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了玄医道传承:眩晕】
眩晕
一、概念
眩晕是主观症状,是患者对于空间关系的定向感觉障碍或平衡感觉障碍,患者感到外界环境或自身在旋转移动或摇晃。眩晕是临床常见的病证,可见于梅尼埃病、良性位置性眩晕、低血糖症、高血压病、低血压病、脑动脉粥样硬化等。
二、诊断要点
(一)诊断依据
1.本病的特征是头晕与目眩,轻者仅眼花,头重脚轻,或摇晃浮沉感,闭目即止;重则如坐车船,视物旋转,甚则欲仆。或兼目涩耳鸣,少寐健忘,腰膝酸软;或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汗出肢冷等。眩晕若兼头胀而痛、心烦易怒、肢麻震颤者,应警惕中风的发生。
2.发作间歇期长短不一,可为数月发作一次,亦有一月数次。常可有情志不舒的诱因,但也可突然起病,并可逐渐加重。
3.血常规、血压、心电图、颈椎X线、头部CT与MRI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应注意排除颅内肿瘤、血液病等。
(二)鉴别诊断
1.中风中风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舌歪斜、半身不遂、失语为特征;或不经昏仆,仅以歪斜不遂为特征。中风昏仆与眩晕之仆倒相似,且眩晕可为中风之先兆,但眩晕患者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及舌强语謇等表现。
2.厥证厥证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厥冷为特点,发作后一般在短时间内逐渐苏醒,醒后无偏瘫、失语、口舌歪斜等后遗症,严重者也可一厥不醒而死亡。眩晕发作严重者也可有眩晕欲倒的表现,但一般无昏迷不省人事的症状。
3.痫病痫病以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沬,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如做猪羊叫声,移时苏醒,醒后一如常人为特点。痫病昏仆与眩晕甚者之仆倒相似,但其发前多有眩晕、乏力、胸闷等先兆,发作日久常有神疲乏力、眩晕时作等症状表现,其鉴别要点为痫病昏仆必有昏迷不省人事,且伴口吐涎沬、两目上视、抽搐、猪羊叫声等症状。
三、辨证论治
(一)治疗原则
眩晕的治疗原则主要是补虚而泻实,调整阴阳。虚证以肾精亏虚、气血衰少居多,精虚者填精生髓、滋补肝肾,气血虚者宜益气养血、调补脾肾;实证则以潜阳、泻火、化痰、逐瘀为主要治法。
(二)分证论治
1.肝阳上亢证
证候:眩晕耳鸣,头痛且胀,遇劳累、恼怒则加重,肢麻震颤,失眠多梦,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
治法:平肝潜阳,滋养肝肾。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
基本处方:天麻9g,钩藤12g,石决明18g,黄芩9g,栀子9g,益母草10g,牛膝12g,杜仲9g,桑寄生9g,茯神9g,夜交藤9g。
2.肝火上炎证
证候:头晕胀痛,其势较剧,目赤口苦,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寐少多梦,小便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清利湿热。
代表方:龙胆泻肝汤。
基本处方:龙胆草9g,栀子15g,黄芩15g,柴胡9g,甘草6g,木通9g,泽泻15g,车前子12g,生地黄12g,当归6g。
3.痰浊上蒙证
证候:眩晕,头重如蒙,视物旋转,胸闷作恶,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燥湿祛痰,健脾和胃。
代表方:半夏白术天麻汤。
基本处方:半夏10g,橘红6g,茯苓10g,白术10g,天麻8g,甘草6g,生姜2片,大枣3枚。
4.瘀血阻窍证
证候:眩晕头痛,兼见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耳鸣耳聋,面唇紫暗,舌瘀点或瘀斑,脉弦涩或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窍活络。
代表方:通窍活血汤。
基本处方:赤芍12g,川芎12g,桃仁15g,红花9g,麝香0.05g,老葱3根,黄酒250g,大枣(去核)7个。
5.气血亏虚证
证候:头晕目眩,动则加剧,遇劳则发,面色恍白,爪甲不荣,神疲乏力,心悸少寐,纳差食少,便塘,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养气血,健运脾胃。
代表方:归脾汤。
基本处方:黄芪12g,人参15g,白术12g,当归12g,龙眼肉9g,茯神9g,远志9g,酸枣仁9g,木香6g,甘草3g。
6.肝肾阴虚证
证候:眩晕久发不已,视力减退,两目干涩,少寐健忘,心烦口干,耳鸣,神疲乏力,腰膝酸软,遗精,舌红苔薄,脉弦细。
治法:滋养肝肾,养阴填精。
代表方:左归丸。
基本处方:熟地黄24g,山萸肉12g,山药12g,枸杞12g,菟丝子12g,鹿角霜12g,牛膝9g,龟甲胶12g。
四、中医适宜技术治疗
(一)针刺疗法
取穴:太冲、丘墟、内关、风池、百会。
操作:常规进针,得气后均用捻转泻法,留针20分钟。头晕的患者更应注意防止晕针。
(二)推拿疗法
患者可配合自我足底按摩。
(1)小脑(反射区有交叉):位于双脚大拇趾趾腹两条横纹线的中间。按摩时要从外往内、再由内往外按摩。
(2)大脑(反射区有交叉):位于双脚大拇趾整个趾腹。从上面往下按摩。
(3)三叉神经(反射区有交叉):位于双脚大拇趾外侧趾甲缘下方的肌肉。由下往上按摩。
(4)额窦(反射区有交叉):位于双脚五个脚趾末端处,即脚趾甲的前下方。由下往上按摩。
(5)内耳迷路:位于双脚脚背,脚小趾下方,脚掌第一骨头边缘处,触摸时有颗粒微凸感觉。找到微凸的小颗粒,用手按住后定点揉按。
(6)耳朵(反射区有交叉):位于双脚脚底的四、五趾与脚掌相交处下方的肌肉。由上往下扣住后,往内侧按摩。
五、药膳食疗
(一)菊花茶
适用于肝阳上亢证。
原料:菊花20g。
制法:菊花泡水代荼饮。
(二)乌鸡粳米粥
适用于气血亏虚证。
原料:乌鸡1只,黄芪15g,粳米10g。
制法:乌鸡剖洗干净,浓煎鸡汁,黄芪煎汁,与粳米共煮粥,早晚趁热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