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提醒】姚尧:精读《论语》第1集
《汉书·艺文志》上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由此可知,论,即论纂;语,即话语。所谓“论语”,其本意就是将话语整理编纂。具体到《论语》这本书,主要是整理编纂三类话语,一是孔子回答弟子的提问,二是孔子回答当时人的提问,三是孔门弟子之间互相转述其从老师那里听来的言论。当时,孔门弟子对于孔子的言行各自都有记录。待到孔子去世后,弟子们就这些记录互相收集整理以编纂成书,故书名为《论语》。
既然《论语》主要是对孔子言论的记录编纂,那么要想真正读懂《论语》,首先就得了解孔子这个人。毕竟,每个人说的每句话都有其特定的时空背景。不考虑时空背景而望文生义,这就是后世许多读者误解孔子及《论语》的原因所在。为此,在正式讲解《论语》的各篇章之前,我们有必要先用相当的篇幅来为读者介绍孔子这个人。下面这段,就是《史记·孔子世家》中对于孔子的记载: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史记·孔子世家》
按照《史记》的记载,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2年)出生在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孔子的祖先原是宋国人,其曾祖父是孔防叔。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叔梁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由于叔梁纥夫妇曾于尼丘山祷告,且孔子排行第二,又因头顶凹陷,四周隆起如山丘,故为孔子取名为丘,字仲尼。
这段记载看似清楚明白,实则留下了诸多疑问值得深入探讨。为此,我们逐条解析如下:
首先,《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的祖先是宋国人,那么其祖先是何时,因为何种缘故搬迁到鲁国呢?孔子常自称是殷商后裔,如《礼记·檀弓上》记:“而丘也,殷人也”,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商纣王的长兄名启,因母亲身份低贱而不得继承王位,被封于微(今山西长治市潞城区),爵位是子爵,故称“微子启”。汉朝为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常将“启”字改为“开”,故《史记·宋微子世家》记:“微子开者,殷帝乙之首子而帝纣之庶兄也。”商纣王在位其间,微子启因劝谏不从而避祸逃亡。周武王伐纣灭商后,微子启前来投奔,武王恢复其微子的名位。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后,封微子于宋(今河南商丘),是为宋国的开国之君,爵位是公爵。宋微子死后,其弟衍即位,因排名第二,故称“微仲”。宋微仲的八世孙中有一人,名嘉,字孔父,故称孔父嘉。孔父嘉生木金父,木金父生祁父,祁父生孔防叔,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叔梁纥生孔丘,这就是孔子自称殷商后裔的由来。
在中国古代,姓和氏原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所谓“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同姓代表着共同的祖先,而自同一祖先流传下来的不同宗族分支,就称为不同的氏。商朝的祖先是子姓,传至微子启时,因其为宋国开国之君,故这一支称为“子姓宋氏”。传至木金父时,木金父以其父孔父嘉的字为氏,故这一支称为“子姓孔氏”。因此严格来说,孔子不是姓孔,而是姓子,孔是其氏族名。同样地,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既不姓叔,也不姓叔梁,而是姓子,孔氏,名纥,字叔梁。只是自战国以来,姓与氏之间日益混用,世人常以氏为姓,就连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都说孔子“字仲尼,姓孔氏”,所以我们也就不再纠结于子姓,而依惯例称孔子姓孔了。
孔父嘉本是宋国公室后裔,在宋穆公执政时期担任大司马。宋穆公是宋武公的儿子,宋宣公的弟弟。宋宣公临终前,没有将国君之位给自己的儿子宋与夷,而是传给了自己的弟弟宋和,也就是宋穆公。宋穆公临终前,召来孔父嘉道:“先君宣公舍弃太子与夷而立我为君,此番恩德我不敢忘怀。我死之后,你们必须立与夷为君。”孔父嘉道:“群臣都希望能立您的儿子宋冯。”宋穆公道:“不可以立宋冯,我不能有负于宣公。”遂让宋冯离开都城,前往郑国居住。于是,宋穆公去世后,群臣立宋与夷为君,是为宋殇公。
宋殇公九年,孔父嘉的妻子外出时在路上遇到了太宰华父督。华父督也是宋朝公室后裔,与国君的血缘比孔父嘉还近,如下图所示:
华父督见到孔父嘉的妻子后,为其美艳所倾倒,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看,于是就产生了将其占有的恶念。次年,华父督攻杀孔父嘉而夺其妻。宋殇公为之震怒,华父督遂将宋殇公一并弑杀。之后,华父督从郑国迎回宋穆公的儿子宋冯,将其立为国君,是为宋庄公,华父督自己则当了宋国的宰相。为躲避华氏的威逼,孔父嘉的后代遂逃奔至鲁国,自此孔氏为鲁国人。
关于孔氏奔鲁,历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孔父嘉的儿子木金父奔鲁,如杜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记:“孔父嘉为宋华督所杀,其子奔鲁。”一种是孔父嘉的曾孙孔防叔奔鲁,如孔颖达《诗经·商颂·那·疏》引《世本》记:“正考甫生孔父嘉,为宋司马,华督杀之,而绝其世。其子木金父降为士。木金父生祁父,祁父生防叔,为华氏所逼,奔鲁,为防大夫,故曰防叔。”相较之下,姚尧认为第一种说法更为可行。盖木金父既与华父督有杀父夺母之仇,则木金父能报仇就当奋不顾身,不能报仇便只得逃离避祸,又焉能继续留在宋国为士?华父督又焉能放心木金父在宋国为士而不斩草除根?倘若华父督真能容得下木金父,又何至于再传两代之后,木金父之孙孔防叔反倒不容于华氏?因此,由宋国逃奔至鲁国的必定是孔父嘉之子木金父。木金父生祁父,祁父生孔防叔,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叔梁纥生孔子。由于叔梁纥曾在鲁国担任陬邑大夫,故孔子生在陬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