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治精神病的医案!心宽,病自除!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内科学》、《中医病因病机学》
记得好多好多年以前,有一部电视剧大火,叫《倚天屠龙记》,主演是周海媚、马景涛。
其中的江湖恩怨,感情纠葛,我都记不清了。但是,它的一首主题曲,却令我记忆犹新。
歌名,叫《两两相忘》。
那里有几句歌词写得好:
眉间放一字宽,看一段人世风光,谁不是把悲喜在尝……拈朵微笑的花,想一番人世变换,到头来输赢又何妨……
我觉得,这歌儿,能治病。
如果这世上的人,都能“眉间放一字宽”,都能参悟到,人生不过是一场悲喜体验,都能在面对输赢时,淡然一笑,那我们会少得多少病啊。
我给你说个真人真事儿吧。
话说有这么一个人,男的,很年轻,才21岁。
有一回,他在单位,和同事发生矛盾,俩人大吵一架。
吵架之后,对方很快淡忘了,跟没发生过什么一样。而他呢,却念念不忘,始终记在心里。而且,在他看来,对方依旧在处处针对自己。
就因为怀疑,此人后来发展到有些幻视幻听了,看上去成天精神兮兮的,不太正常。
原先和他吵架的人,对此也颇为无奈:我不就是跟你吵一架吗?你至于这样吗?
后来,大家觉得患者有必要就医,于是就去医院了。结果,他被诊断为“反应性精神病”。在服用安定等一系列药物之后,他的问题缓解了。
但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单位组织评奖。此人由于种种原因,没评上,而且执意认为是那个“老对头”暗中作梗。这一下,他又发病了,程度比上一次严重很多,整个人狂躁不宁。
好在,经过服用药物后,症状又控制下去了。
此后不久,大概是过了半年多吧,此人参加劳动。结果,他不慎着凉,感冒了。感冒发烧之后,他的精神又不正常了。狂躁不安,卧床不起,特别能吃,呕吐头晕。别人说什么,他根本做不出任何正常反应。
怎么办?只能再次就医。这一次,看的是中医。
走进诊室的时候,此患双手被家里人捆着,推推搡搡才勉强进来。坐下不多时,此人就想走,结果又被家里人按住。
坐在医家对面,此患两眼发直,问话不答,没有反应,但是面露惊恐之色,仿佛身边充满危险,有人也害他。面色发白,时而低头不语。
再看舌脉,发现舌苔白腻,舌尖发红,脉象虚大。
患者的一个哥哥在一旁搭话道:“我这兄弟啊,就是心眼儿太小,变成这样了……”。
怎么办?医家当时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柴胡25克,桂枝10克,黄芩10克,党参30克,制半夏18克,生姜10克,大枣(去核)10枚,生龙骨、生牡蛎各30克,茯苓10克,大黄3克,石菖蒲3克,浮小麦60克,甘草30克,合欢皮30克,夜交藤30克。每日煎服一剂。
结果如何?患者服药9剂以后,诸症大为缓解。问答反应正常,生活可以自理。后来,医家遵原方稍作加减,并且逐步停用西药,最后完全康复,可以恢复工作了。
这张医案,出自《临床集验》。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出版的一部医案集子,里头有很多在业界有影响的医案故事。你要是感兴趣,就找来读一读。
这里头是怎么回事呢?
根源,可能正如患者的哥哥所说,就是源于“心眼儿小”。
你看,他最初发病,就是因为和同事闹矛盾。再后来,又因为评奖落选而抑郁满怀、旧病复发。由此可见,这个人思虑气郁在先。他有明确的肝郁气滞的问题。
从他就诊时候的状态而言,其肝郁的特点已经十分明显:两眼发直、低头不语,这是肝郁的体现。
肝郁日久,他就容易生火。脑袋迷糊、头晕、狂躁不安,这些是有火的表现。肝郁化火,传导给胃,使得胃阴受损,那么胃热就直接让患者特别能吃。
肝郁,就克伤脾土。脾的运化和生化气血的能力就被削弱。患者就诊的时候,面色晄白,舌苔白腻,脉象偏虚,这就是脾虚生湿、气血不足的写照。
肝郁化火,损伤心阴,所以患者舌尖发红,多思多虑,以至于发病前总幻想有人针对他、陷害他。
现在,痰浊和气滞夹杂,肝火和阴虚互结,患者的心神就被彻底蒙蔽了。出现狂躁不宁、精神错乱,也就不足为奇了。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重温当时医家开的方子——
柴胡25克,桂枝10克,黄芩10克,党参30克,制半夏18克,生姜10克,大枣(去核)10枚,生龙骨、生牡蛎各30克,茯苓10克,大黄3克,石菖蒲3克,浮小麦60克,甘草30克,合欢皮30克,夜交藤30克。每日煎服一剂。
这里头,其实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以及甘麦大枣汤的合方。柴胡和黄芩,用于疏泄肝胆气机,清肝胆之火。党参、半夏、生姜、大枣、茯苓,这是在健脾化痰。大黄清热,菖蒲开脑窍。龙骨和牡蛎镇静安神,兼能化痰。浮小麦、则可以清心养阴。合欢皮、夜交藤用于安神定志。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