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的方式会直接影响你的答案

跨越人生并不是像跨越一片田野那么简单。

1 收益与损失

假设你面临下面两种选择:

  1. 100%的概率失去50块钱
  2. 25%的概率失去200块钱,75%的概率什么也失去

你会怎么选?

我猜大多数人都会选择B。

但如果你从期望损失的角度看,选项A的期望损失是100%x50=50;选项B的期望损失是25%x200+75%x0=50。

你发现其实两个选项从期望的角度来看,是完全一样的。那为什么人们还是会选择B呢?

关键就在于,当面对损失时,我们是有“风险偏好”的。也就是说,我们会更愿意去冒险,去“赌”一把。

假设还有2个选项:

  1. 100%的概率得到50块钱
  2. 25%的概率得到200块钱,75%的概率什么也得不到

你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我猜大多数人会选A。

尽管我们也可以计算,从期望的角度来看,这两个选项的收益是完全一致的,都是50块钱。

但是,人们在面对收益时,往往会有“风险厌恶”。人们更喜欢确定的东西,能拿到自己手里的东西,落袋为安。这时人们便不愿再去冒险。

2 顺序很关键

提问的顺序对你给出的答案也有一定的影响。

曾经有人关于城市建设做过一项调查,其中有一半的调查对象的问题是:“你认为对于城市建设来说,应该更快、更慢,还是维持现状?”

结果有近40%的人都选择了“维持现状”。

而另一半调查对象则被问到:“你认为对于城市建设来说,应该更快、维持现状,还是更慢?”

结果有近45%的人选择了“更慢”。

尽管两个问题的内容都是一样,仅仅是调换了一下顺序,得到的答案就不同了。

这点很类似于之前介绍过的近因效应。

当你给出的选择不太多的时候,人们的答案往往会更贴近于最后一个选项。

3 虚假意见

如果人们对于某个问题了解不多或者知之甚少,在某种提问方式下,人们可能也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尽管他们对于这个问题根本不了解。

有人做过一个调查,他们向调查对象提出了下面这个问题:

以下哪种说法更贴近于你对《人与动物的关系》这本书的感受?

  1. 这是一本很幽默的书。
  2. 作者的写作手法很独特,让人意想不到。
  3. 这本书很无聊,纯粹为了凑字数。

尽管事实上并不存在《人与动物的关系》这本书,但仍有70%的人在a、b、c三个选项中做出了选择,表达了他们的意见。

那么我们在提问时,该如何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呢?

不妨再添加一个选项d,就是“不知道”或者“不了解”。

再添加了这个选项后,只有40%的人选择a、b、c三个选项了。

4 态度矛盾

很多时候,人们所持的态度和他们本身的行为并没有太大的关系,甚至常常是互相矛盾的。

有人曾做过调查,关于大学生们对于作弊的态度,绝大多数人都是坚决反对这一作弊行为的。

但在实际考试中,仍然有监考老师抓出了不少作弊的学生。

该调查还表明,人们的态度和行为之间其实没有多少关系。

学生们对于作弊的态度和他们在考试中作不作弊也没有多少关系。真正有关系的是,你的实际表现如何。

也就是说,如果你复习的不错,准备的很充分,那你根本没必要作弊;如果你没怎么复习,临时抱佛脚,那么恐怕最后只能想到用作弊这种严禁行为来获得好成绩了。

觉得有用就点个赞吧!感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