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舒守玉
课改以来,学生、教师和课堂教学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实践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在课改中加以注意。
预习不能代替课堂上深入学习。曾有一位老师,在一节语文课上,要一个学生解释“美不胜收”。当那个学生答不上来时,教师说他预习时不用功不深入,再找几个同学帮助他,直到找到标准答案为止。仿佛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改中很多教师惯用这种做法。被帮助的同学预习时未必不用功不深入。或许是基础不扎实的缘故呢?再说,预习只是初步学习,不能代替课堂的深入学习。预习是学习的第一步,不能把检查预习当作课堂教学的全部内容;预习只能为课堂教学做准备,做铺垫;预习是为了课堂上更好地理解知识。课堂教学才是学习理解并升华知识的主要过程。
课外学习不应当成学习的主阵地。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这样的问题。碰到的问题本应在课堂内解决,教师却经常要求学生回家后读读,想一想,做一做,下课后讨论或不同的意见下课后再提等等。这样做其实是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阵地。
课后练习不能说没有什么作用,但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堂上教师要针对问题讨论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知识进行理解、内化、提升,使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课堂上要进行一些重要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具备自学能力乃至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应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教学的“三个维度”,优化课堂结构,提出精当的问题,促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的组织引导要有的放矢,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学习这个主阵地上茁壮成长。
评价欠妥。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让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往往答不全面,而老师就会这样评价:这位学生答得不完整,谁帮他?这是一种否定性的评价,容易挫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建议老师不用这种方式评价学生,老师可以换种方式去评价,运用肯定的语言:这位同学,勤于思考,问题已解决了几个方面,能否想想还有其它方面吗?其他同学想到了也可帮他补充完整。这种评价具有激励性,能调动全体学生去积极探究的欲望。
换位思考,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得不够。许多基础差的学生,经常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而此时老师不是批评学生,就是疾言厉色地叫“坐下”,当个别学生犯了错误,老师没有调查清楚就不问青红皂白,一顿臭骂。试想如果这些情况出在老师自己身上会怎么想?建议老师在细心执教的同时,要用爱心、细心去关注每一位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润物无声地呵护每一颗幼小的心灵。只有做到“洒向学生都是爱”,才能真正体现教育的人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