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国出土3000件玉不是闹着玩的 ,连指甲盖也得用心包起来!
葬玉是指那些专门为保存尸体而制造的随葬玉器,而不是泛指一切埋葬在墓中的玉器。古人认为“金玉在其九窍,则死者为之不朽矣”。因此,贵族死后往往使用大量专用玉器入敛。葬玉起源很早,新石器时代晚期已有口琀,用碎玉块和薄玉片含在死人口中。西周时开始“含珠鳞施”,除口琀外,用缀玉面幕覆盖在死人脸部。后来,除面幕和口琀外,还要在鼻中安鼻塞,耳内插耳瑱,手中执玉握,身上覆盖缀玉服饰。西汉初,出现玉手套、脚套;汉武帝时,葬玉终于发展成为完整的玉衣形式,尸体可以整个装在用玉制作的特制葬服里面。
战国中山国时代,还没有完整的玉衣,国王及后妃们采用的是“含珠鳞施”式的葬制。尽管几座墓室曾被盗扰,考古工作者还是发现了一些专门的葬玉。有七窍塞,包括菱形的眼盖、长条形耳瑱、鼻塞及当作口琀的的玉蝉。有用于制作缀玉面幕的各式小玉片。在王厝墓中还发现了八件四对玉手指盖,指盖作长指甲形,上端圆头,下部齐头,由拇指到小指依次缩小。按两手十指计算,玉指盖缺少一对两件。玉指盖的发明,应是玉手套出现的前奏。它们的发现,填补了玉衣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已经发掘的中山国两任国王的墓葬,由于椁室盗扰严重,出土器物大都不在原位,加之这部分葬玉只是少量幸存者,对当时的整体情况已很难了解全面,现根据不同形状分别介绍。
一、眼盖
二、鼻塞
三 、口琀:《说文·玉部》云:“琀,送死口中玉也”。
眼盖、鼻塞口琀
眼盖:墨玉制,黑灰色。呈新月形,无纹饰。长3.3、中宽1.2、厚0.2厘米。鼻塞:墨玉制,黑白色相杂,质细。呈八棱柱形,两顶面齐平,一端向另一端渐细。长1.8、大径1.1、小径0.8厘米。口琀:白玉制,灰白色。蝉形,体长。前端齐平,后尾渐尖。身上细阴线刻眼、翼等纹。长4.6、宽1.3、厚0.2厘米。中山王厝墓出土。
玉琀
白玉制,半透明,细腻无瑕,光泽凝润。器身正面近似带钩,体形近似蝉身,下半部做弧状凸起,两侧凹下,近似蝉翼。器身无纹饰,背面光滑平直。长1.8、宽0.8、高0.96厘米。成公陪葬墓出土。
舌形器
青灰色。呈半个长圆形,背面粗糙,正面有沟棱纹,可能是口琀。纵2.1、宽2.3、厚0.3厘米。中山王厝6号陪葬墓出土。
四、耳瑱
耳瑱
青玉制,呈淡绿色,半透明。八棱柱状,一端粗,一端细。长5.3、径0.6厘米。中山王厝墓1号陪葬墓
耳瑱
白玉制,细腻无瑕。器八棱柱状,一端向另一端渐细。长4.5、粗径1、细径0.8厘米。中山王厝墓4号陪葬墓出土。
五、手指盖。王厝墓中发现了八件四对玉手指盖,应是玉手套出现的前奏。它们的发现,填补了玉衣形成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指甲盖片
长指甲形,上端圆头,下端齐头。由拇指盖到小指依次序缩小。中山王厝墓出土。
六、盖帘玉片。用白玉、青玉、墨玉制成,形状大小稍有不同,一般为长方形或长梯形。体薄。穿孔的位置不完全一致,多两端中间各一孔,也有侧面穿孔,或一侧一端有一孔,也有不穿孔者。玉片原约镶缀在布帛之上,按不同的位置连缀大小、形状不同的玉片。玉片仅作磨光,无纹饰或简单纹饰。
盖帘玉片
青玉制,上部弧凸呈半圆形,中间左右两边稍凸,底边平直。玉片中部左右两端各有一穿孔,底边中部有一穿孔,底面中部也有一穿孔,与底边中部的一孔相通。玉片高4.4、宽5.6、厚0.5厘米。中山王族3号墓出土。
部分盖帘玉片
