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学的价值非常高,我们今天如何对待?——周有光访谈录(一)

这篇访谈录在周有光先生107岁时完成,并经他本人过目修改。

——张建安

周有光(右)与张建安

张建安:

您觉得中国传统文化有什么优缺点?

周有光:

中国传统文化是非常了不起的,可是要使它现代化。关于这个问题,我有几篇文章,在《朝闻道集》里谈过。

张建安:

您对四书五经的看法?

周有光:

四书五经是好书,每个人应当读的。特别是《论语》和《孟子》。可是你要用科学的眼光、现代的眼光来读它。

张建安:

看了您很多书,觉得您对孔子很有好感。

周有光:

这不是感情的问题。孔孟之学、儒学它本身有价值呀。它本身的价值是非常高的。两千多年证明他的大部分的话都是对的嘛。他的话于人民有好处。他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个话什么意思,你懂吗?学术自由呀!孔夫子的话、孟夫子的话是了不起的呀。民主的思想是孟夫子开始的呀。他死了几百年以后才慢慢有现在的民主思想。他的话代表着真理。所以你没有办法不相信他。

周有光的藏书(张建安摄)

张建安:

其实是一个追求真理的问题。

周有光:

你为什么读书?读书就是为了求真理。你读书读了半天,就是骗人、胡说八道,就不是真理了。不许怀疑,不许批评,就不是真理。

科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就是“尝试与错误”。发现一个东西,对不对不知道,尝试后证明是错误,就不要了。尝试后是对的,就保留下来。明天还可以再尝试。科学是翻来翻去来实验它对不对。

不许你尝试,不许你批评,就不是科学了。

比如说,我在美国时候就知道美国发明了飞机。那时候,很多人就笑飞机的发明者,不相信钢铁做飞机能飞上天去。可是他们就做出来了。做出来一飞,飞不上去,跌下来了,几乎被跌死。那么,这就是叫尝试,错误了再改进,改到后来就成功了。

尝试与错误,这是科学原理。

孔夫子、孟夫子,不是让你必须相信他。他的话错的就是错的,对的就是对的。孔夫子的思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就是这个道理,是了不起的。不过孔子是两千五百年之前的人,他的话不能完全符合今天的要求。

有一次到了周先生家,小书桌上摆放着这本《孔子教拼音》(张建安)

张建安:

大家都知道,您与季羡林虽然是朋友,但您的观点与他不同,您提倡“双文化”。

周有光:

是。到了改革开放,大家很高兴。季羡林就提出文化问题。他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文化的接力棒又跑到中国来了。”他们要我表示意见,我不讲话。隔了几年。他们知道他们这条道路走不通了,自己不讲了。

我提出了“双文化论”。这是我参考了外国的文化学家的意见,自己做了研究后提出的。我认为:全球化时代,需要有世界眼光,否则你就走不通。从世界眼光来看,要根据历史事实,不能空想。早期全世界有很多文化摇篮,后来慢慢归并成四个传统文化,东亚的、南亚的、西亚的,还有西欧的,西欧跑到美洲就成了西方的。从旧的时代到新的全球化时代,交通方便了,飞机一飞,整个世界都很快能到。文化呢,你学我的,我学你的。许多东西,就不分你了我了,不分东了西了,更不分阶级性。苏联老讲阶级性,讲不通的。根据客观研究,四种传统文化之外,又产生一个新的文化,叫国际现代文化。国际现代文化是大家共同拥有的。譬如,你发明汽车,我一学,中国满街的汽车,你不能说汽车是美国文化。中国好的东西,他们也学,譬如我们发明了纸张、丝绸、瓷器,都是很好嘛,他们也用,你不能说这个就是中国专有的文化。开头是中国文化,后来变成世界文化了。五四运动实际上就是学习世界,提出科学、民主。

所以,全球化时代,在传统文化上面,来了一个新的文化层次,叫国际现代文化。

我们是中国人,中国的传统我们不一定丢掉嘛。同时我们必须实行国际现代文化。国际现代文化是全世界共同创造的,共同所有的,共同运用的。必须重视国际现代文化。每一个国家都不能不重视,你假如不重视国际现代文化,你就落后了,我们应该在这方面下工夫。

这本书代表着周有光107岁时的观点,最后一本他本人修订的口述历史作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