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新译​》第一章:道生天地大逝远反

《道德经新译》第一章(道篇第一章)

道生天地 大逝远反

(原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而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注解】

1、有物混成:物,指道。混成,混然而成,指浑朴的状态。

2、先天地生:先于天地而存在,引申为“道”的亘古、永恒。

3、寂兮寥兮:寂静啊,空虚啊,没有声音,没有形体。

4、独立而不改:独立生存而永不改变,形容道的独立性。

5、周行而不殆:循环运转而永不停歇,形容道的永恒性。

6、天下母:大地万物产生的根源。

7、强:勉强。

8、逝:过去;指时间,无穷无尽,包括了过去和未来,跨越时空,无形的大。

9、远:遥远,指空间,无边无际,这里引申为真正的“远”,超越时空。

10、反:反有两层含义,一是反,反者道之动,二是返,通“返”。

11、域:包括不同维度,意指宇宙之间。

12、法:效法。

13、自然:道的最高境界即为“自然”。自是自己,本来的,即一;然是万有,是一种结果的状态。自然,即是一与万有合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道法自然,能生万法。

【释义】

有一个混沌的力量,在天地还没有诞生前就已经存在。这个力量创造了天地宇宙,她没有声音、没有形体,却又遍布时空,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作用,是宇宙天地之母。我不知道如何称呼这种力量,就用“道”来表示。
道大,大到超越时间的流逝、无穷无尽;远至跨越时空的距离、无边无际;反至包罗万象,涵盖天地万物。
道、天、地、人皆有“大”的品质,人能占其一,是因为人不但有肉体更有意识,这是得道之良机。人怎样才能得道?向地学、向天学、向道学,最终悟道,归于自然。

【释意】

此章是《道德经》的开篇,直指道的本源:道是存在,是源头,是宇宙。宇宙诞生之前存在吗?如果诞生之前字宙已经存在,为什么还要讲宇宙的诞生呢?老子在道篇的第一章就把宇宙的起源搞清楚了。
道先天地而生。存在是宇宙的唯一性,不可改变,但存在的状态和形式却可以发生变化。宇宙的诞生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宇宙的存在状态和形式发生了变化,宇宙的诞生是指相对于之前存在状态而言;二是宇宙的诞生是指宇宙“意识”发生了变化,宇宙从无意识(不知道自己存在)到有意识(感觉到自己的存在),这就是宇宙的诞生,宇宙的诞生意味着宇宙的觉醒。

既然道可以先天地而生,既然存在是道的唯一性,那么永恒和变化这两个词表达的都是道存在的形式和状态。当知晓天地有生,自然有灭(灭是另一个状态的生),就形成了宇宙生生不息的变化。没有生和死的界限,有的只是两个“不同的存在状态”。故“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当人们可以用“道”眼看待宇宙风云变化,就会“静听花开花落,坐看云卷云舒”。

因道先天地生,故人们尊道而轻天地。心中有道就随时可以开辟一片新天地。当执着于天地的得失,或者当旧天地即将消亡时紧紧抓住不放,都是在背道而行。相反,迎接甚至主动利用道“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特点,用以不变来应万变的心态来放下旧天地,才可以成就新天地。

因道先天地生,故大。这个大超越时间和空间。既包含有形天地之大,又包含无形的胸怀、意识之大。因心中有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故能接纳一切的存在和发生。越大越接近道。一件事,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解决可能是个难题,站在“我们”的角度可能就变得非常容易。所以,当从“我”走向“我们”,做符合集体利益的事,一切问题都将不是问题,这就是道,这就是行道的体验。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人之所以可以与天地相比,是因为人的意识的无限性。在人类飞不过雄鹰、游不过鲨鱼、搏不过猛虎,却成为地球的统治者,究其根本原因就是人类的意识最大。人类的这个意识,可以法天地、法自然,合乎自然的就是道,就是科学。所以《道德经》是一部将自然科学和人文哲学完美结合的著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