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都拿不到奥斯卡奖的1994年,到底上映了哪些神作?

来源网络 作者:河马哥
摄诗采编
熟悉电影的人一定知道1994年好。在电影行业,这一年,经典作品井喷式的诞生。
有人笑称:这一年,上帝想看电影了,可为什么偏偏是1994年呢?
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爱迪生“电影视镜”和他们自己研制的“连续摄影机”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活动电影机”。
电影随即诞生。
而1995年就是电影诞辰一百年,作为献礼,世界上所有的电影大师,都想在这一年拿出自己的好作品,甚至夺奖。
所以,它前一年的1994年,就自然成了所有电影大师争抢的“肥肉”。
1994年优质作品出现井喷,1995年颁奖礼更是精彩纷呈。
在IMDBtop250中,1994年出品的影片达到6部,前50名中占了4部,前20中占了3部。
在豆瓣top250中,1994年出品的影片,则有12部之多。
其中,经典的《肖申克的救赎》,更是至今雄踞网友投票排行榜的第一位。
此后再也没有出现如此耀眼的“黄金年”。这一年的巨作就像酒一样,时不时拿出来品一品,回味一下。
那么这一年都有哪些经典呢?(没有一一列出,排名不分先后)
《肖申克的救赎》
标签:救赎、希望、自由
怕你们打我,还是先写它吧。这部电影的泪点,震撼点,即使看过多年,也仍会在脑海中留下印象。
在屋顶上喝啤酒的那段令人印象深刻:“ 后来的事情成了这样,在1949年春天的某天,早晨十点钟,我们这帮被判有罪的人,在监狱的屋顶上坐成一排,喝着冰镇啤酒,享受着肖申克国家监狱狱警们全副武装的保护。
我们就这样围坐在一起,沐浴着温暖的春光,就像是一个自由人,正在修理自家的屋顶。我们是万物之主!”
恐惧让你沦为囚犯,希望让你重获自由。
老布的自杀让我落泪,安迪重获自由让我也想去淋雨。
摩根来到那棵橡树下,找到了安迪的信,上面写着:既然你已经走了这么远,为什么不走得更远一点呢?
有些鸟儿注定是无法被困住的,因为它们的羽毛太耀眼了。
提起肖申克就必带上阿甘,也许有人会问河马哥:这两部电影,你更喜欢哪个?
手心手背都是肉,为什么不能都爱呢?
《阿甘正传》
标签:执着、简单、美国梦
《阿甘正传》当年奥斯卡的大获全胜,是因为那个年代美国需要阿甘精神。
阿甘传奇的一生,也影射了美国差不多半个世纪的历史。
虽说是“最大冤案”,但的确是“历史选择”。
“傻人有傻福”自强不息的阿甘,不停奔跑的身影留在所有影迷的脑海中。
大智若愚,简单的他在人群中反而是最动人心的那一个。
单纯的喜欢珍妮,单纯的对朋友好,不加杂质的简单活着。
人生就像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颗是什么。
阿甘并不存在,但他代表了一代美国人的生活与成长,也激励影响着后人。
有人要带《肖申克的救赎》去孤岛,有人想带《阿甘正传》进坟墓。
如果要我带片子,也许会有好几部,但一定有它。
《狮子王》
标签:勇敢、责任
《狮子王》是很多90后的第一部迪士尼动画,它在迪士尼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华特·迪士尼创建迪士尼以来,米老鼠唐老鸭,三只小猪小飞象,白雪公主灰姑娘,迪士尼成功塑造了一系列经典形象。
也许是因为华特去世,自六七十年代后,迪士尼的魅力有所下降。
直到《狮子王》的出现,当年《狮子王》创下全球9.87亿美元的票房收入。
成为迪士尼最卖座的动画片,也刷新了动画电影的票房纪录,这个纪录保持了16年,最后被《玩具总动员》打破。
即使时隔多年,《狮子王》从场景到音乐,从剧情到人物都可以说是无可挑剔。
开篇的主题曲,多年后再听让人汗毛倒立。
丁满彭彭的“HAKUNA MATATA”,更成为包揽我童年的一句开心咒语。
心狠手辣的刀疤,毒舌倒霉的沙祖,《狮子王》教会很多孩子“何为勇敢,何为责任”。
或许我会一直看到40岁,70岁,陪着自己的孩子,以及孩子的孩子一起看。
然后告诉他们:太阳所能照到的地方,都是我们的国土。
奥斯卡颁奖竞争激烈,戛纳的金棕榈一样不轻松。
最后在投票环节上,它多了一点好运气。
《低俗小说》
标签:扭扭舞、高级
当昆汀从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手中接过金棕榈时,全世界都在膜拜这个鬼才。
刚过而立之年的昆汀,凭借处女作《落水狗》在影坛崭露头角,在第二部长片中继续释放自己体内“电影顽童”与生俱来的洪荒之力。
环形叙事结构与多角度叙事手法,也影响了后来的很多导演。
我还记得我直到看完全片,才豁然开朗的赞叹了句:牛逼。
低俗小说,高级讲法。
从这部电影开始,昆汀的风格开始确立。昆汀有三宝,叨逼足控配乐叼。
就算记不清具体内容,那段的扭扭舞在我脑海里至今还在跳着。
可爱俏皮,带点坏种。
上面说的都是各种第一的“传世佳作”,有着撑起天地的重量,但有一部在河马哥心里一直是最最温暖的存在。
我从一开始就把它放在心窝。
《这个杀手不太冷》
标签:大叔萝莉,成长
这是关于两个小孩的故事,一个女孩和一个男孩,在他们心里,他们都是12岁,都感到失落但他们深爱彼此
——吕克贝松
里昂只有一颗盆栽,不善言辞,爱喝牛奶。
玛蒂达的到来,是包袱,也给里昂带来了生机,不过这种设定,注定是悲剧收场。
