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牛市
牛市从未离去,也不会离去。
只要市场上还有一家【正在成长】的企业。
他们,只是又一次被看见罢了。
我们开始。
当创业板指数、深圳市场各个市场的指数相继从底部上涨超过20%,进入“技术性牛市”时,关于“牛市”的讨论便开始多了起来。很多人开始讨论“牛市”是否又来了,很多人开始跃跃欲动。
但当他们看见这个市场时,
却发现,这个市场从来没变过。
对于处在成长状态的企业来说,一直是牛市。
这是贵州茅台的营收(TTM)和利润(TTM)曲线。
这是贵州茅台的市值曲线。
这是立讯精密的营收(TTM)和净利润(TTM)曲线。
这是立讯精密的市值曲线。
对于某家公司的上涨,总会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但只有一件事情是稳定的理由。
那就是成长,就是业绩的增长。这也是为什么要把营收、净利润放在最前面。
当我写作本篇时,我的心中只有两个字:
希望。
我在2020年5月1日建立了【成长企业组合】,组合中目前是109家公司,其中74家A股公司。他们的表现是这样的。
成长企业组合中有的企业在疫情中奋进,击败竞争对手,抢占市场份额;有的企业承接了需求的转移,以“非接触”的形式,满足着用户的需求,享受着行业扩张的红利;有的企业则在探索用户需求的边界,推动着人类的进步。
有人可能会说这组合的企业太多了(目前109家,覆盖A股、港股、日股、美股),我却觉得这个组合的企业太少了。我希望这个组合的企业多一些、再多一些,更多一些。最好天下所有的企业都能进入这个组合,这说明我们的经济在蒸蒸日上,说明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说明我们的未来充满光明!
入选组合的标准只有3条:
未来不可估量
此刻验证成长
此时正在上涨
这简简单单的三条标准蕴含了我个人思考、研究投资7年来,积累近400万字原创的结晶。
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是投资收益的稳定来源。
是博弈吗?
我的信息真的比市场更多吗。
是估值吗?
我为何自信对企业此刻定价更准确?
是技术图形吗?
好像每一个人对每一张图都有各自解读。
是行业轮动、追涨杀跌或者追跌杀涨吗?
这背后还是在自大的认为“我比市场更聪明”。
权益(股权)投资只有一条稳定收益的来源,
那就是和企业共同成长。
践行与企业共同成长要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当前企业价格(股价)是不是把未来很长一段的成长结果都包含(Price in)了呢?
这正是要把【未来不可估量】放在第一条的原因。
未来不可估量,并不是不去计算未来。恰恰相反,我们需要计算每家企业的未来。一家企业,如果行业空间有限、市场竞争力一般,那么我们会很轻易算出他所在的市场规模以及他(此刻能力)所能最大限度达到的市场占有率。那么一般来说,即便是选择【最乐观情况】进行折现,他的价值也不会比现有偏离太多。这就是所谓的“Price in”。
但是有些企业则不是这样,他的最乐观价值可能非常巨大,巨大到至少是此刻市值的三倍、甚至是十倍、百倍。
至少3倍以上,是对“未来不可估量”的量化定义。
您可能会说,这不就是讲故事吗?是的,所有未发生的,都可以被定义为“故事”。您轻蔑的笑一笑,说句“故事”背后,是一帮人在拼死拼活、心里有火、眼里有光的奋斗的希望。
我清楚地记得一家我看着长大的某高强度紧固件企业,看着他从很小,到今天即将上市。当我见到他时,我很尊敬的和他说:您实现了当初10亿营收的计划。
他摇摇头,目光坚定:“我们现在面对的市场是数千亿级的,我的目标是100亿营收。”
当然,也有很多很多是就是故事,就是炒作。
所以,第二条的意义更为重要,极为关键。
是企业是不是此时此刻正在成长,正在书写那个现在看起来过于巨大的故事,正在进行那个也许会成功的传奇。
我不相信的,就是预测。这个体系将预测的成分降到最低。
这个体系纳入某家公司的原因绝不会是:
他一定能成为xx,他一定能取得xx市场占有率,他一定能上涨xx。这些对未来的想象。当然更加不会是,他是xx龙头,他是xx希望,这类的静态对过去的描述。
而是他现在正在成为xx的路上。
而是他现在正在成为xx的路上。
而是他现在正在成为xx的路上!
