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怕?人生的“危机”与易经的启示

读过易经的人会有印象,在文中多有隐喻,多有危辞和劝诫之语。
深渊、河流、刑狱、征伐、腹中生虫、丢失爱物、猛虎噬人、身陷囹圄、车载尸体、悲泣如血等等,这些意象在《易经》中都有出现,亦各有警诫的寓意。
孔子有感于作者的忧国忧民之心,说: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易经中所说的危险,究竟在提醒人们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
【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人生如驾车前行,道路漫长,路况复杂。
如果偶遇疾风骤雨,司机常能心生警觉,从而振奋精神,谨慎驾驶,小心通过,而避免危险。
如果因不知前方的急弯陡坡、或突然的岔路、或密集的人流,从而懈怠疏忽,常常会面临较大的危险。
如果又因沿途审美疲劳而昏昏欲睡;或因为贪恋神迷他物而心不在焉;又或是恰逢春风得意,以为走上人生巅峰,而傲视一切,那么就更加凶险。
所谓“善易者不占”,凶吉祸福,并非依靠占卜来预测和趋避。即使使用占卜,也只是起到一种作用:提醒自己,存在更多的可能性。
正如孟子名篇《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的哲理,易经中的危辞和诫语,象高速公路途中的路标和警示牌,不断提醒人们,认真感受和观察这个变动不居的世界,以“进德修业”来趋吉避凶。
【二】人生的“危”、“机”与启示
易之首义,是变易。变动不居,生生不息。
六十四卦含义各不同,有的盛大中隐伏危相,有的危难中有机遇。君子之德,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能于亨通时不自辱,艰难处以危为机。
【1】洞悉世界,才能活出自己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
随波逐流的人生,也是一种活法,但不值得,也容易无视身边的危机。
《易》以乾坤为门户,包含了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推演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广大精微。
观《易》之乾坤互推,化成万物,可洞悉世界,审视人生,发挥中国传统哲学中人可以“参赞天地之化育”的主观能动性,赋予人生独特的意义,活出大写的自己。
【2】居安思危,才能防范危机

当今时代,人们物质丰富,生活安定。
而很多危机,是安逸和傲慢招来的。
企业做得风生水起、赚到盆满钵满却无视社会责任与公义的商界大佬;
自以为财大势雄声称“狗比人命贵”的妇人;
甚至还有没真正踏入社会就因发表“猪拱白菜”争议内容演讲而遭口诛笔伐的学生...
易经告诉我们,以敬畏之心,尊从大道,修养德行可以减少、规避危机和灾祸。
对于一些因为“小人作乱”导致的危机和不利局面,可以采取隐忍的策略或果断的措施进行规避、反击。
而对于一些“无妄之灾”,只要正道直行,最终仍然能化险为夷。
【3】正心修德,自然未来可期

