诤苏21 践行诗酒趁年华 人生逆旅是杭州​

诤苏21 践行诗酒趁年华 人生逆旅是杭州
上篇文章讲到,苏轼欲请外放,皇帝想让他去颍州知州,但王安石从中作梗,偏说苏轼不配,皇帝便改令苏轼到杭州任通判了。
说来讽刺,苏轼也不知应该感谢这位拗相公,还是要埋怨这位王丞相,虽然在官职上输了一品,从正局级掉到了正处级,但去的那座城市,却是人间至美的天堂,苏轼梦寐以求的杭州。
以东坡门下的视角来看,还真是要感谢王安石了,若非他从中作梗,真不知自熙宁之后近千年的世界,有多少关于西湖的美妙诗句将不复存在,甚至,西湖还能不能以天下第一名湖的地位闻名于世,亦未可知了。
这话绝非夸张,西湖之所以为西湖,甚至西湖之所以到今天还能是一座湖,与当年苏轼这位杭州副市长有着莫大的关系。
在苏轼乞请外放之前,京城里几乎所有与他交好的同僚、同年都因受新党排挤而负气外放、或请辞归乡,这对于最喜热闹聚会的苏轼来说,实在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
在京城的几年来,苏轼最常做的大概有两件事,
一是反对新法,
二就是为友人送行。
在苏轼的心中,总感觉送行者要比离行者更加难过。
苏轼在为吴越王后代、好友钱藻写的送行诗中即有一句“子行得所愿,怆悢居者情”,说的就是被外放的钱藻如愿以偿,留守在京城的自己却如此悲伤。
(怆悢,chuàng liàng,意指悲伤)

送钱藻出守婺州得英字
老手便剧郡,高怀厌承明。
聊纡东阳绶,一濯沧浪缨。
东阳佳山水,未到意已清。
过家父老喜,出郭壶浆迎。
子行得所愿,怆悢居者情。
吾君方急贤,日旰坐迩英。
黄金招乐毅,白璧赐虞卿。
子不少自贬,陈义空峥嵘。
古称为郡乐,渐恐烦敲搒。
临分敢不尽,醉语醒还惊。
在为北宋名相吕夷简的孙子吕希道送行时,写下了“年年送人作太守,坐受尘土堆胸肠”这样的抱怨字句。
这首诗中的另一句“我生本自便江海,忍耻未去犹彷徨”已经很明显地表露出了归隐之情。
送吕希道知和州
去年送君守解梁,今年送君守历阳。
年年送人作太守,坐受尘土堆胸肠。
君家联翩三将相,富贵未已今方将。
凤雏骥子生有种,毛骨往往传诸郎。
观君崛郁负奇表,便合剑佩趋明光。
胡为小郡屡奔走,征马未解风帆张。
我生本自便江海,忍耻未去犹彷徨。
无言赠君有长叹,美哉河水空洋洋。
朋友们纷纷离去,苏轼倍感孤独。他在京城最后一个能说得上话的朋友兼馆阁同僚刘恕也因与王安石交恶而准备离京了。
刘恕是北宋的史学大家,后来成为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的重要编纂者之一。他与王安石也是多年老友,但实在看不惯新党做派,王安石请他帮助落实新政,被他一口回绝,并当着王安石的面指摘新政得失,二人就此绝交。
在为刘恕送行时,因这位好友是史学大家,写下了一首借古讽今的七言——
送刘道原归觐南康
晏婴不满六尺长,高节万仞陵首阳。
青衫白发不自叹,富贵在天那得忙。
十年闭户乐幽独,百金购书收散亡。
朅来东观弄丹墨,聊借旧史诛奸强。
孔融不肯下曹操,汲黯本是轻张汤。
虽无尺棰与寸刃,口吻排击含风霜。
自言静中阅世俗,有似不饮观酒狂。
衣巾狼藉又屡舞,傍人大笑供千场。
交朋翩翩去略尽,惟吾与子犹彷徨。
世人共弃君独厚,岂敢自爱恐子伤。
朝来告别惊何速,归意已逐征鸿翔。
匡庐先生古君子,挂冠两纪鬓未苍。
定将文度置膝上,喜动邻里烹猪羊。
君归为我道名姓,幅巾他日容登堂。
诗中将好友比作孔融、汲黯这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铁骨诤臣,对比着权臣曹操、酷吏张汤,很明显就是暗讽当代权臣王安石。
刘恕曾将那些新党小人的嘴脸比喻成醉酒狂徒的酒后滑稽表演,所以苏轼在诗中引了这些意思,写道“自言静中阅世俗,有似不饮观酒狂。衣巾狼藉又屡舞,傍人大笑供千场。”
好了,所有的同道中人都已经被苏轼以诗践行,最后只剩下自己一个人,也要离开这是非之地了。
唯一值得庆幸、欣慰、 甚至有些小期待的,就是他人生逆旅的下一站,竟然是
杭州!
谢谢观赏,再见
无犀 原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