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宝典《寿世青编》病有十失(16-10)白话文版
【病有十失】【白话文】(人患病之后,有十种过失。)。第一,骄傲、放纵、恣意任性妄为、不遵医生所嘱的禁忌。第二,不看重生命而太看重钱财,有病不及早治疗。第三,听信巫术神婆的祷告,广泛杀戮生灵去祭祀鬼神,而不相信医药知识。第四,讳疾忌医,为试探医生的好坏而不说疾病的真实情况。第五,不善于选择医生,轻易相信别人的好坏评价,或者听从占卜算卦。第六,急切地想要见到疗效,早晚频繁更换医生,盲目乱用各种方剂。第七,因要得太急医生没有辨证就写的处方,又不恰当地炮制,私下里进行加减。第八,选择侍奉的人不合适,煎药方法不对,懒散懈怠,对煎药事宜不详精。第九,不按时作息,饮食没有节制。第十,汤药服用太多,把肠胃都用药洗过了一样,以致肠胃功能失调。【病有八不治】【白话文】(有八种病人,医生不可给他们治病。)。病人家里的人脾气乖戾,遇事不能与人和平相处,动不动就产生矛盾,这是第一种不能治的病人。纵欲无度,不懂得自我珍重,这是第二种不能治疗的病人。忧心忡忡,胡思乱想,患得患失,不可失怀,这是第三种不能治疗的病人。今天总为明天的事发愁,一年之内总想把百年的事都盘算周到,这是第四种不能治疗的病人。遇事烦躁,性情暴戾,不懂得自我宽心安慰,这是第五种不能治疗的病人。做事拘谨得像个囚犯,没有潇洒的志向,这是第六种不能治疗的病人。老是怨天尤人,无论做什么事都懊恼,这是第七种不能治疗的病人。认为死是很苦的事,对世间一切都割舍不下,这是第八种不能治疗的病人。【点评】中医治病,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需要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与配合,单靠医生调治,如果患者个人存在一些生活和情志方面的负面影响因素,就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本章所说的八种病人,要么是家庭不和,缺乏一个愉悦的生活环境,要么是病人饮食起居没有法度,心理素质差,脾气暴躁,患得患失,怨天尤人,或思虑过度,又贪生怕死,如此等等,都会对医疗产生负面的影响,医生即使花大功夫,也无法取得显著的疗效,所以古来医生在治病时也是有选择的,明于此,作为养生的人,当身体出现不适要就医时,就要注意反观自身,看看自己能否与医生配合好,创造理想的内环境和外环境,以期治疗取得桴鼓之效。【却病十要】【白话文】【(有十种却病的诀窍):】第一,要静心端坐,观想世界万事万物都没有恒久不坏的,将一切事情都放下,应当知道世界上由四大组合而成的人身都是暂时的虚假和合,不要认为这个身体是长住久安的地方,因而战战就就深存忧虑。第二,当烦恼出现在面前时,要拿死亡来比喻它,不要去争长论短,计较得失。第三,要经常与不如自己的人相比较,巧妙地进行自我宽慰和解脱,不要因为不如意而产生嗔恨。第四,要明白造化为了让我劳累而让我生存,现在碰上身体有病,正好让我有了闲暇,反而产生庆幸的心理。第五,要相信因果报应,遇到问题时,可能是因为前生的罪业难以逃脱,今生就高高兴兴地接受,不要产生哀叹或抱怨的情绪。第六,要和家里人和睦相处,不要有互相埋怨的话进入彼此的耳中。第七,起居务必要合适,不要勉强饮食,宁可节食,也不要吃得太多。第八,要严防过度的欲望侵占心灵,不要让风霜寒露侵袭衣衫。第九,要经常自我观察,找到治病的根本所在并根治疾病。第十,要能寻找到知音良友,能讲出开怀出世的话,或者亲近自然环境中的竹木鱼鸟,怡然自得,都是去病的好方法。【点评】提出的十种远离疾病的方法,其主旨皆在人能超脱生死,看破红尘,有明显的佛教思想痕迹。其中面对烦恼、疾病提出的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和心理状态,是值得人们学习的,对去病的确有益处。在生活中能有高朋良友,能在一起讲开怀释意之语,有良好的社会交往,就不至于产生如抑郁症这样的精神疾病;也提到寄情于自然山水,如竹木鱼鸟,这些对于当今快节奏生活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处非常重要的放松方式,对身体健康有不可言喻的重要性。【病有七失不可治】【白话文】患病后有下列七种失误使病患难以治愈,有的失误于没有审查,有的失误于不能谨慎对待疾病,有的失误于对治疗的信心不足,有的失误于对疾病疏忽延误了最好的治疗时机,有的失误于不选择可靠的医生,有的失误于不能辨别药材,有的失误于固执己见:应当补而要求医生泻,害怕用攻下泻药而让医生给服补药,应当用针刺而想用艾灸,应当用热熨而想用砭石。上述七种失误之中,只要具备一项,就难以治疗。这不止是医生的过错,实际上是患者自己的失误造成的。【白话文】况且还有医生不仁慈、患者乱猜疑两种情况交织于治病的过程中,造成的危害不少。所以说,医生不能不仁慈,患者不可有太多的猜疑,如果违犯了这个原则,就会招致祸患。作为医生这一方,应当有救世济苦之心,作为患者这一方,务必要真诚忠厚,各自在最好的方面去努力,这才是治愈疾病的主要方面。