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要如何去品茗,茶叶中的滋味?
《开序》
上一讲大樊主要跟大家分享了如何去品鉴白茶中的香气,也是收到了很多茶友的回馈,不胜感激,文中没有词藻的华丽,也没有大师一样的专业权威,都是大樊自己平时喝茶的一些见解与看法,我们在强调不可千篇一律的情况下,尽量做到有规可循。
虽然“适口为珍”放之四海,皆可通行的话语,但是在大樊看来,这个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首先必须是好茶才可以说是适口为珍,如果本身就是劣质的茶叶,但是刚接触茶叶的茶友没有喝出来好坏,或者说不知道怎么品,就觉得口味浓浓的就行了,这个时候也来一句适口为珍,那就有点太不负责任了。
好茶是有标准的,香气和滋味,也是可以根据不同的维度进行判断。上一讲如何去品茗茶叶中的香气,掌握了之后,特别是对于新茶友来说,肯定也会少走很多弯路。今天,大樊主要跟大家分享如何去品鉴茶叶中的滋味。
滋味是茶叶中核心的一个品茗方向,最为常见的就是浓和淡,这个比较基础,基本大家入口就能感觉到。还有就是甘甜与苦涩,这个也很容易判别,品上一口,感觉很甜,喝上一口,感觉很涩,然后又锁喉,这些也都是比较基础,也都是停留在表面的一些滋味,就不过多赘述了,今天主要讲的就是顺滑度、饱满度、喉韵感和回甘生津,希望能够帮助新的茶友快速地了解茶叶,少走弯路,也希望能够给老茶友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1》
茶汤的顺滑度
茶汤入喉,吞咽是否容易是最直观的感受。如果顺滑,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胶质感,一个是生津。胶质丰富的茶汤润滑效果非常明显,可以轻易感受到吞咽容易,而生津,则是唾液腺受到刺激产生唾液,从而达到顺滑的效果。
有时候茶友容易把顺滑度和老白茶对接在一起,因为胶质感比较明显,所以顺滑度也就很好,但是顺滑度不是老白茶的专利,新白茶也是有的。就拿大樊自己家的牡丹,荒野大叶等茶类来说,当年制作出来的成品,都能感受到明显胶质感,这个跟茶友形容的油膜状有相近的意思。
那么具体来说什么是胶质感呢?就是茶叶中糖类的代谢产物,食品专家研究过,它由果胶素与多缩阿拉白醛糖分离而成,在稀酸的作用下合成水化果胶素,然后又在原果胶素的作用下,构成水溶果胶素。它在鲜嫩的芽头以及肥厚的叶片中存在得尤为丰富。一片冲泡后的叶底被撕开,叶片间常常还能拉出黏液般的透明细丝,这就是茶叶果胶的真实体现。
果胶对早期茶的口感影响十分显著,因为它决定了茶汤的汤质感的浓稠程度,果胶越丰富,则口感越顺滑。而且果胶中常常夹带着糖类物质一起被析出于茶汤之中,更增加了茶叶的醇甜之感。这个跟大樊喝的我们自己家的2019年荒野大叶饼,简直就是一模一样,形容的非常贴切。所以说,当你喝到这种顺滑度非常好的茶叶时候,侧面就证明了这款茶确实是不错的,值得入手。
《2》
茶汤的饱满度
说完顺滑度,紧接着就要提一下饱满度,他们两个是双胞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般都是放在一起讨论。什么是茶汤的饱满度?我们在感受茶汤的时候,往往会把浓淡和饱满度混为一体,其实这是两个概念。浓淡不代表茶叶的品质,而饱满度则是和品质直接挂钩,比如“淡而不薄”就是很形象的对比,浓不代表厚,淡不代表薄。
