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了玄医道传承:中风】
中风
一、概念
中风是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证。中风急性期是指发病后2周以内,中脏腑者最长可至1个月;恢复期是指发病2周或1个月至半年内;后遗症期系发病半年以上者。
中风病急性期经抢救治疗后,神志渐清,痰火渐平,风退瘀除,饮食稍进,渐入恢复期,但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有半身不遂、口歪、语言謇涩、失音等症状,仍需积极治疗。
二、诊断要点
(一)诊断依据
1.具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斜,语言謇涩等特定的诊断依据。轻症仅见眩晕、偏身麻木、口眼斜、半身不遂等。
2.多急性起病,好发于40岁以上。发病之前多有头晕、头痛、肢体一侧麻木等先兆症状。常有眩晕、头痛、心悸等病史,发病前多有情志失调、饮食不当或劳累等诱因。
3.血压、脑脊液检查、眼底检查、颅脑CT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二)鉴别诊断
1.口僻:俗称吊线风,其主要症状是口眼斜,多伴有耳后疼痛、流涎、言语不清。口僻多由正气不足,风邪入中脉络,气血痹阻所致,各个年龄段的人均可罹患。中风病口舌歪斜者多伴有肢体瘫痪或偏身麻木,病由气血逆乱,血随气逆,上扰脑窍而使脑髓神机受损所致,且以中老年人为多。
2.痫证:痫证与中风中脏腑均有猝然昏仆的症状,而痫证昏迷时四肢抽搐,口吐涎沬,双目上视,或做异常叫声,醒后一如常人,且肢体活动多正常,发病以青少年居多。
3.厥证:厥证神昏常伴有四肢逆冷,一般移时苏醒,醒后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等症状。
4.痉证:痉证以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病发亦可伴神昏,但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等症状。
5.痿证:瘘证以手足软弱无力、筋脉弛缓不收、肌肉萎缩为主症,起病缓慢,起病时无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舌歪斜、言语不利等症状。痿证以双下肢或四肢为多见,或见患肢肌肉萎缩,或见筋惕肉瞤。中风病亦有见肢体肌肉萎缩者,多见于后遗症期,由半身不遂而废用所致。
三、辨证论治
(一)治疗原则
中风病急性期标实的症状突出,急则治其标,治疗当以祛邪为主,常用平肝息风、清化痰热、化痰通腑、活血通络、醒神开窍等方法。闭、脱二证当分别治以祛邪开窍醒神和扶正固脱、救阴回阳。内闭外脱者则醒神开窍与扶正固本兼用。在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多为虛实夹杂,邪实未清而正虚已现,治宜扶正祛邪,常用育阴息风、益气活血等方法。
(二)分证论治
1.急性期
(1)中经络
①风痰瘀阻证
证候:头晕,头痛,手足麻木,突然发生口舌歪斜,口角流涎,舌强言謇,半身不遂,或手足拘挛,舌苔薄白或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或小滑。
治法:息风化痰,活血通络。
代表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仁红花煎。
基本处方:半夏15g,天麻15g,白术10g,茯苓10g,橘红6g,甘草6g,生姜6g,大枣3枚,桃仁15g,红花15g。
②风阳上扰证
证候:常感眩晕头痛,耳鸣面赤,腰腿酸软,突然发生口舌歪斜,语言謇涩,半身不遂,舌质红,舌苔黄,脉弦细或弦滑。
治法:镇肝息风,育阴潜阳。
代表方:镇肝息风汤。
