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被拐17年睡猪圈,父亲原谅人贩子?公道和弥补哪个更重要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大家最近可能都被一则让人心寒的新闻刷屏:一位有文化又有气质的妙龄少女被拐卖到山上当老婆17年,这17年里,女孩几乎都和畜牲住在一起,又被打又被骂,悲惨的生活让她精神崩溃,最终在大家眼里成了一个疯疯癫癫的女人。
17年后的某一天,多年来寻找孩子无果的家人们终于得知了女孩的下落,在见到女儿那一刻时更是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只不过在女孩身上,大家似乎没有看到获救之后的喜悦,更多的则是对父亲的怨恨。
父亲得知女儿十来年都睡在猪圈里,与牲畜住在同一屋檐下之后情绪非常激动,不敢相信这种惨绝人寰的事情会发生在女儿身上。见此现状,把女孩拐来的男人有点心虚,但还是大言不惭地说自己完全是出于好心才把她收留到身边:“她住的环境虽然差,也比没有性命好。”
这么扯的话,父亲估计也半信半疑,只是没想到他居然选择不再和人贩子计较,想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弥补孩子身上。
但是这样的态度真的能弥补得了吗?公道和弥补哪个更重要?
女孩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惨痛经历,多半也是由于父亲失职的教育。父亲的脾气一直很暴躁,动不动就对家里人拳打脚踢,童年是女孩的噩梦,在这种家庭长大的她最终精神崩溃。如果不是不稳定的精神状态,她能被如此轻易地拐去吗?
没有什么比冷漠的家庭更令人心寒,家庭状况会为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一生的影响,生而不善待,弥补了有什么用?
有网友评论道:“比禽兽更可怕的是亲人的冷漠。”

和谐的家庭氛围

如果父母能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家庭氛围,那么这孩子基本上就已经在幸福的摇篮里了。
从心理学角度看,父母的谆谆教诲对孩子的人格,性格以及心理健康的发展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父母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并且让他们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与是非观,那么这个孩子在自己的思维模式下往往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也能形成健全的人格。
相反,在孩子面前不会控制情绪的人,也很容易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性格暴虐、精神分裂的人。这样的孩子沉不住气,不懂得压抑情绪,很容易给自己惹上麻烦。

安全感

美国脑科专家约翰·梅迪纳曾经指出:
“人的大脑只有解决了“安全问题”之后,才会进入'学习’和'探索’的模式。当我们处于一个极度危险的环境下,第一反应就是先保护自己的安全,而不是探索环境。”
原生家庭如果给予了孩子足够多的安全感,那么他们对不可靠之人的依赖感就会减少,在陌生的环境中能独立思考,被骗的几率也会降低。故事里的女孩从小在父亲暴躁的家暴阴影中长大,原生家庭自然没能给她安全感。
没有安全感的她不仅精神状况有问题,对外探索事物的能力也有问题。
她没有明确的是非观,对于别人的欺骗没有一个清晰的冷静的认知,这才酿成了后来的大山噩梦。想让孩子有安全感,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父母稳定的情绪可以让孩子的情绪体验更积极,此外,父母的情绪转变需要有充分的理由,否则没有规律的情绪变化会让孩子感到很不安。
其次,父母应该对孩子的需求做出一个及时的回应,表扬鼓励大于批评责备的教育方式更能让孩子获得心灵的满足感与安全感。

安全教育

让全民深恶痛绝的人绝对非人贩子莫属。但是在我国打击拐卖犯罪的同时,父母应该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这样才能起到双重保险的效果。
思想单纯,不谙世故,缺乏是非判断能力往往是一个小孩遇到危险情况的原因。
在这种心理影响下,父母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自救的能力,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对身边的人都能有一个防范意识。
安全教育是孩子的一道基本防线,从心理学角度看,一个人的生命前期才是安全教育的黄金阶段,从小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对于一个人步入社会之后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伟岸的山峦禁锢了女孩的自由,也禁锢了她的前程。
惨遭折磨虐待的经历让大山成了她的噩梦,一个人一生中又能有多少的峥嵘岁月可以消耗?一个人需要多长的时间才能弥补完前半生?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Gabay, R., Hameiri, B., Rubel-Lifschitz, T., & Nadler, A. (2020). The Tendency to Feel Victimized in Interpersonal and Intergroup Relationships.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ollective Victimhood, 361–379.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