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如何学好中医?
关于有人讲到经方派的一些问题,我讲一点个人意见。
经方《伤寒论》《金匮要略》,是基础。仲圣经方基础不打牢,看遍天下医书仍是医盲。
比如说,“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盆,咳嗽则转甚”。十枣汤条文,茯苓四逆汤条文,真武乃汤条文,以及《金匮要略》水气篇第17条“病者苦水,面目身体四肢皆肿,……”的条文,都能启人无限智慧,让人们认识水邪为病的多样性、广泛性、危害性。对于那些天天叫人多喝水的黑心专家,无疑是一致命打击。让这些一心误导人民生病的可耻的黑心专家,露出妖魔嘴脸。
但是仲景书看熟后,仍宜旁参百家。因为各家对仲景理论有巨大发挥。试举几例如下:
一,比如曹颖甫师徒合著的《经方实验录》,对于初学者如何开启仲圣医学之门,就有绝大帮助。如果没有看过此书,则“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对于领略书中要旨,不无困惑。
二,张锡纯氏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书中对于少阴病的热证问题,有巨大发挥。不看此书,以至许多人都陷入“三阴都是寒证”的泥潭里。
张锡纯氏,学贯中西,博研古今。诸子百家,无所不究。对狂犬病的治疗,论述甚详,功垂万世。对诸病治法,发挥实多。学中医者,不可不多看此书。但是书中也有一不足之处,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问题,只讲到实热证,没有论及虚寒证,是一遗憾。
三,祝味菊的《伤寒质难》,书中精采处颇多。並且文彩飞扬,引人入胜。然以为太阴少阴都是抵抗不足,则是其缺陷。其观点认为,发热亢奋为抵抗力有余,神昏欲寐,厥冷,为抵抗力不足,事实正好有相反者。祝师为一代大医,尚有此失。可见中医深渊,非长年精思,难窥其奥也。
四,叶天士的卫气营血辨证,我极为反感,把灵活机动的中医辨证,引入死胡同,死教条。给中医造成极大危害。但是他有一句话,“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则属历练之言,颇为可取。水为阴邪,阴邪不去,阳气难复。
五,当今火神派,更是《内经》和仲圣的大功臣。把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阴阳水火寒热的辨证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拔开重重迷雾,让人见病知源,功垂万世。
凡是攻击火神派的中医,必是浅薄无知的假中医。狂犬吠日,适足以暴露其无知。
总之,仲景之书是基础,能启人无穷智慧。以仲景书为基础,再旁参百家,才能临症之时触机即发,不致技穷。
民间执业中医陈彩声,记于2019,8,10。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