业绩正在增长、用户正在增加、产品正在供不应求。
如果他偏离了成长轨道,立刻、马上移出名单。如果他始终在轨道上前进,便一直持有。
长期投资,绝不是一上来就预定好的。那种一劳永逸的做法仅实践上已经被证明概率很低,同时态度上也绝不可取。而是每天都在看,每天都在观察,一天一天的,持有了10年,甚至更长时间。这个体系,没有所谓的“不可证伪”,他每一天,都要求证实。
这就像一个刚考完第一个100分的小学生,上北大,是他不可估量的未来。我们不是在“预测”他“上北大”,从而给他一个“估值”。而是如果他一年级考100分,二年级考100分,一直考100分,我们就“持有”他。有一天,他开始连续考50分了,离开,卖出。
市场是极为聪明的,就像下图说的那样,那么多聪明人都在分析市场上公司。所以不会有一家正在成长的公司被市场长时间落下。
此时正在上涨就成为第三条因素。
成长研究不是投资研究的一个分支,正如成长投资不是投资的一个风格。
成长投资是股权投资的本质,成长研究是投资研究的全部。
是的,我就是正在建立这样一个体系。
一个完整的,对投资有用的,有极强社会价值的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研究者只需要关心两件事情,一,是企业(的产品)有没有足够光明的未来;二,是企业现在是不是正在走在这个进程当中。体系的社会意义在于,号召全社会所有企业都努力开发更新的、更能满足人类需求、更有光明未来的产品,帮助社会资源集中到有这样精神、正在带领人类前进的企业上面。
我从不担心组合的表现,因为组合中所包含的,是此时此刻人类全社会的精英,凝聚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成长状态的企业们。我担心的是我自己,不能把所有市场的所有满足标准的企业都找到,尽管我每一天都是看着研报入睡。
2020年5月1日—6月19日,完整7周。
成长企业组合(A股部分)上涨19.78%;全名单,上涨超过21%。
同期,
上证指数上涨 3.77%
万得全A上涨 7.11%
恒生指数上涨 0.5%
标普500上涨 6.29%
短短七周时间,仅仅35个交易日,为什么就会有如此巨大差异?
因为这些指数包含着大量不再成长,甚至正在下行的企业!
因为这些指数包含着大量不再成长,甚至正在下行的企业!
因为这些指数包含着大量不再成长,甚至正在下行的企业!
公司的成长,没有行业的界限,更没有市值的区分,就连相对性也是没有的(某行业中的公司容易成长,小/中/大市值容易成长等,这些都是“幸存者偏差”带来的伪命题),每一家公司的每一次成长都是独立的、特殊的、不可复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等偶然因素的荟萃,是不可预见、不可预期、只能珍惜、只能发现、只能监测的幸运。
成长是权益投资的本质、全部、核心。不处在成长状态的公司的股票,没有任何权益投资价值(他可能是一家“好”公司,可能具有社会价值-“为国护盘”、心理价值-“买着安心”或者博弈价值-“我比你懂”)。不处在成长状态的公司的股票,不应当被权益投资者持有超过一秒(这也是巴菲特所说的“不持有十年,不持有一秒”的内涵——这里的“不持有十年”应当被理解为公司没有足够广阔的发展前景,而不是预定要持有十年)。这也是成长企业名单的意义之一。
我建立成长研究体系与成长企业名单,
是希望我们,都能看见牛市。
这样人类的进步也能够更快一点。
我是风之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