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医要不要很高的天赋?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遇秋的文章后面,经常会有人评论,学中医没有很高的天赋(智商),最好不要去学,是学不好的。
事实真是这样子吗?
我觉得不是这样的,学中医,并不需要很高的智商,有平均水平的智商就可以了。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误传呢?
这是一种“公鸡叫太阳升”式的误解。公鸡每天打鸣,太阳也升起来了。所以有人认为太阳升起来是因为有公鸡打鸣。事实是不是这样呢?正常人都知道是两件没有关联的事情。
我们现在看到的古代医书,信息载体都是文字。古代什么样的人才会写文字,当然是要有文化的人才能写。
古代大多数人都是不识字的,更不要说会写字了。
老百姓中会写字的人,很少,老百姓要写信,都是要找专门的人代写、代念。遇秋小时候,村里的老人大多数都是不识字的。不认识字的人,对识字的人,有种天然的崇拜感,认为识字的人很厉害,天赋高,逐渐形成“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
医生,有一部分也是不识字的,知识全靠师传。
但是因为要写处方,看书学习经验,所以大多医生还是要识文断字,文化水平不一定很高,但在老百姓看来也是很厉害的了,所以以前医生、老师都叫“先生”,是有渊源的。
文化水平高的,不仅识字,还能写书。医书本来就不需要文采,如实记录即可,如果文采好,也会被认为水平高。诊断处方要是能写得文采很好,病人、同行都会觉得你厉害。
所以,古代老百姓想要学习中医,要过的第一关是识字,这个难度相当大。要是本身识字的人学中医,就很简单,所谓“秀才学医,笼中捉鸡”,说明不识字是造成老百姓学医难的关键。
而现在呢,9年义务教育初中毕业后,不仅识字,还懂数学、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等知识,知识量相比古代的秀才,绰绰有余。现在中国大多数年轻一点的人,都是有9年义务教育的文化基础,人人都是“秀才”水平。
古代的秀才,是很吃香的,不用做苦力,可以做教书先生。遇秋的小学老师,有代课老师,也不过是初中毕业文化。但现在9年义务教育初中毕业证,只能做体力活,做教书先生是不可能的,现在发达地区,本科想教书都很难了,得硕士、博士。
所以,在古代看来很困难的学习中医,现在就变得容易了,因为大家都有文化了。只要是初中以上文化水平,学习起来困难不大。
学历越高,说明这个人的学习越努力——而不是越聪明,学起来中医来也是越容易成功。学历越高的人,一般肯定不会太笨,但超高智商的也不多的,大部分人还是普通的智商,再加长期不懈的努力,不断地学习提高。
至于高智商,这个是可遇不可求的,如果智商很高,学起来确实会快很多。但是,学习中医,坚持更重要,只要能坚持学习,一定是可以学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