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明 | 年事之乐
年事之乐
中华文明几千年,春节算是最隆重的节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没有人不重视过年的。而且年味在历史的长河里越酿越浓,如同一坛醇香的老酒,一开坛就令人陶醉其中。过去,踏进腊月的门坎,人人心里天天盘算着头绪繁多的年事。筹备过年的步伐便开始忙乱起来。
可如今,大人小孩都说年味淡了,过年没意思了。细究起来这些说法也不无道理。现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论吃,和过去比真是天天在过年。论穿,一年四季换着穿新衣,时尚亮鲜。年货,早已成了商家追求高额利润的最佳商机,没有你买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
过去,日子过得紧,但年味却很浓。安顿年事,是那时人们在腊八过后最上心的事。与现在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几乎所有的年事置办都是自己动手,尽可能享受整个过程的乐趣。更深刻体会过年的意趣。过年要扫舍,这是最麻烦也最辛苦的活儿,那时都是土厦房,耽上腊月,就思谋着去八九里开外的外村土场拉白土。白土由于相比其它黑土黄土更为贴近家里土墙的颜色。但白土都深埋地下四五米,厚度不足1米。挖白土很操心,可拉白土的人很开心,经常三五结伴,一路歌声一路笑,早把担心和辛苦遗忘在那深壕沟里。等到扫舍那天,全家人各司其职搞起了大会战,一家大小从早到晚忙得连轴转,没一个人偷懒耍奸。最后看到房子干净了,外面墙白了,一家人灰头土脑但脸上乐开了花。这时男人们打开收音机,还要听一段秦腔戏解解乏。接下来卫生打扫就向细化方面推进,就是拆洗被子洗衣服,把家里的卫生打扫进一步深化细化不留一点死角。
接下来蒸年馍,也是要全家人齐上阵的活儿。进入腊月,选择个好天气,就要淘麦子准备磨面。乡亲们把淘麦叫“淘磨”,其实就是淘麦磨面的简称吧。淘磨之前要捡磨,把麦子倒入簸箕里,细心的捡出小杂质,再用清水淘洗,铺上席子凉干,才能去村子里的小磨坊去磨面,这样磨出来的面真是绿色放心。
蒸年馍的先一晚,要用自制的酵子发几大盆面,第二天一大早,全家人早早吃完早饭就开始蒸年馍。大炕上几个人象是人工流水线,揉面的,全馍的,给馍上做装饰的,熟练而灵巧的动作充满了快乐。灶房里拉风箱烧火的,各有各的职事,都以对年的期待而开心的忙活着。最后一锅一锅的年馍出笼,热气弥漫整个灶房,看着一个个白白圆圆的馒头,真能一口气吃好几个。这时母亲会乘趁热给每个馒头点上红红梅花点,那馒头便有了红红的年味。
年的脚步越来越近,筹办年事也就更加紧锣密鼓起来。地窖里的萝卜红萝卜被掏出来,杀猪宰鸡的声音此起彼伏。卖豆腐卖凉粉的声音在街巷里漂荡。家里的男主人骑一辆自行车,后面夹个鱼甲袋直奔年集。集贸市场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乡下压面机旁排了好长的队,厨房里更是锅碗瓢盆被酿米,臊子,底菜占得满满的。到了二十八九,每家都要请先生写对联,把对新年最美好的祈愿写到红红的联语里,当然也忘不了到街上请回门神,盼望老天护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快乐的忙乱中,在热切的期盼中,在一句”年事安顿下了么”的问候中,置办年事的忙乱才画上了句号,就等那振耳欲聋的新年鞭炮声响起。
这就是过去过年,大家亲手酿成的年味,那个过程,充满了快乐和意趣,自己动手有妙不可言的乐趣。到了正月,亲戚朋友坐在一起,谈论起年事来,津津有味。鸡是自己杀的,米是自己酿的,肘花是自己压的,馍也是自己蒸的。酒喝到高兴处,还忘不了吹嘘各自置办年事的拿手好戏,得意杰作。过年,其实很多时候就是享受备办年事的过程,一切皆用钱买,是买不来其中乐趣的。充其量只是吃了顿美味,饱了口福。而把最有趣的过程给忽略了,这样难免酒足饭饱之后就觉得一切都寡淡无趣了。有句话说得好,“人生最大的快乐不在于占有什么,而在追求什么的过程中”。
置办年事,其实就是享受过年的过程,就是用快乐的劳动给年注入更悠长的韵味。
赵小明,(网名:清风明月),宝鸡市作家协会会员,凤翔县作家协会会员。近年来在《中国粮食经济》《粮油市场报》《宝鸡日报》《雍州文学》《时光捡漏》等报刊和网络文学平台发表作品数十篇。
▼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