基本处方:牛膝30g,赭石30g,龙骨15g,牡蛎15g,龟甲15g,杭白芍15g,玄参15g,天冬15g,川楝子6g,生麦芽6g,茵陈6g,甘草5g。
(2)中脏腑
①痰热内闭清窍证(阳闭)
证候:起病急骤,神昏或昏愦,半身不遂,鼻鼾痰鸣,肢体强痉拘急,项背身热,躁扰不宁,甚则手足厥冷,频繁抽搐,偶见呕血,舌质红绛,舌苔黄腻或干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肝息风,豁痰开窍。
代表方:羚角钩藤汤。
基本处方:羚羊角粉5g(冲服),钩藤9g(后下),桑叶6g,菊花9g,生地黄15g,白芍9g,贝母12g,竹茹15g,茯神9g,生甘草3g。
②痰湿蒙塞心神证(阴证)
证候:素体阳虚,突发神昏,半身不遂,肢体松懈,瘫软不温,甚则四肢逆冷,面白唇暗,痰涎壅盛,舌质暗淡,舌苔白腻,脉沉滑或沉缓。
治法:豁痰息风,辛温开窍。急用苏合香丸温开水化开灌服,继之以涤痰汤加减。
代表方:涤痰汤加减。
基本处方:胆南星10g,法半夏10g,枳实20g,茯苓20g,橘红10g,石菖蒲10g,人参10g,竹茹6g,甘草6g。
③元气败脱,神明散乱(脱证)
证候:突然神昏或昏愦,肢体瘫软,手撒肢冷汗多,重则周身湿冷,二便失禁,舌萎,舌质紫暗,苔薄白,脉沉缓或沉微。
代表方:参附汤。
基本处方:人参12g,制附子9g(先煎)。
2.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1)风痰瘀阻证
证候:口眼斜,舌强语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苔滑腻,舌暗紫,脉弦滑。
治法:搜风化痰,行瘀通络。
代表方:解语丹。
基本处方:天麻15g,胆南星10g,天竺黄10g,半夏15g,陈皮6g,地龙10g,僵蚕10g,全蝎10g,远志15g,石菖蒲15g,豨莶草10g,桑枝10g,鸡血藤15g,丹参15g,红花10g。
(2)气虚络瘀证
证候: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化瘀通络。
代表方:补阳还五汤。
基本处方:黄芪12g,桃仁6g,红花6g,赤芍10g,当归尾6g,川芎6g,地龙5g,牛膝10g。
(3)肝肾亏虚证
证候: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沉细。
治法:滋养肝肾。
代表方:左归丸合地黄饮子。
基本处方:干地黄20g,首乌10g,枸杞15g,山萸肉10g,麦冬15g,石斛10g,当归10g,鸡血藤15g。
四、中医适宜技术治疗
中风后遗症在临床上极为常见,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康复治疗是中风后遗症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系统、有序、连续和持久的康复训练能够减轻患者功能上的残疾,改善其生活质量。随着中医药现代研究发展的逐步加快,中医康复适宜技术如针刺、理疗、拔罐、灸法、足疗等,已广泛应用于中风的各阶段,并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和疗效,积极地促进了中风患者的康复。
(一)针刺疗法
1.体针
取穴:百会、风池、肝俞、肾俞、关元俞。上肢偏瘫加肩周、曲池、外关透内关、合谷透后溪、八邪;下肢偏瘫加风市、阴陵泉透阳陵泉、昆仑透太溪;舌强不语加廉泉、舌下;神志不清加人中、涌泉。
操作:常规进针,行提插捻转补法,透刺的穴位要强刺激。其中针刺廉泉穴时,让患者微微抬起下巴,针刺方向为舌根方向,稍做刺激,留针即可。四肢穴位可加电针,断续波。留针时间20分钟,每日1次。
2.头皮针
取穴: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
操作:斜刺进针,针体与头皮呈15°,刺至头皮下时针尖有落空感即可,然后施快速捻转法,200次/分钟。留针20分钟,每曰1次。
(二)推拿疗法
取穴:风池、肩井、天宗、肩髁、曲池、手三里、合谷、环跳、阳陵泉、委中、承山。