【老人病不同治法】【白话文】经常看到老年人患病,医生治疗时想把老人当做少年人一样,乱用处方,胡乱地进行针灸,想要快速地把老人的病治好。殊不知年老的人,血气已经衰减,精神耗损较多,以至于耳不聪、目不明,手脚活动不能随其心意,身体劳累疲倦,头昏眼花,旧病经常复发,或者便秘,或者腹泻,有时冷,有时热,都是老年人的正常情况。不要急着用针灸或是汤药,不必急着力求痊愈,否则往往会因此另外招致危险而难以维持生命。【白话文】况且治疗疾病的药物,有的是发汗的,有的是催吐的,有的是解表的,有的是清利的。由于老年人不同于年轻人,年轻人真气旺盛,即使发汗催吐转为清利下泻,也不会威胁到生命。而年老体弱的人如果发汗则阳气外泄,如果催吐则胃气上逆,如果下利则元气虚脱,立刻会导致死亡。这是老年人养生的大忌讳。【白话文】大凡老年人的药膳,只能用扶气固元的办法,只可以用温性、平和、顺气的药物,吃一些补虚中和的药,不能在市场上随意购买,别人赠送的药饵,如果不了解药味而服用,切记必须要仔细查清楚。如果有旧病经常复发,则随疾病的症状,用性味平和的汤药调顺,三五天自然可以痊愈,只是要用饮食来调理身体,根据食物性味来改变食谱,以此来治疗老人的疾病。这是最好的方法。【治妇人病有不能尽法之弊】【白话文】治疗妇女的疾病,有时不能按圣人留下来的方法去治。现在富贵人家的妇女,居住在深堂奥室之中,处在帏幔之内,甚至又用帛蒙住手臂,医生既不能观望神色的变化,又不能全面施展把脉的技巧,望闻问切四诊中已有两种诊法缺少了。【白话文】黄帝说:凡是治病,首先要察病人的形体气色光泽。形与气相合,可以治疗,形色浮于表面的,则容易治疗。形与气不相合,难以治疗,色泽不鲜,没有光泽,难以治疗。又说:诊断疾病的方法,要先看人是勇敢还是怯懦,根据他的骨肉皮肤,能够知道病情,这是最基本的诊断方法。如果患者脉象与病情不相符合,又不能看到病人的形体神情,医生只根据脉象开方给药,怎么能行呢!这样说来,怎么能充分发挥医生的诊治技术呢?这是医生普遍担心的事情,但世风不能改变,医生也不得不用尽医理向病人询问,凭借这些来进行调治。患者看到医生问这问那,以为医生诊脉不精,往往拿了药也不服用,像这样的太多了。扁鹊清清楚楚看见齐侯的气色,齐侯尚且不肯相信,何况不能亲自看见妇女患者的真实形态呢,真令人感叹啊!【妄庸议病】【白话文】社会上有一些病人的亲朋好友来探视病人,这些人未曾经历过这样的病例,没有读过一本医学书籍,就夸夸其谈,说各种不同的病情和治疗方法,有的说是虚证,有的说是实证,有的说是因风而致病,有的说是因气而致病。错误的言论纷纷说出,各不相同,使病人心意烦乱,不知道到底谁对谁错。时间久了,病情拖延,治疗时机错过了,忽然间病情加重,无法治疗,他们也就各自走散了。假设有高明的医生,能够清楚地认识疾病的深浅,认真钻研医书,熟悉各类药材,看病不这样,会极大地延误病情,更何况那些夸夸其谈的人呢!【点评】在现实社会中,常常看到一些人,对医药知识一窍不通,但自视高明,擅自给病患者出主意,结果每个主意都是错误的,给患者带来不幸和灾难。这个教训古人早已发现,值得我们认真记取。一方面不要轻易给别人出专业外的“主意”,另一方面如果自己是患者,要有善听的耳朵,不能随便轻信朋友们的所谓“关怀”之语,有些实为招致祸患的根源。【古方无妄用】【白话文】鄱阳有位-1周顺的医生,医术十分高明,他说:古代方剂中如《圣惠方》、《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等书中所说的病因、脉象、症候,以及针灸方法,都不可以废除,但处方与剂量,与今天大不相同,如果不深加探究它的意义,千万要谨慎从事,不可乱用古方。有人得了眼病,用古代的方剂去治疗,结果却使眼睛突出来了。又有一位妇人因生小孩子得了病,用《外台秘要》中坐月子时适用的方剂进行调治,结果患上了恶露病,一生都没有痊愈。曾有一个知识分子得了脚力不济的病,家中方书罗列,药物堆积如山,但病情却日益加重。我让他把这些方书和药物全部扔掉,只用杉木桶装水洗脚,并在他的两腿之间排满樟脑,用绑脚的带子系住,一个多月以后,他的脚就健康如同从前了。南方这种病很多,不可不知道。周顺本来就是名医,他的话一定不是胡言妄语,所以将他说的记录到这里。【点评】古代医书中所记录的内容,是我们汲取知识的源泉,如《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伤寒论》、《太平圣惠方》、《千金方》、《外台秘要》等,书中关于人体的知识和对疾病的认识,都凝聚了古人长期以来积淀下来的医疗经验和智慧。但是,古代方剂,其处方和剂量,已与今天有非常大的区别,如果不详加研究的话,照搬照抄拿来就用,是会产生大问题的。现在药材的种植、采集、焙制、加工以及最后的煎取都与古代有重大差异,即使是名医良方,上述环节一处不过关,都与古方效果大相径庭,所以一味地依赖古方书,认为古医书上查下来的药方一定就有用,这样的“本本主义”,是要谨慎的,我们必须从疾病的实际情况出发,也从患者的个体实情出发,经过辨证之后进行对症治疗,方可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