浓淡指的是滋味的强度,跟投茶量、水温和坐杯时间有关,投茶量越大、水温越高、坐杯时间越长,滋味越浓,但它只会增加其浓度,不会增添其他味道。饱满度指的是茶汤的“厚度”,是茶叶内含物质丰富与否的反映。这个就类似于一个人的气场,不是说用外在可调整的穿着就能表现出来的,而是一个人由内而发出的气势,即使再朴素的着装,你依然能够感受到气势凌人的气场,这是由内而发的感染力,和一个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强大有关系,跟着装没有任何关系。
内含物质的丰富度跟两个方面有关系,一个是原料,另一个是工艺。生态环境好,树龄越长,采摘次数越少,茶叶中的茶氨酸、可溶性糖以及水溶性果胶含量越高,茶汤的饱满度越高。在制茶过程中,有机化合物分解、转化、聚合的越多,茶汤的厚度就越明显。有的人喜欢喝浓茶,往往很难真正了解到茶叶的魅力,比如低海拔、树龄小、生长环境一般的茶叶,内含物质都较低,喝上去寡淡偏薄,但是可以通过高温烘焙,或者重发酵来提高茶叶的浓度,口味重,有一种“一浓遮百丑”的效果,就像是吃菜,放了很多辣椒,全是辣了,基本吃不到菜品真正的滋味。
我们感受茶汤的饱满度,一靠看二靠品,看茶汤的丰盈感,像是有满满的胶原蛋白一般,使得茶汤饱满度极高,并且透亮,就像是煲的一碗鸡汤一般。然后轻微晃动,便可观察到茶汤的厚薄,厚一些的茶汤抱团集中往一个方向较小幅度的晃动,而薄一些的茶汤容易涣散开来且动静相对较大的摇摆。
当你品饮之后,饱满度较好的茶,茶香和茶汤相融,汤水顺滑,喉韵明显,回甘持久度高,茶汤在口腔里有厚重感,而饱满度低的茶,就类似于水里面冲了一点茶粉,仅仅是加了一点茶味而已,不宜品饮。
《3》
茶汤的喉韵感
当我们提到一款茶的喉韵的时候,那么这款茶基本就是属于很不错的一款茶了,只有在满足了口腔内的味觉刺激之后,才能够深入到喉部甚至让食道和胃部发热的感觉。如果茶没有喉韵,咽下茶汤之后,所有感觉完全在口腔内就结束了,喉韵感是评价一款茶叶的重要指标。
当你咽下茶汤的时候,你能明显感觉到茶汤是一咽到喉咙甚至到更深的部位,喝下之后,空口咽口水,则能明显感觉到喉底肌肉有收紧感,喉头发甜,回甘生津,在喉部形成的舒适感,会让你呼吸都尤为顺畅,甚至会产生错觉,怎么空气都是甜的。如果茶没有喉韵,哪怕茶汤是热喝,咽下茶汤之后,所有的感觉也完全在口腔内就结束了。
喉韵是鉴别一款茶叶内含物质丰富度的指标,茶汤喝下后滋味会在喉部累加并释放,内含物质较低的茶叶,滋味还没叠加就已经没有了。茶质很强的茶,会刺激口腔内唾液口收缩,很容易使得口腔发干而减少口水分泌,直接的感觉就是口腔内发干,但是刺激之后,口水却会源源不断地涌出,甚至几小时里口腔都是带甜味的生津,这是一种高品质的优质享受。
喉韵跟茶质有关,同时还跟喝茶者的经验也是密不可分的,刚入门的茶友只有多喝才能体会得到,这是一种比较高级的品鉴能力。喉韵的深浅跟茶汤中的茶氨酸有着重要关系,高海拔,荒野茶树制作的白茶,氨基酸含量高,喉韵明显。此外,在白茶贮存过程中,茶叶内含物质的微生物活动会分解产生更多游离态的氨基酸,因而品质较好的老茶,氨基酸的含量非常丰富,与新茶相比,喉韵更加明显。
但并不是说老茶的氨基酸总量比新茶高,这个观点是错的,福鼎白茶在长时间的存放过程中不管是茶多酚、茶多糖、咖啡碱、茶氨酸总量都是降低的,只有黄酮含量是一直在增加,所以喝年份比较久的老白茶,抗氧化效果比较好。那为什么说老白茶比新白茶的喉韵感更加明显呢,是因为内含物质之前的比例更加协调了,因为我们喝的不是个体某个内含物质,而是内含物质的综合体,这个也是茶叶的魅力了。就像是我们喜欢一个人的双眼皮大眼睛,但是如果鼻梁不挺,睫毛不长,嘴巴不好看,那么整体来说还是普通的,这个时候如果眼睛、嘴巴、鼻子等都很协调,我们就会说五官很正,也会越看越耐看,这个跟茶叶的内含物质来言,也是一个意思。