这个杀手的确不太冷。
里昂死后,玛蒂达将他盆栽的种子落地生根,里昂终于不再每日拿着手枪在椅子上不安地入睡,他落地了。
每个大人都曾是孩子,我们也都在失去与痛苦中,不断成长着。
外国电影遍地开花,中国电影也正逢“黄金年华”。
李安,王家卫,张艺谋如日中天,新秀姜文也拿出了自己的处女作。
《阳光灿烂的日子》
标签:青春、混乱
我的故事总是发生在夏天,炎热的气候使人们裸露得更多,也更能掩饰心中的欲望,那时候好像永远是夏天,太阳总是有空出来伴随着我,阳光充足,使得眼前一阵阵发黑。
姜文借用电影中无处不在的荷尔蒙与生猛真实的青春刺痛感,完成了对一代人的追忆与挽歌。
该片不仅收获了五千万的票房,更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把夏雨送上了最年轻的影帝宝座。
那的确是个混乱动荡的年代,但又是一代人最好的年华。
姜文旗开得胜,国师张艺谋也迎来了自己职业生涯中“最好的一部电影”。
《活着》
标签:活着
1988年,整整30年前,《红高粱》问世。
也是亚洲影片首次摘得金熊奖,张艺谋一战成名。
而他的“巅峰之作”《活着》却因各种缘由,迟迟不能在内陆上映。
这24年来,它只能通过碟片的方式在民间隐秘流传。
这是一部平民的史诗,主人公福贵荒唐懦弱,坚守着“活着”的朴素道理。
动荡的年代,小人物的悲欢离合,用巧妙的方式串联。
忍耐就是一切。
大起大落,活着不易。
虽然大部分人都已经看过《活着》,但内陆仍无法上映,不知等小鸡变成牛那天,这个愿望是否可以实现。
1994年是神奇的一年,它的神奇在于那是个“全盛年代”。
包括现在不再那么光彩熠熠的港台电影,也出现巅峰作品。
《重庆森林》
标签:孤独、迷失
昆汀是王家卫的铁粉,在看过《重庆森林》后,他不禁落泪。
没想到,这部电影竟把我看哭了,不是因为它有多么伤感,我一向都是把悲剧当笑话看的男人。我哭的原因是因为这部电影怎么这么好,这世上怎么会有这么好的电影。
1994年的优质作品有很多,但《重庆森林》一定是最独特的一部。
孤独是王家卫电影的永恒主题,人与人的疏离让他镜头下的人物都是一座孤岛:被过去困住,看不见未来,也抓不住现在。
用摇晃的镜头来呈现内心的迷失,就像迷路在森林里的旅人。
迷失因为天真,因为用情太深。
天真的以为执着可以如愿,画地为牢,看不见除心上人以外的世界。
阿菲爱上了633,但她同样爱的寂寞:我爱你,但与你无关。
她爱的小心翼翼,极度克制,可能生怕自己重蹈覆辙。
这两个寂寞的人,都被过去困住,美好就在眼前,一个视而不见,一个选择逃避。
爱情,本是原始的欲望,是自然的需要,却被城市的生活异化,成为了某种难以实现的奢望。
在城市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日渐疏离,哪怕近在咫尺,也似远在天涯。
这世界所有的感情都是为了越来越近,爱情如此,友情也如此。
为了疏离的感情只有一种:亲情。
三个女儿长大成家,一个个离开父亲,但血浓于水的父女情,最后都无形无声的融化在一碗汤中。
《饮食男女》
标签:父女情、美食
我一直觉得《饮食男女》是部“美食片”,毕竟老人的厨艺,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太过深刻。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这是李安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在我看来,《饮食男女》是李安集大成之作。
中国式亲情中,儿女总是索取者,一味的索取直到最后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评判干涉别人的生活。
而往往忽略了父母也是需要情感慰藉的群体。
人生不能像做菜,把所有的料都准备好才下锅。
时间有限,有太多不如意,也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该更珍惜。
有时候,我常常梦回1994。
那年香港导演有“双王”,那年周星驰无厘头自成一派,那年哥哥还在……
《东邪西毒》
标签:情
侠骨柔情,爱恨情仇。
《东邪西毒》里的每一个人物皆“被情所困”,挣扎一生,不得要领。
《东邪西毒》看似写意,实际笔触凌厉,处处浓墨重彩,对人物内心挖掘深刻。
美了一辈子的林青霞曾经说:二十多年拍了一百部戏,但即使拍了一百部电影,仍然因为没有一部自己满意的作品而感到遗憾。
看完《东邪西毒》,我跟导演说:“我少了遗憾,多了庆幸。
世事苍茫成云烟。
去世,出家,退隐,电影中人物悲苦离散,香港电影巅峰一去不复返。
那时,特效还没有像今天大行其道,想拍出高质量作品,唯一的办法就是走心。
直至今天,“走心”仍是好作品的衡量标准。
当年为向电影百年致敬,优质作品出现井喷。
走心的作品在之后仍在不断产出,虽然数量不多。
但演员和导演明白一件事:糊弄观众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神奇的1994年也不知何时再有,希望不是下个百年。
也希望国产电影的新春天,快点到来。


摄诗文艺店今日经典好书推荐

论电影 “轻与重”文丛 哲学家看电影 

法国当代哲学家阿兰 巴迪欧 电影文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