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令第5号《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管理规定》第十一条规定,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制定职业病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下列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2)明确将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纳入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目标管理责任制中。(3)明确对从业人员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的形式及要求。(4)明确职业病危害如实告知的内容(包括: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待遇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卫生检查结果等)。(2)确定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的负责部门、责任人。(3)详细编写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的具体内容:(职业病危害的场所、人员、使用原材料、工艺流程、可能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等)。(2)确定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工作的负责部门、责任人。(4)明确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人员范围、教育培训时间、全年教育培训累计时间。(5)明确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不合格人员再培训要求。(6)确定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档案的内容及保存备档期限。(2)确定职业病防护设施管理工作的负责部门、责任人。(5)明确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性能、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安全操作和维护检修注意事项。(7)明确职业病防护设施发生故障的临时措施和上报有关事项。(1)明确职业病危害个体防护用品管理制度目的、依据;(2)确定职业病危害个体防护用品管理工作的负责部门、责任人;(3)按照职业病危害场所、本岗及工序,明确职业病危害个体防护用品配备标准(含品种、规格、特殊要求、使用限期);(5)明确职业病危害个体防护用品购买后的验收、储存、发放、领用、使用和日常穿戴检查、处理规定;(6)明确职业病危害个体防护用品购买发票、个人领用签字、日常穿戴检查和处理等记录的归档保存要求。(1)明确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的目的、依据;(2)确定职业病危害监测、评价的负责部门、责任人;(3)明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人员、检测场所、检测周期、检测标准和依据、检测内容、检测设备、检测方法和检测要求、上报要求、备档要求;(4)明确对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后的评价分析、评价结果、预防和整改和治理措施、上报内容及时限;(5)明确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公布的地点及有关事宜。(1)明确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的目的、依据;(2)确定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的负责部门、责任人;(4)明确建设项目控效评价及竣工验收的具体工作内容及要求;
(2)明确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工作的负责部门、责任人;(3)明确职业健康检查对象、周期、结果告知和处理措施;(4)明确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文件、资料、有关记录和归档保存期限;(5)明确员工离开单位时,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有关规定。(1)明确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的目的、依据;(2)明确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的负责部门、责任人;(3)明确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的受理主体、报告内容和报告时限;(1)明确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的目的、依据;(2)明确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与管理的网路体系、指挥机构及职责分工;(3)明确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队伍的组成和职责;(4)明确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报警信号和处置措施;(5)明确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的周期、基本任务、基本内容。(2)明确各岗位存在职业病危害场所的危害因素、产生原因、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本岗位安全操作程序和维护注意事项。(1)单位购买的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中,应有中文说明书,在醒目位置设置有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载明设备性能、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安全操作和维护注意事项、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等内容。(2)单位购买的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化学品等材料中,应有中文说明书,说明书应载明产品特性、主要成份、存在的有害因素、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安全使用注意事项、职业病危害防护和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化学品等材料的产品包装应有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涉及职业病危害的岗位均应编制相关操作规程)(1)符合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等规章制度要求;(2)应在整个规章制度体系下的其他制度内容协调一致;
申明:以上来源网络,本平台仅转发,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平台,必将及时更正或删除,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