为什么说荒野茶比较贵,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茶园茶讲究的是产量,那么只需要提高茶叶内含物质占比前几名的分量,那么产量不就上来了,茶农不就多卖钱了吗?所以施肥的方向,也是朝着产量去的,比如提高茶叶中蛋白质、糖类、茶多酚、脂类的占比,这4个有机化合物基本占到了茶叶干重的80%左右,但是这样一来茶叶的内含物质比列不协调,口感自然就没有荒野茶好喝,因为荒野茶是属于自由生长,比例协调,口感好,加上产量又低,自然荒野茶也就越贵,部分茶友也是只买荒野茶喝,这个也要看茶友们自身的情况,毕竟产量有限,即使走遍整个福鼎市,也买不到多少正宗的荒野白茶,而且是高海拔的,因为荒野茶产量低不适合普及,所以喝到的茶友也就比较少。
回归到喉韵感,喉韵我们简单分为甘甜和润滑两个部分,甘甜较易理解,喉咙部位感受到甘甜的滋味,是非常直观感受到的。润滑一般伴随着解渴,使得喉咙得以滋润,扫除干渴聒噪,这个和曹孟德的望梅止渴是一脉相承,为什么夏天的时候很口渴,喝了水依然很渴,是因为喉咙部位没有得到润的效果,你喝点新白茶,然后再喝水,就会很解渴了,先润再解渴。
每次提到喉韵感,内心深处就会有一个声音,那就是唐代诗人卢仝的《七碗茶诗》,其实不叫七碗茶诗,而是《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孟谏议叫孟简,谏议是一种官称,孟简和卢仝是好友,派人给卢仝的送去头春阳羡茶品饮。卢仝既是诗人,也是茶人,他的祖先就是鼎鼎有名的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就是出自卢照邻之笔。卢仝把孟简送来的茶叶煎饮之后,不禁感慨“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寂,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这里大樊也是觉得卢仝把悟到的茶中三昧,痛快地、酣畅淋漓地倾泻出来,真是美好到极致、浪漫到极致、享受到极致,是喝茶的一种至高享受。
《4》
茶汤的回甘生津
回甘和生津,其实是两回事,背后的机理也不同。回甘,甘是甜的意思,回甘就是回甜,是指苦味在口中转化消失过程中产生的甜。我们在品饮一款茶的时候,首先触发到的是茶多酚、咖啡因这样的苦涩物质,刺激感强,在水中的溶解度高,溶解速度也快,我们最先感受,同样消失的也快,而可溶性糖、部分氨基酸这类原本就溶解在茶汤中呈甜的物质,起着调和滋味,弱化苦味的作用,在苦涩物质逐渐消失之后,残留在口腔中的茶多糖、果胶类、茶色素等物质继续水解,甜爽的滋味显现,从而回甘。为什么春茶的回甘效果好,大家也都喜欢,是因为春茶的嫩叶中积累了大量的糖和氨基酸,为回甘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
在《茶文化与茶健康》一书中有这样的一种解释,茶叶中含有的茶多酚,可以和蛋白质结合,在口腔中形成一层不透水的膜,口腔局部肌肉收缩引起口腔的涩感,从而使我们觉得刚喝下去的茶会有苦涩感。如果茶多酚含量合适,形成只有一到两层的膜,这种膜厚薄适中,刚开始口腔里有涩味,稍后膜破裂后口腔局部肌肉开始恢复,收敛性转化,就呈现回甘生津的感觉,茶汤的回甘生津和茶的苦也是相互依存的。
