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走笔168】教育因阅读而芬芳|段 雯
教育因阅读而芬芳
今天有幸听了“化错教育”创始人、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校长的讲座《会读书才能教好书》,感受到了华应龙校长的教学思想以及读书与教书的思想碰撞,让我受益匪浅。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曾经我一直把提高教学水平和提升教学质量当做证明教师教学能力的唯一标准,认为要想上好课,教好书,就要认真备课,深钻教材,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而今,华校长的观点让我醍醐灌顶,会读书才能教好书。数学成绩93分和98分,没什么区别。不是说不要分数,而是说分数只是表现孩子的一个向度、一种势,孩子才处于“正中央”。当我们的眼睛不再紧盯着分数的时候,反而能得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把人育好了,书就好教了,分数也于不期然中提高了。
华校长告诉我们,阅读是一种责任。而朱永新教授也在《我的阅读观》中反复提到:“一流的教师应该是一流的读书人,只有一流的读书人,才有可能培养出一流的学生。”“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教师为什么不阅读?早在十多年前,朱永新教授就撰文指出,缺乏闲暇、缺乏环境、缺乏需要,是教师远离阅读的三大原因。回头想想我自己,确实是每每都因为工作繁忙,少有闲暇来读书,久而久之,好像忙碌成为了我不读书的一个理由,华校长却把这句话反过来说:“因为我们教师没有读书,所以工作很忙”。是啊,只要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就一定有时间做。当我们阅读了,我们的心会静;当我们阅读了,我们的思路会清晰;当我们阅读了,我们教育会更有效。正如胡适先生所说:“读了书便可以多读书。”读书的时间总是“自找”的;读教育之书,悟教育之法,当我们掌握和运用了多种教育妙法时,往往能化难为易,相对轻松的应对过往的那些繁杂之事,这不又为自己“挣”来一些读书时间了么?
华校长还告诉我们,阅读是一种救赎。当我刚听到这个观点时心里还在暗暗地想,用“救赎”这个词会不会太严重了。华校长随后马上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吴非先生在《致青年教师》一书中,有一段触目惊心的文字:“在学校工作中,最可怕的也是最常见的现象是——一个愚蠢的教师在辛勤的工作”,“他不聪明,本是他个人的不幸,而当他通过辛勤的工作,把100多个原本可以变得聪明的学生教育得和他一样愚蠢时,教育的不幸就出现了。因为他越是辛勤的工作,他的学生越是摆脱不了他。”当看到这段话时,我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犹如醍醐灌醒。猛然间我开始反思自己,是否也是如此,并追问自己,学生读书的负担,是不是由于教师的不读书而造成的?可见教师读书的重要性,阅读果真是一种救赎,对学生是,对老师亦是。
读书历来是古今圣贤修养身心,提高境界的重要途径。教师作为传道、授解、解惑的文化传承者和学生心灵成长的引导者更是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纵观那些名师大家无不是经过博览群书,勇于实践才有所建树。读书作为学习前人间接经验的有效途径理应受到教师们的高度重视,从给学生一桶水、长流水到挖井人,最后让他们学会探索而自己能够找到水。
教师的素质高低决定了人才培养效果好坏。阅读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方法,那么,我们又该读哪些书呢?如何来读书呢?华校长又向我们介绍了英国著名思想家培根关于读书的见解,可以作为我们的参照。他说:“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咀嚼消化。”根据这句话,我知道了有些书只要读他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全读,但不必过于细心的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而且要用心的细细品读,一读再读。听了华校长的讲座后,我逐渐摸索出了上面的这些读书的方法,让我获益良多。
最后,我想引用朱永新教授的一句话作为结尾: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阅读不能改变我们的长相,但能改变人的品位和气象。阅读改变一切!
(作者单位:松滋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