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薅羊毛45万:人人都有充当迫害者的欲望,扮演“三角游戏”

此前,两名90后利用电商平台漏洞薅羊毛,非法获利45万而被捕引发热议。
犯案的两人都是某“买菜平台”前员工,在得知平台推广注册新用户和拉新用户,就可以得到满减优惠券消息后,通过虚拟手机账号等非法手段,骗取了大量“新用户”及“邀新”优惠券。
两人利用平台给出的这些“大额”优惠券,以极大低于市场的价格,大量购入实体商品,而后又将这些商品转卖至正规市场,并从中赚取差价,而两人每单至少会有30元获利空间,最终通过非法手段,两人获利近45万元。因涉嫌诈骗罪,两人已被浦东新区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
消息一出,网友们不淡定了。大家的看法是:平台自己的漏洞,被识破后薅了羊毛,为什么会触犯刑法呢?
乍一看,网友的质疑不无道理。
但若细想,就会发现这其中隐藏着一种不良心理:只要是别人的错,我钻了空子牟利,不算违法。毕竟,是你有错在先。就像俗话说的那样,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这种心理意味着什么呢?价值观扭曲、行为素养差、内心法制观念以及是非观念淡漠甚至于没有。
借用卡普曼三角形理论,我们可以更为清晰地看清楚犯案人、执法人、网民这三者之间的结构关系。卡普曼三角形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Karpman卡普曼提出的。这个理论中包括有三个角色:
1. Victim受害者
2. rescuer拯救者
3. Persecutor迫害者
注意,这三个角色,是每个人心中都会有都曾经担任过的三角戏剧中的角色。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以“小我”角色,在这三种角色中不停切换。
当“小我”(即我们自己)扮演了三角戏剧中的某一个角色时,周围的人会不自觉地去维系这三角戏剧的平衡,就会开始无意识地扮演对应角色。而这类非常隐性的心理剧目,几乎每天都会在我们每个人生活和内心上演,并且我们对此几乎毫无察觉。
卡普曼使用三角形来反映日常生活戏剧中的冲突,或日常生活中的关系交易。而剧中的三角模型,则模拟着冲突中每个个体的独立责任,个体独立责任与权力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们扮演的具有破坏性和变化性的角色。
卡普曼在冲突中,又定义了三个角色,这三个角色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
· 逼迫者(迫害者)
· 救助者(拯救者)
· 受害者(一个下降位置)。
在这个心理学戏剧理论中,卡普曼将角色全部放在一个倒三角形上,并称其为日常生活中人们的三个侧面或面孔。
让我们回到90后薅羊毛获利45万这个案例上,来审视各方,尤其是网友对此事件的态度。在这件事情上,从法律层面看,它就是一个刑事诈骗案,因为它完全符合相关法律要求和规定。
譬如,电商平台的原始商业逻辑是:
1. 为平台拉来新注册用户的用户,可以享受平台给予的“中介费”好处,即半价优惠券。
2. 注册新用户越多,平台以此类传销商业手法获取的新用户就越多,市场份额就越大。
3. 平台此举是符合法规的合规操作,是繁荣市场的手段和方式,受官方法律保护与支持。
4. 平台有对非法行为、非法薅羊毛行为及人员采取刑事措施的权利。

在此正常商业运作逻辑前提下,作为市场监管方的工商管理机构乃至相关法律机构,对平台方此举是默许和支持的。可看作是三角关系中的“救助者”角色。
案件中的两名90后犯案人员,则因为利用平台规则和技术漏洞牟利,损害了平台方正当合法利益,而自觉充当起了三角戏剧中的“迫害者”角色。正是因为他们的非法介入,才导致平台方的正常商业拉新程序被打断,并造成了损失。
而这一事件引人深思的,并非平台方与薅羊毛90后两者之间的较量,而是旁观者及网友这番态度背后投射出来的异常心理状况。
具体来说,那些认为90后如此薅羊毛很有理不算违法的网友,其实也在主动充当“迫害者”角色。因为,在迫害者看来,一旦天大的便宜掉在自己眼前,就应该充分利用,便宜不捡白不捡。在此心态促使下,旁观网友(迫害者)就会坚持说:“这都是你(平台方)的错!正是因为你的漏洞激发起了人的贪婪。”
那么,网友这一心理认知和逻辑对吗?是否存在“别人有错,自己就可以趁机落井下石以牟利”?这一人身权利?
德国著名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在其经典著作《善恶的彼岸》中,曾写到过这样一句话:“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其实,在这句广为人知的话前面,尼采还有一句话:“与怪物战斗的人,应当小心自己不要成为怪物。”幻化为中国俗语,就是曾经的屠龙少年,在杀死恶龙成为英雄被人们敬仰之后,身上也会逐渐长出恶龙鳞片。
从这一思维开端,我们就会发现,网友这种认为平台有错,薅羊毛理所当然的心理认知,其实是一种潜藏在骨子里的,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潜意识。通常情况下,这种近乎于兽性的潜意识会被“自我”这一强力行政前台所压制和制止,不会被泄露出来。

但是当情况发生变化,例如有机可趁而又不会被发现时,人内在的“本我”欲望就会绕过“自我”这一心理防线,滑向意识表面,试图成为主导意识开始左右人的行为。
客观来说,人人都有充当迫害者的欲望。
这是人内心的兽性所决定的,更是道德观缺失、价值观不起主导作用、缺乏正确行为理念约束的表现。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Psychological review》
Alfred Adler, translated by Zhou lang. what does life mean to you [M]. International Culture Publishing Company, 2000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