生津,有区别于味道,是口腔内大大小小的唾液腺分泌而出的混合液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唾液或者口水,用望梅止渴来形容比较贴切。通常情况下,正常人每日唾液分泌量是1-1.5升,即便我们没有喝茶,我们人体也是在不断地分泌着唾液,从健传统养生的角度来说,健康和生命力旺盛的人,口腔唾液往往都是很充足的,口感舌燥的话,往往是伴随着身体多有不适的情况。我们每天分泌的能够促进消化、增强吸收,有益身体的唾液是滋养生命的“延寿浆”,所以多饮茶,饮好茶,饮茶生津,对身体调理也是很有帮助。
我们在喝茶的时候,你就会感受到口腔里从四面八方分泌出唾液,这是因为茶叶中含有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和有机酸等有效成分促进唾液的分泌。唾液是由口腔内壁和舌头底部分泌出来的,舌面因为没有唾液腺,所以不参与生津,但是遇到一款好茶,会有一种舌面生津的错觉。我们常说香甘易得,生津难求,涩能生津,就是“化的开”,涩不能生津,就是“化不开”。白茶的生津主要是两颊生津、舌面生津和舌底生津。
两颊生津:从口腔的两则分泌出唾液,这类生津感受比较野性霸气,来势凶猛,我们常说的望梅止渴就是两颊生津。茶汤入口,口腔内膜受到显涩物质刺激引起内壁紧束收敛,从而形成涩感,分泌唾液,但是并非所有涩感都会生津,有的就是干涩,化不开,自然就不会生津。
舌面生津:茶汤吞咽之后,会感受到舌面非常湿润,像是唾液不断地分泌出来,但是没有两颊生津这么强烈,而是柔滑舒顺,温驯娇柔,缓和细致的流到舌头两侧,只有存放多年的老白茶才会有这样的感觉。
舌底生津:就是从舌头底部不断分泌唾液的过程,当我们小口慢饮,茶汤在口腔里回转,浸润舌底和下牙床,舌头底下缓缓生津,不断有细小的泡泡涌出,这便是舌底生津的表现。当你品尝到一款比较好的老白茶时,茶汤会比较柔和,这是更加持久舌底生津的快感。
上面的这4点就是大樊对如何品茗茶叶滋味的一些见解,尤其是一款好茶,会把上面4点表现得淋漓尽致,顺滑度、饱满度、喉韵感、回甘生津,每年的荒野茶比较明显,还有就是陈放多年的牡丹和银针也很明显,至于陈放多年的老寿眉顺滑度,饱满度,回甘都很不错,但是喉韵感而言,没有那么有穿透力,这个是因为老寿眉梗叶较多的原因,相比较牡丹和银针,内含物质的精华相对少些,不过也有自己的特点,比如喝上去也很润,也回甘,但是可能没有卢仝讲的那种肌骨清,通仙灵的酣畅淋漓之感,大家也是根据自己的品鉴要求进行选择就好。
说到这边,大樊也是把自己的家底都跟大家分享了,关于如何品茗香气,如何品茗滋味,也都详细的讲解了。但是喝茶,永远是没有止境的,就像是浩瀚的星球一样,未知的事物太多太多,这个需要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去品茗,去交流去探讨,然后一点点提升自己,学海无涯,但求每次和茶友相遇,都能以最好的状态跟大家分享。
喝源头好茶,用分享开启未来。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转发,不胜感激,您小小的举动,对我们来说是巨大的鼓励。
关注【百寿与贡】,了解更多茶知识,我们家是自产自销,自有茶园,自有茶厂,在北京、江苏、浙江都有分店,也欢迎茶友线下沟通交流。
百寿与贡·大樊,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自媒体“百寿与贡”主笔,结合自己的制茶经验,品饮经验,跟茶友们分享,一切皆缘,适口为珍,茶,除了喝别无其它,愿结识更多茶友,分享好茶,品饮好茶,杯茶与君饮,情深共白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