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转移性GIST的治疗策略制定:一线靶向药物

今天这一期来具体谈谈复发转移性胃肠间质瘤(GIST)的靶向药物治疗。如上一期所说,目前复发转移性GIST靶向药物治疗还是分线治疗的,也就是说按一线、二线、三线和四线药物逐步应用下去,暂时还没有像肺癌那样根据不同的基因突变情况,选用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的情况。

Tips:

所谓“一线、二线、三线、四线”是指药物使用的先后顺序,而并非“一代、二代、三代、四代”药物。虽然后线药物进入临床治疗的时期比前线药物更晚一点,但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后线药物比前线药物更好。

从临床数据和现实情况来看,一线药物伊马替尼是治疗复发转移性GIST的所有药物的重中之重,也是决定复发转移性GIST患者总生存时间长短的最为重要的决定因素,重要性没有之一。过去二十年来一直如此,在今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所以充分理解和研究伊马替尼在复发转移性GIST治疗中的方方面面,对制定正确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

Part 1. 背景—无靶向药物时代的治疗困境

在伊马替尼用于治疗GIST以前,复发转移性GIST仍是一个非常凶险的疾病。这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传统的化疗没有效果,比如常用于胃肠道肿瘤化疗的多柔比星(doxorubicin)治疗的反应率小于5%1

其二是由于没有很好的治疗手段,复发转移性GIST治疗结果非常差。如果原发性GIST切除后一旦出现复发,那么中位生存期为9-12个月。而如果确诊时就有转移的GIST患者,中位生存期也仅有20个月左右2

Part 2. 零号病人的出现

1996年,一个50岁的健康女性因胃肿物伴腹腔多发种植转移切除了近端胃和大网膜,胃的原发肿块有两个,直径分别是10cm和6.5cm,标本被病理证实为胃肠间质瘤,核分裂>20/10HPF。术后2年内患者由于肿瘤复发,又接受了两次手术治疗,期间还使用包括多柔比星在内的4种化疗药物和干扰素的治疗,但肿瘤依然不受控制地生长。

2000年3月,患者接受了代号为STI-571的伊马替尼的治疗,剂量为每次400mg,每天口服一次。基线MRI提示共有28个肝转移病灶,最大肝转移病灶横截面为112.5cm2(相互垂直的轴的乘积)。经过8个月的治疗,28个肝转移病灶中有6个病灶消失,最大肝转移病灶横截面缩小为28cm2,如图一所示3

图一. 上腹部增强磁共振成像的T1加权图像

A:治疗前;B治疗4周时;C治疗8个月时

Part 3. I期临床研究

伊马替尼成功治疗复发转移性GIST的“零号病人”后,伊马替尼上市前的I期临床研究很快于2000年8月开始,这是个单臂的研究(无对照组)4。入组的患者共40名,36名GIST患者和4名非GIST患者。8名患者服用伊马替尼400毫克每天一次,8名患者服用300毫克,每天两次,16名患者服用400毫克,每天两次,8人接受500毫克,每天两次。从药物安全性上来说,在500毫克,每天两次的治疗组中62.5%的患者出现了剂量限制性毒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水肿或皮疹。所以研究认为,400毫克每天两次的伊马替尼治疗是可以耐受的治疗剂量。从药物的治疗效果来看,89%的GIST患者出现了肿瘤退缩,69%的GIST患者肿瘤退缩比例超过20%,81%的GIST患者在9个月后治疗仍然有效果。

可以看出,伊马替尼初期的临床研究取得了远超出预期的临床治疗效果,而其毒副作用也远比既往细胞毒性的化疗要更加轻微。所以该药后续的II期和III期临床研究接踵而至,为最终药物上市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这一点我们下一次继续分析。

 参考文献 : 

1. Goss GA. Prog Proc Am Soc Clin Oncol 2000;19:599a. abstract.

2. DeMatteo RP. Ann Surg 2000;231:51-8.

3. Joensuu H. N Engl J Med 2001;344:1052-6.

4. Van Oosterom AT. Lancet 2001;358:1421-3.

声明:

其中未在中国大陆获批的治疗方法,请以CFDA批准适应症为准。本内容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学习使用,不构成实际治疗建议。

原创作者 钱浩然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普外科

主任医师

相关经历 :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胃肠间质瘤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学会胃肠间质瘤专业委员会委员,CSCO-GIST专家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抗癌学会胃肠道间质瘤协作组委员

临床专业方向 :

胃癌、大肠癌和胃肠间质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本文原创作者为钱浩然医师,已获得作者授权发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