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拜访第欧根尼,不好意思,你挡住了我的阳光

【光荣希腊】第 53 篇文章
公元前336年,马其顿与雅典和底比斯为首的希腊同盟展开了喀罗尼亚战争,这也是亚历山大第一次上战场。之前也有讲过,敏锐的亚历山大利用骑兵的机动性,抄到了底比斯军的后方,从而使得战场的天平倒向了马其顿。
亚历山大作战有个特点,喜欢自己冲锋陷阵,这跟三国时期的孙策类似,因此,我们也可以叫他“希腊版”小霸王。

腓力死后,亚历山大成为了马其顿的国王,他继任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率军抵达科林斯,再一次确认马其顿的霸权。亚历山大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项内容,就是马其顿尊重各城邦的政体,无论是民主也好,寡头也罢,马其顿都予以尊重。
就这样,马其顿的霸权地位才没有在腓力死后土崩瓦解。
在亚历山大逗留科林斯期间,发生了一件令后人津津乐道的事情。话说亚历山大前去拜访当地的一位哲学家第欧根尼,亚历山大的老师是亚里士多德,因此,小时候亚历山大肯定从老师的嘴里听说过这个人,此时,亚历山大借此机会前来拜访。
第欧根尼是一位哲学家,也是犬儒学派的代表人物。犬儒学派由苏格拉底的学生安提西尼开创,第欧根尼则是他的学生。犬儒学派提倡一种禁欲主义,这一学派认为,真正的幸福并不是建立在外在的物质基础上,真正幸福的人也从不依赖这些稍纵即逝的东西。因此,幸福是一件每一个人都可以获得的东西,无论贵贱,无论贫富。

第欧根尼可以说是犬儒学派的代表,甚至名气都盖过了其创始人,他认为,人应该向动物学习,倡导一种原始的生活方式,文明和文化都是虚伪的装饰品,他甚至还提倡共妻和共子,男女之间应自由恋爱。
后世的启蒙三剑客之一的卢梭继承了第欧根尼的这一观点,他批判文明是一切罪恶的来源,因此伏尔泰称卢梭为第欧根尼的狗。
据说第欧根尼住在一个木桶中,除了一些基本的东西外,他没有任何身外之物。

第欧根尼认为,世人大都是半死不活的,大多数人只是个半人。有一次,在中午,光天化日下,他打着一盏点着的灯笼穿过市井街头,碰到谁他就往谁的脸上照。人们问他为啥这样做,第欧根尼回答:“我想试试能否找出一个人来。”
又有一次,第欧根尼见到一个达官贵人正让仆人帮他穿鞋,于是便走上前,对他说:“他为你揩鼻涕的时候,你才会真正感到幸福,不过这要等到你的双手残废以后。”
话说,㕛有一次,科林斯人开始厉兵秣马,重新修建荒废已久的防御工事,因为即将发生战争。第欧根尼看着大家都在忙活,于是也推着他那破旧的木桶在地上滚来滚去,从城东滚到了城西,又从城西滚回了城东,人们很好奇,问他在干嘛,他说:“看到你们忙得不亦乐乎,我想我也该干点什么事情啦!”

叒一次,第欧根尼在河边发现一个人用手捧着水喝,他就将自己手中喝水的器具扔掉了。毋宁说,他若是活到现在,一定是极简主义的畅行者。
当亚历山大来拜访他的时候,第欧根尼正在晒太阳。亚历山大对大木桶里面的老哲学家说:“如果有我能效力的事情,请告诉我,不必客气。”
第欧根尼眯着眼,从木桶里仰望着亚历山大,说:“你能靠边一点吗?您站在那里挡住了阳光。”

亚历山大苦笑道:“若我不是国王,我还真想当一名哲学家呢。”
当然,对于亚历山大这句话,我们也不要当真。
离开科林斯回去之后,亚历山大还没喘一口气,就要去面对新的来自北方的威胁。原来呀,从北方而来的凯尔特人开始南下,他们在公元前385年的时候就曾南下意大利,洗劫了当时的罗马。如今,与他们属于同一民族的蛮族已经渐渐来到了希腊北部边境。
当时的凯尔特人还没有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他们虽然时常南下抢劫,但也畏惧马其顿的威名而有所忌惮。亚历山大抓住了他们这个心理,与他们进行了友好的谈判,达成了互不侵犯条约。
就在亚历山大北上的时候,一条消息传遍了当时的整个希腊,这条消息宣称,亚历山大在与凯尔特人的战斗中身亡。
底比斯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兴奋过度,立马跳了起来,因为他觉得这是推翻马其顿霸权的绝佳时机,要知道,在斯巴达之后,底比斯也曾经作为希腊世界的霸主骄傲了几年。要不是马其顿的出现,估计现在底比斯正优哉游哉当他的老大呢。
亚历山大没有任何表情,回来后就带军包围了底比斯。之后,亚历山大让参加科林斯会议的其他城邦决定,该如何处置底比斯。雅典等城邦觉得报复底比斯的机会来了,于是他们一致回复:当然要严惩底比斯。
于是,底比斯被夷为平地,主要领袖被处死,其余的普通人则被卖为了奴隶。这个历史悠久的希腊城邦,就此彻底从历史的舞台上消失了。
公元前335年,21岁的亚历山大开始了东征,,他将安提帕特和1.2万步兵与1500骑兵留在了老家马其顿,自己则带着3万步兵和5千骑兵出发。但是,此时的马其顿说实话还面临财政赤字的问题,国库中只剩下了70塔兰特,而外债高达1300塔兰特,据说,当年腓力用来购买那匹马的13塔兰特还是借的呢。
在这种情况下,亚里士多德劝年轻的国王亚历山大延期东征,但亚历山大似乎并不在意,执意东征。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亚历山大东征,实际上是在资金运转没有保障的情况下开始的。
此次东征中,作为训练马其顿重装步兵的老师帕米尼欧也随军出征,但真正指挥军队战斗的,是亚历山大及其小伙伴们。另外,亚历山大非常重视骑兵,因此这一次随军出征的骑兵高达五千人,这在当时来看,是一支不小的军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