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从豁:“背俞四穴”的临床应用
导读:田从豁先生,家传中医背景,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广安门医院针灸科主任,临床经验丰富,疗效显著。今日推文介绍田先生的经验配穴“背俞四穴”,希望能给针灸临床者一些灵感。
“背俞四穴”即膈俞、肝俞、脾俞、肾俞四组背俞穴。
笔者常以此四穴为主配合少量它穴治疗内伤杂病,往往能取得理想疗效,在此愿与同道一起学习、研讨。
背俞四穴重在调和气血
背俞,即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背部的特定穴。
《类经》中记载:“五脏居于腹中,其脉气俱出于背之足太阳经,是为五脏之俞。”
五脏各有一俞,可方中仅选用肝、脾、肾三俞,外加血之会膈俞,该方的组方原则是调和气血。
气血是人体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和生理功能,气血调和,五脏六腑才能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气的升降沉浮依赖于肝的正常疏泄,因此方中选肝俞疏肝以理气,与血之会穴膈俞共奏调和气血之功。
气血调和需建立在气血充盈的基础之上,气血的化生又依赖于脾气的正常运化,所以方中选用脾俞健运脾胃以化生气血。
脾气的运化需元气的推动,即肾阳的温煦蒸腾、肾阴的滋养濡润,故另辅以肾俞以助其力,从而既调补了后天之本,又巩固了先天之根。
四穴共奏调和气血、温健脾肾之功能。
灵活配伍、一方多用
笔者在临床上应用此方既单独使用也配伍它穴应用。其配穴多依病症不同灵活选用。
如治疗失眠、神经官能症、精神分裂症等神经精神性疾病常与心俞、大椎配伍;
治疗咳嗽、哮喘常与肺俞、风门、大椎配伍;
治疗肠胃系统疾病则配与中脘、梁门、足三里等调和脾胃诸穴;
治疗耳聋、耳鸣配角孙、听宫、翳风;
治疗荨麻疹配用百会、风池、期门。
应用此方之广在此难以一一表述,仅就典型病例与读者一起推敲之:
病例一:
石××,女性,38岁,小学教员。
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发作性疼痛,经多家医院诊为“雷诺氏综合征”,经中西医治疗数载均未见效。
近3月来病情加重,双手每因裸露于冷空气中或着凉水而诱发,疼痛剧烈,呈针刺刀割样,伴肿胀瘀斑。患者就诊于三伏盛夏之际,自诉仍需温水洗漱。
笔者认为此证属寒凝血脉,气血瘀滞,治疗当温经散寒,调和气血。刺之“背俞四穴”以调和气血,灸之大椎以温通阳气,驱逐寒邪,十宣放血以祛瘀生新。
三诊后,患者即诉疼痛减轻,六诊后疼痛已少有发作。
病例二:
王××,女性,58岁。
主诉耳聋、耳鸣4月余。
患者4月前因春节前操持家务,自感身心憔悴,某日晨起突感右耳堵闷,不闻声响,并伴头晕耳鸣,经北京人民医院电测听检查,诊为神经性耳聋,经大量西药及高压氧治疗无效。
经人介绍前来就诊,予针刺“背俞四穴”配角孙、听宫、翳风。
一疗程后(10次为一疗程),头晕耳鸣症状减轻,听力改善,可用患耳接听电话,两疗程后,两耳听力基本一致,建议复查电测听,因患者听力已恢复正常,故不愿配合。
神经性耳聋是临床公认的难治性疾病,20余次的针刺治疗基本痊愈,实属不易。
病症不同,施法有别
病有寒热虚实,法有温凉补泻,“背俞四穴”作为一组处方并不能完成其补虚泻实的目的,笔者常常是在这些穴位上再施以其他的方法。
如实者、热者、瘀者辅以点刺放血法,虚者、寒者辅以温灸法,风者、痰者则施以拔罐法。
如笔者成功地治疗了一例安眠药成瘾的病例。
病例三:
张××,男性,62岁,河北邯郸人。
患者30年前因精神刺激出现失眠,经多方治疗无效,无奈开始服用安眠药,时经30年药量逐渐增加,就诊前每日服用安定20余片,外加白酒6~7两,方可入睡,每夜约睡2~3小时,白日需饮浓茶提神,每餐必佐大量辛辣方可下饭。
患者就诊时,面色红赤,语重气粗,激动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滑。久嗜酒药,酒药之毒入血,致使气血瘀滞,郁久化热,热扰心神。治疗当泻其毒热,调其气血。
先针“背俞四穴”加大椎,起针后再行诸穴点刺放血,由于毒热较重,每次治疗均辅以放血。
按上法施治—周,酒瘾即断,两周后开始减用安眠药,20次后,药减至每日4片,酒茶全部戒断。
该病例属典型的实证、热证,单独针刺“背俞四穴”已不能达到清热泻实的目的,所以又辅以刺血法以泻热祛瘀,从而达到调和气血的目的。
强调手法,多用斜刺
在刺“背俞四穴”时,无论令患者采用坐位还是俯卧位,皆是自上而下、先左后右的针刺顺序,注重寻找针感,探求气至病所;
然后按补虚泻实的要求施以提插、捻转等综合手法;
并强调刺激量的掌握,需补者应施以轻刺激手法,需泻者应施以重刺激手法,若无明显寒热虚实之征者,则多以平补平泻和中等度刺激。
留针时间一般30分钟左右。一些反复发作性疾病,如癫痫、哮喘等,有时要求留针1小时。
还有一种现象值得一提,就是针刺方向问题。
在针刺背俞穴时(腰骶部俞穴除外),皆采用由下向上斜刺或平刺。
这里的针刺方向无迎随补泻之意,而是遵从《针灸大成》“腹部深如井,背部薄如饼”的告诫,也是为了方便针后覆盖衣被,避免伤及内脏的一种务实方法。
结 语
“背俞四穴”虽为一组针灸处方,实则体现了治疗内伤杂病一种方法。
《内经·调经论》曰:“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因此调和气血是治疗疾病的关键所在。然调和气血法,因辨证取穴和手法不同有千差万别。
作者运用“膈俞、脾俞、肝俞、肾俞”(简称“背俞四穴”)作为调和气血的配穴组方,是经过近50年反复验证的经验积累。
经大量的临床观察,确有很多常见病、疑难病以“背俞四穴”为主辨证施治,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果,目前急需随时记录以待今后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