七、各式玉饰片。中山国葬玉中的玉饰片,在数量和种类上都十分丰富,是中山国丧葬用玉的一大特色。有狭长条、狭长方形、长凸形、三角形、兽面形、方形、角形、拱形、圆形,花瓣形等,。
狭长条玉片
多为白玉制,个别墨玉制,质细,半透明。无纹饰。长短不等。有的一端45度角,两个斜角片对接在一起恰为直角,说明此类玉片可构成方形或长方形的边框,疑为尸枕的镶边。中山王厝墓出土。
狭长方形玉片
青玉制,黑灰色。顶边呈45度斜角边,两斜角边玉片接合成直角,说明这是方匣或尸枕上的镶玉片。中山王厝墓出土。
长凸形玉饰片
墨玉,灰白色有黑斑。表面平整,约为某器的镶饰。无纹饰 。中山王厝墓出土。
兽面形玉饰片
面部为浅浮雕非常形象的猫脸,上部两耳伸向两侧并上折,眉间一圆形饰,眉鼻连为一体呈倒“人”字形,腮边为丝束纹,口部由一云纹构成。刀法洗练,突出了猫的鼻、眼、口、腮的特点,形象逼真。这种猫头形片应是镶在某种葬具上的饰片。中山王厝墓出土。
三角形兽面纹玉片
墨玉制,色黑如漆。正面微凸,浅浮雕兽面纹。兽横眉、横目,宽鼻。上沿边有三钉孔,下角背面一暗孔。长4.4 、宽1.9、厚0.3厘米。中山王厝墓出土。
方形玉饰片
青玉制,呈淡青灰色,半透明,有玻璃光泽。形体较大,缘雕边框,框内为兽纹。背面一端有凸棱,正面雕二龙纠结纹。龙首上竖尖耳,长角前曲,菱形眼,宽鼻,巨口大张,利齿显露,长颈上有鬣纹,身体弓曲,前后各一足,足下为利爪,尾细长向上卷曲。长6.2、宽4.4、厚0.2厘米。中山王厝墓出土。
角形、拱形玉饰片
圆形玉饰片
圆形玉饰片
青玉制,浅灰绿色,半透明。背面平,正面稍凸起,中心雕涡纹及云纹,周围雕宽莲瓣纹。体厚,有立边。直径3.35、厚0.4 厘米。中山王厝墓出土。
花瓣形玉饰片
形状有瓜子形、菱形、铲形、指节形等。玉片应是镶嵌各种花朵的花瓣。中山王厝墓出土。
八、蝉形饰
蝉形饰
墨玉制,黑色。体小,形态逼真,两眼凸出,颈部有凸棱,腹部有横线,背负双翼。颈间有一菱形,内填细密格纹,其细密程度需放大镜下才能看清。背部有一便于镶在某种器物上的细钉孔。长2.1、宽1、厚0.2厘米。中山王厝墓出土。
蝉形饰
玉质白玉较多,青玉、黄玉、墨玉较少。蝉形底面平,北部隆起。平面形状有近似瓜子形和近似三角形的两种。蝉头部前面左右各凸出一眼,颈部刻二道直线,背部中心有一小穿孔,脊背部中心为一道隆起的脊线,直通尾部。中山王族3号墓出土。
九、玉枕饰
玉枕饰
墨玉制成,应是尸枕上的饰件。中山王族3号墓出土。
十、透雕饰
三角形透雕饰
墨玉制,三角形边框细刻竹节纹,内填斜方格纹,框内上部尖框内透雕出一大头螭虺,双尾左右上卷,其下透雕二夔龙,作双背向卷曲状,浑身刻满鳞片纹饰。高5.2、底宽3.9、厚0.2厘米。中山王族3号墓出土。
↑
长方形透雕饰
→
透雕饰拓片
青玉制,质地细腻。边框细刻竹节纹,框透雕出一个虺首夔龙身的兽,兽身作躬身状。饰件长2.2、宽1.5、厚0.2厘米。
长条形透雕饰
出土5件,均墨玉制,玉质细腻。器形长短和雕饰均一致,五件可连成一足长条形饰件。上下有边框,上框和隔框阴刻卷头长尾云纹,框内透雕出螭虺纹,中间为一虺头向上顶住上框内边,头下为双虺身左右分开,作躬体垂尾状。两边各有一躬身螭虺。长10.3、高2.4、厚0.3厘米。中山王族3号墓出土。
透雕螭纹玉饰
出土两件。墨玉制,黑白色相杂。两螭上下颠倒,螭之上下有弧线边框,外框两端有钉孔,边框为细密斜格纹地衬勾云纹。螭首鼻眉连在一起呈倒“人”字形,眼斜竖呈枣核形,螭身侧为节纹,中脊为绹纹一根,尾呈丝束状,上下(左右)各二足。两件连接起呈四分之一环形,知原应有八件,可成21厘米直径的环形。长8、宽3.2、厚0.2厘米。中山王厝墓出土。
古玉虫
致力于古玉收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