操作:治疗中风后半身不遂常用手法有推、按、捻、搓、拿、擦等。以患侧颜面部、背部、肢体为重点,治疗手法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治疗时间为20分钟左右,每日1次。
(三)拔罐疗法
取穴:肩髁、曲池、合谷、环跳、伏兔、阳陵泉、足三里。口眼斜加地仓、颊车;病程日久上肢加肩髎、肩外俞;下肢加腰阳关、白环俞;肘部拘挛加曲泽;腕部拘挛加大陵;膝部拘挛加曲泉;踝部拘挛加太溪;语言謇涩加廉泉。
操作:患者取适当体位,选用口径合适的玻璃火罐,将罐吸附于相应的穴位上,留罐15分钟,每日1次。
五、药膳食疗
(一)重症患者的饮食宜忌
重症或昏迷患者在起病的2~3天之内如有呕吐、消化道出血应禁食,从静脉补充营养。3天后开始鼻饲,为适应消化道的吸收功能,开始的几天内以米汤、蔗糖为主,每次200〜250m1,每天4〜5次。在已经耐受的情况下,给予混合奶以增加热能、蛋白质和脂肪,可用牛奶、米汤、蔗糖、鸡蛋、少量植物油配制。对昏迷时间较长又有并发症者,应供给高热能、高脂肪的混合奶,保证每天能有蛋白质90〜110g、脂肪100g、碳水化合物300g,总热能2500kca1,总液体量2500m1,每次300〜400m1,每天6〜7次。鼻饲速度宜慢,防止反流到气管内。必要时可选用匀浆饮食或要素饮食。
(二)一般患者的饮食宜忌
热能可按30~40kca1/kg供给,体重超重者适当减少。动物蛋白质每天不少于20g,豆类每天不少于30g。脂肪不超过总热能的30%,胆固醇应低于300mg/日,超重者脂肪应占总热能的20%以下,胆固醇限制在200mg以内,应尽量少吃肥肉、动物油脂以及动物的内脏。碳水化合物以谷类为主,不低于总热能的55%,要粗细搭配,多样化。限制食盐的摄入,每天在6g以内,但使用脱水剂或利尿剂时可适当增加。为了保证能获得足够的维生素,每天应供给新鲜蔬菜400g以上。进餐应定时定量,少量多餐,每天餐,晚餐应清淡易消化。
(三)中风患者的饮食宜忌
1.限制脂肪的摄入量每日膳食中要减少脂肪总量,同时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减少动物脂肪,使P/S比值达到1.8以上,以减少肝脏合成内源性胆固醇。烹调时用植物油代替动物油,用油量每人每日25g,每月在750g以内为宜。要限制胆固醇的摄入量,每日每人应在300mg以内,也就是说,每周不超过3个蛋黄。
2.控制总热量如果膳食中控制了脂肪的摄入,血脂是会下降的,肥胖或超重患者的体重也会下降,最好能够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这样对全身各内脏的生理功能有益。
3.适量增加蛋白质由于膳食中的脂肪量下降,就要适当增加蛋白质。蛋白质可由痩肉、去皮禽类提供,可多食用鱼类,特别是海鱼。此外,每日要吃一定量的豆制品,如豆腐、豆干,这样对降低血液胆固醇及血液黏稠度有利。
4.限制精制糖和含糖类的甜食点心、糖果和饮料等要限制其
摄入。
5.限制盐的摄入中风合并高血压病的患者,要采用低盐饮食,每日食盐不超过3g。
6.多饮水中风的患者要经常饮水,尤其在清晨和晚间,清晨
饮水可冲淡胃肠道,水分入血液后,随活动以汗液和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晚间活动量小,睡眠前饮水的最大好处是可以稀释血液,防止血栓栓塞。
7.增加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的食物粗粮、新鲜的蔬菜和
水果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宜适当增加这类食物的摄入。
(四)蒜泥
有宣窍通闭的功效,适用于中风不语。
原料:大蒜2瓣。
制法:将蒜瓣去皮,捣烂如泥,涂于牙根部。
(五)槐花茶有预防中风的功效。
原料:槐花6g。
制法:槐花开水冲泡,当荼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