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物语:忘情的感动
看一段视频吧 … …
看完了?—— 那且听我慢慢道来 … …
一出大戏正上演 … …
台口上,坐着一个脚蹬拖鞋,看似神志也不是那么很健全的小小子挥动着两根食指,忘情的上下翻飞,而且还全都落在了点儿上。我们姑且称其为“傻墩儿”吧。
为了赶对拍子他甚至都顾不上擦汗。一好事者给他递的键子,都被他全情投入的撞飞了。他偶尔会侧目台上那些位武生花脸们的过场,但更多的时间是用在了赶对点儿上,似乎压根儿就没有在意过周围人的存在,—— 他的世界里只有那锣鼓的节奏。
他两次不经意的回头让我得以看清他的脸:粗粗的眉、呆呆的眼、大大的鼻孔、龇着牙,喘着粗气。再婉转的讲也只能说这是一张很是粗糙的脸,—— 你不能指望在那张脸上能呈现出何种精致的表情与流露怎样微妙的情感。
但就是这样一个形象,居然让我在这两分多钟里油然而生一种莫名的感动 … …
我是为何而感动呢?—— 一定是因为他的投入与专注。
那他又在投入专注于什么呢?一个岗位 —— 司鼓。
说到这儿,我们得简单聊一聊“司鼓”这活儿。
“司鼓”在戏曲演出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有三个层面:
一、他是乐队中的演奏者,负责通过锣鼓点的节奏来铺垫剧情的发展与配合演员演唱时的伴奏;
二、他是乐队的指挥,负责把控整个乐队的节奏与表现,所以他要做到对乐队中所有乐器的特点充分了解;
三、他是整出戏的指挥,负责控制全局的节奏与高潮的营造,所以他又要对整出戏以及演员的唱腔特点烂熟于心。
谦虚的说,“一个司鼓半台戏”。
我们再回来看傻墩儿:他竟然敢坐在台口,还知道坐在台口的什么位置不碍事;并且还敢踩道具箱,知道踩道具箱的什么位置不会踩坏;而且通过动作可以知道他对所有乐器的使用非常了解。
这种种迹象表明他应该是戏班子里的孩子,而不是当地的村民。
既然如此,那台上各色光鲜亮丽的角儿们他不学,为何偏偏要学这大幕角落里的“司鼓”?
我想,他是学过的,甚至还妄想过要唱两句,—— 但老天爷真没赏他这碗饭,—— 最后他也不得不在众人的取笑声中放弃了 … …
但当他失落的转过脸来,却忽然发现无论你多大的角儿、多少人的场面,竟然都是在按照着角落里那位“鼓爷儿”的节奏来的,谁也不敢慢半拍,或是赶半拍,—— 甚至这位“鼓爷儿”整出戏都懒得说一句话。
“这才是掌控全局的大佬儿!!”
傻墩儿想必是自此开始醉心于”司鼓“的。
没有经年累月的耳濡目染,沉迷于模仿,他是做不到如此精准合拍的。可见其背后下了多少功夫,自然他也是乐在其中的。
不过可能还是会有人泼冷水,”你学得再好又如何!也不会让你去做司鼓 … … “
是啊,傻墩儿不可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司鼓,他只能在每出戏中去点着别人的拍子,妄想着台上角儿们、后台的乐队都是在按照他的节奏来演出,—— 仿佛他,正掌控着整场大戏 ~ ~
虽然这在你看来,只是”意淫“罢了 … …
但就算是意淫,那也足以让其全情投入了!!
而真正的全情投入在当今的时代又是何等的珍贵啊!—— 虽然只是一个傻墩儿这样的人的全情投入,也足以深深地打动我们。
你看他所有的肢体动作,充分、饱满、细节到位、张弛有度,该爆发的时候绝不含糊!为此他还差点掉下来。
傻墩儿傻么?他不傻,他选择坐在台口是有深意的,不是因为这儿离乐队近,听得清楚,而是因为这里是仅有的能够被所有观众看到却又不影响正常演出的位置 … …
傻墩儿需要观众,—— 他本能的想要展示自己。你看他还在时不时的向前凑,目光还会时不时的扫一眼观众。
用我们行儿里的话说:”傻墩儿这抢戏抢得,—— 绝了!!“
试想一出“挑花车”或“长坂坡”的武戏,台口坐着这么一位活宝,一定会顿生出几分喜感来。
但我真的笑不出来,—— 他是在一个本没有他位置的领域里硬生生的挤出自己的一个座儿来,而且还能那么的忘我,那么的投入,那么的不顾一切 … …
这不就是我们这样的创业者么,我们的心里不都住着这么一个活生生的”傻墩儿“么,—— 别人眼中的“傻墩儿”。
但最终感动这个世界并推动这个世界的,往往还是这些”傻墩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