋陵与石窟寺石刻为其特色展.  上图中石刻为宋哲宗永泰陵内客使头像.该头像"1996年被盗,辗转至美国,19 ...

  • 古代一流巩县窑

    唐 巩县窑蓝釉盖壶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唐 巩县窑绞胎捧盒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唐 巩县窑绞胎三足盘(整体) 法国巴黎美术馆藏 唐 巩县窑绞胎三足盘(正面) 法国巴黎美术馆藏 唐 巩县窑绞胎三足盘(底 ...

  • 唐代白瓷精品:巩义窑白釉鹰首壶

    ▌[唐]巩义窑白釉鹰首壶 高32.8厘米,宽15.5厘米 深圳望野博物馆藏 壶身整体呈梨形,小口有尖流,口部后侧延伸出弧弯手柄.顶上有带榫卯插柱的鹰首盖. ▌[唐]巩义窑白釉鹰首壶鹰首盖 鹰喙尖钩,两 ...

  • 白瓷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的名瓷?

    今天我们的日用瓷里纯白瓷器随处可见. 然而古代的中国,纯白的白瓷 是突破了极大的技术壁垒方能烧成, 在此之前,青瓷一家独大. 唐朝时期,瓷器出现"南青北白"的新格局. 以邢窑为首的 ...

  • 长沙窑传奇

    唐 长沙窑彩绘花鸟纹花口盘(正面)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唐 长沙窑彩绘花鸟纹花口盘(底部)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唐 青釉褐绿彩凤鸟纹壶 1983年湖南望城长沙窑窑址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 唐 青釉模印贴花 ...

  • 古人为什么要用瓷枕睡觉?除了有这些好处,它还教你如何做人行事

    作者:M·辰 #瓷器篇-30#   亲爱的小伙伴们,感谢您一路支持.跟随"走遍世界博物馆"从文明古国系列的埃及.印度.希腊.墨西哥.伊朗.中国一直走到欧洲系列的俄罗斯以及亚洲系列的 ...

  • 【唐风宋韵文学微刊】辽宁诗人马喜忱诗词(二)

            [作者简介]:马喜忱,网名:知足老马.男,汉族.1948年出生.原在辽宁本溪化肥厂工作.退休后开始学习诗词写作.现为本溪市诗词学会会员. [七绝· 枫叶广场赏春] 已到榆梅怒放时,梨英 ...

  • 【唐风宋韵文学微刊】江西诗人余景生诗词(二)

    子规啼到无声处,梦里莲塘处处蛙 [作者简介]:余景生,字少泉,景德镇人,祖籍江西乐平.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华文化名人.著名陶瓷艺术家,诗人. [暮春] 暮雨飘摇问落花,黑云隐隐漫天涯. 子规啼到无声处, ...

  • 【唐风宋韵文学微刊】河北诗人春到滹沱诗词

    舍家为国情不变.赤心一片忠诚显         [作者简介]:春到滹沱,男,教师,河北省湖城----衡水人.喜欢用心去感悟世界,用文笔记录生活.方的风雪炼达了生命的厚重,做一个安静的人,斟一杯甘烈的老 ...

  • 【唐风宋韵文学微刊】江西诗人戴天放诗词

    TRAVEL 琵琶春涨桃花水,渔唱书声互问答         [作者简介]:戴天放,笔名南浦云(18579069825),江西省农科院研究员,博士,从事农业技术.经济.食用菌产业研究,农业园区规划,农 ...

  • 【唐风宋韵文学微刊】福建诗人李阳民诗词(二)

    TRAVEL 寻芳彩蝶花间舞,课蜜黄蜂野外翔         [作者简介]:李阳民,福建省长汀县人,曾在县文化用品厂.县委党校.县委办.县方志办.县政协工作.爱好中华诗词曲,有400多首诗词曲在中华诗 ...

  • 【唐风宋韵文学微刊】四川诗人田美明诗词(三)

    TRAVEL 心想诗成春正浓,灵犀一点通         [作者简介]:田美明,四川乐山市中区安谷镇人.广州暨南大学经济学院进修毕业.当过兵,做过企业文秘.财务股长,银行分理处主任等工作.出版有新诗集 ...

  • 吴君明诗词三题||作者/吴君明【唐风宋韵】第21期

    作者/吴君明(云南大理) 刊名题写/ 王 军 编辑制作/ 风 哥 七绝 . 登泰山两则(中华新韵) 一 谷雨时节绿意茏, 山峦湿润雾蒙蒙. 几度梦中游仙境, 如愿攀登峻岭中. 二 日近云低气势弘, 崎 ...

  • 姚小侬诗词五首||作者/姚小侬【唐风宋韵】第20期

    姚小侬诗词五首 作者/姚小侬(浙江) 刊名题写/ 王 军 编辑制作/ 风 哥 姚小侬诗词五首 作者/姚小侬 青玉案·山乡春景 作者/姚小侬 衔泥紫燕房梁绕. 玉音啭,花枝俏. 油菜麦苗长势好. 蝶蜂穿 ...

  • 【五四专刊·致敬青春】七绝·五四歌||作者/江雪【唐风宋韵】第19期

    七绝·五四歌 作者:江雪(北京) 刊名题写:王军 编辑制作:小轩 七绝·五四歌 作者/江雪 一 五四红楼今尚在 新文先驱注民魂 百年华夏东方醒 吾辈长歌寄乃孙 二 五四长歌歌浩气 百年兴旺旺中华 启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