正心修德为君子之本。而德行不佳、德不配位,常常是危机的根源。
易经承认世界的复杂多变,更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正如孔子说:“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者,可不慎乎?”
涉及正心修德的有诸多卦象,如《履》卦,既有刚健行动之义,也有循礼而动之德;《旅》卦则提醒人们,人生如逆旅,人人是行人。正如范仲淹说“夫旅人之志,卑则自辱,高则见嫉,能执其中,可谓智矣”;艮卦警示人们要知止,而“知止而后有定”今天已是《大学》中修身进德的基本“心法”。
其他包括但不限于损、益、谦、复等卦象,都讨论德行修养,其实也可以说,正心修德的理念,在易经的所有卦象当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4】将帅之道,在于统御治理
“将失一令,而军破身死。”不懂得统御治理之道的将帅,会造成军队和国家最大的危机。这在历史上已经反复验证过。
王阳明去南赣戡乱之前,朝廷刚任命的军事主官不愿意接手那个烂摊子,宁愿冒着被处分的风险,也称病不去赴任。这才有了王阳明临危受命的机会。而他当时还没有任何带兵打仗的履历,以至于朝堂上反对声一片,因为兵部尚书王琼力荐才得以成行。
王阳明以左佥都御史之职赴任,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将朝廷几十年没解决的匪患彻底扫除廓清。
他的实践告诉我们,将帅之道,不在力战,在统御治理。
阳明熟知兵法,更精研易经。它不仅将易经的思想综合地、灵活地运用于剿匪和安置当中,而且在教化民众时甚至直接运用了易经中“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训诫,来实现“破心中贼”的效果。
由此可见,深研易经,对于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者,或者各种团队的领导组织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5】蓄势跃升,须知达人达己
不能为他人创造价值,不能让人了解感受这种价值,是最大的发展危机。
年轻人在职场的上升阶段,或者创新项目在早期阶段,往往是不那么为人们所注意的,其价值也不容易被认知的。
易经告诉我们,这时需要首先关注给他人创造的价值,象水润泽滋养万物生长一样,达人才能达己。
与此同时,要主动展示和呈现其价值,得到更多的人了解、支持,跃升到新的阶段。
而当环境不利的时候,或者各方面条件不充分的时候,不要脱离实际勉强去做不可能的事情。这时候需要夯实基础,蓄势待发。
【6】创新变革,贵在顺势而为
错失机会、不能顺大势潮流而动,是变革与创新最大的危机。
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有内因和外部环境两方面作用。而内部的创新、变革,只有更好地适应当时的环境、顺应时代的潮流,才会有更多的机会,更大的发展空间。无论是个人的成就,还是家族的兴旺、组织的成败,都符合此原理。
易经的《革》、《鼎》等卦象,描述了事物的新生变革、改良变通过程中各种因素以及相互作用,无论是对个人发展还是组织创新,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7】家族组织,文化才能传承
只重物质,而轻视教育、轻视文化,是家族和组织传承最大的危机。
当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经过努力,拥有了一定的家业,总希望能够保有这个家业,能够长期传承下去,更加兴旺发达。
在古代历史中,特别是改朝换代频繁的时期,往往出现剧烈的社会动荡,而一个家族如何持续和传承,是个重要的命题,也是难题。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念,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有的希望以巨额财富的形式、以从社会谋取的特权的形式传下去,而有的以家风家训、家庭教育理念和行为的方式进行传承,历史已经证明,仅仅依赖财富和权势的传承往往“富不过三代”,甚至有的家族在短暂的辉煌过后,招致灭顶之灾。依靠优秀的家风家训传承的,却代代人才辈出,家族长盛不衰。
易经对于家庭、家庭成员关系,对家庭教育的思考分析,即使对于今天来说仍然值得借鉴。
【8】高维视野,奠定长青之基
短视和片面是持续发展最大的危机。
易经的《谦》、《泰》、《否》、《损》、《益》等一系列卦象,具有开阔的视野和普遍适用性,对个人修身以及组织文化的打造、政策的制定都有参考价值。
这些易理提醒我们,拥有高维度的视野,辩证地看待“得与失”、“长期与短期”、“基层和高层”、“局部和整体”等等关系,可以实现长期的发展与繁荣。
【三】谁怕?
王阳明经常提醒弟子们,“戒慎恐惧”是心学的实在功夫。平时做好“戒慎恐惧”的功夫,临事则无所畏惧。
他在贬谪龙场途中写的《泛海》诗,其中两句正体现此中修为:
险夷原不滞胸中,
何异浮云过太空?
这恰好符合《易经》辩证的哲理。君子因常有如临深渊的畏惧,实则无所畏惧;小人无知无畏,实则危机四伏。
对万物的内在规律,易经以六十四个卦象作了凝练的概括,相当于演变过程中的六十四张“快照”或“时间切片”。
世易时移,逝者如斯如流水,新的变化不断出现,新的认知也不断产生、不断迭代。这个无穷无尽的知行循环的过程,正是古之学者所谓的“问道”,也是现代哲学所说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卦数有尽,而“物不可穷”(《序卦》语),易经的终卦,是在“既济”之后的“未济”,也正是提醒我们这一点。
古人称研读易经为“玩易”,是反复玩味,不断认知,并无终点。
孔子说,“易道洁净精微”。
王阳明进一步阐述,学易,就是要学得一颗“洁净精微的心”,否则,只是未学。
深研《易》道,进德修业,修得“洁净精微”之心,则无往而不利,无咎,吉。
自然无问晴雨,无问西东。
正如儒释道皆通的大家苏轼,所作《定风波》中名句: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也如圣人王阳明书写于历史卷册的四个大字:
“此心光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