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后身痛汗不固 助阳温通益表功
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 张忠德教授
医案:周女士,32岁,外伤后体痛多汗3年余
3年前的冬天,刚生产完不久的周女士意外发生车祸,脾脏破裂大出血,住院治疗1个多月才基本恢复。但此后就留下了些后遗症,浑身疼痛,怕冷,头、背及腰腹部尤为明显。又特别容易出汗,不管多冷的天,稍微动一下就大汗淋漓,严重时1天要更换五六次衣服,给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3年来周女士不断寻医求治,但一直没见好转,还渐渐出现大便烂、次数多,头晕,眠差、多梦,腰酸腰痛,经期腹痛、血块多等问题。因听说德叔擅长用中医药调治疑难杂症,前来就诊。初诊时正是炎炎夏日,但周女士却穿得严严实实,还戴着帽子、围巾,面色偏黄白,皮肤潮湿,精神有些紧张。
德叔解谜:脾肾亏虚,卫气不固
德叔表示,周女士有外伤病史,从头到脚诸多不适,症状很多,乍一看无从下手,但若能抓住主要症状,把握基本病机,还是有章可循的。现在最困扰周女士的问题是浑身痛、汗多、怕冷,集中反映了阳气不足,不能温养肌肤,寒邪凝滞于经络。出现阳气不足的原因有二:其一,是产后、伤后气血大伤;其二,是受伤后的治疗,时值寒冬,大量输液导致经络寒凝。腰酸腰痛,大便烂、次数多则是她脾肾阳气不足的表现。
德叔在治疗时以“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为大原则。脾肾为先后天之本,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所以治疗上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温健脾肾、通阳固表。考虑到患者久病担忧多思,耗伤心肝气血,同时兼以疏肝养心安神。服药1周后周女士怕冷、身痛症状已有明显改善。继而以平调五脏治其本,兼以散寒通阳固表治其标,患者病情得到了很大改善。
预防保健:艾灸穴位,温通止痹痛
像周女士这类表现为身痛、多汗、怕冷等症状的阳气不足人群,可进行穴位艾灸疗法,既能温振阳气,又能散寒通络止痛。选穴:关元穴、气海穴、百会穴。操作方法:将点燃的艾条置于离皮肤2~3厘米穴位处,进行熏灸;每个穴位灸10~15分钟,1周灸2-3次。
Tips:
关元:位于下腹部,肚脐下3寸(4横指处)。
气海:位于下腹部,肚脐下1.5寸(2横指处)。
百会: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德叔养生药膳房 五指毛桃乌鸡花生煲
材料:乌鸡一只,花生50克,五指毛桃50克,巴戟天15克,生姜3-5片,精盐适量。
功效:补气健脾温肾。
烹制方法:诸物洗净,乌鸡切块放入沸水中焯水;上述食材放入锅中加清水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煲1.5小时,放入适量精盐调味即可。此为2-3人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