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瞪口呆!敢这么拍的国产片,我还是第一次见
本文作者:豆瓣@熊彼得丨
首发公号:人界爆款丨
感谢作者为豆瓣提供优质原创内容丨
第十一回
导演: 陈建斌
编剧: 陈建斌 / 牛建荣 / 牛牛 / 雷志龙
主演: 陈建斌 / 周迅 / 大鹏 / 窦靖童 / 春夏
类型:剧情/喜剧
上映日期: 2021-04-02(中国大陆)
片长:117分钟
电影《第十一回》带有意大利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剧作家路易吉·皮兰德娄创作的戏剧《六个寻找剧作家的角色》的影子。
电影和戏剧,都在讲述一群剧中人,如何不遗余力扮演各自角色的故事。
《第十一回》前十回,电影里所有的人物,都在演绎他们应该扮演的社会角色。
马福礼(陈建斌 饰)演一个为自证清白心力交瘁的当事人,金财铃(周迅 饰)演一个持家有方的市井妇女。
胡昆汀(大鹏 饰)卖力扮演剧团导演的角色,但却爱上了自己的女演员。
《六个寻找剧作家的角色》开篇至尾声,舞台上一群男男女女,自称是从剧本里走出来的人物。
他们拥有自己的剧本,经历过自己的命运。
他们从剧本里走出来,要给剧团里的演员,表演真正的自己,教会他们什么是表演的真实。
《第十一回》的第十一回,电影里所有的角色都不再“演”,而是做回了他们自己本真的样子。
换句话说,《第十一回》和《六个寻找剧作家的角色》都在讲一个命题——角色扮演与实现角色荣光。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要影视文学作品,喜欢借用「角色」这个设定?
这里就要借用一个思维工具:自我(本体)和客我(角色)。
自我就是我自己,自然人;客我,就是在别人眼中的我,附着了很多尊严、情感、自我认知、定位等。
当生活滑档时,意外发生时,人们想要维持角色,想要持续表演下去,于是客我(角色)与自我(本体),就产生了矛盾。
就像电影中反复出现的画面:拖拉机滑档,就是寓意,生活中的挫折,打断了我们习以为常的角色扮演,让我们找不到表演下去的意义。
电影里有的角色找不到表演下去的意义,就无法继续生存,比如李建设、赵凤霞。
有的角色,用谎言,用说服自己,找补到了表演下去的意义,于是就继续表演下去了,比如马福礼。
人们都在表演自己的角色,但是都被角色影响。
人们表演自己这个角色,按照命运随机设定的剧本演下去,就被角色影响,喜怒哀乐就来了。
电影运用镜子,不断的表现“镜中我”的演员,在实焦和虚焦之间来回切换。
而且电影里马福礼这个角色,也一直站在旧电视机镜头前,电视机里都是马福礼的形象。
电影里边马福礼,一个穷人,竟然浑身穿着范思哲,这个很搞笑了。
但却有深意,意思是马福礼是一个被历史事件照射后,变成了一个确定的人。
就像被美杜莎的看到的一瞬间,被凝固成石头的人那样,有着固定的角色要去演,不会改变的人。
随着「马福礼自证清白」一事展开,胡昆汀、金多多、贾梅怡、苟也武、甄曼玉逐一卷入事件。
电影用镜头展现出,这群角色的人生,如何接连发生拖拉机滑档一样的意外事件。
也展现出,按照他们各自原先的角色定位,如何再也演不下去。
但是,《第十一回》并不仅仅只是给你揭开底层小人物伤疤,看他们笑话这么简单。
把一手稀烂的牌打好,让角色焕发荣光,实现自我与客我的统一,彰显出平凡人生的可贵。
生活困苦却能拥有幸福,才是电影真正想要告诉你的。
贾梅怡对应的是“梅姨”,胡昆汀则对应的导演昆汀。
他们是演员,是导演,他们在为剧中人的角色寻找角色内核和角色之间的统一,也在为自己的角色和自己内心的渴望寻找统一。
贾梅怡和胡昆汀两个人,面临的一方面是演员瓶颈上的滑档、一方面是对妻子不忠诚的滑档。
当贾梅怡找到了拖拉机,实现了剧中人角色和角色本我内核的统一。
当他们看到这块铁板上的“结婚证”,一方面已经离婚了,不再是婚外恋;一方面胡昆汀真心爱着贾梅怡,明白了李建设和赵凤霞角色的精神内核,完成了角色与本我内核的统一,也完成了现实中两人角色与本我精神内核的统一。
李建设、赵凤霞,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就已经实现了角色和自我的统一。
其他人都在找理由、找原因、来让自己的角色演下去,实现角色和自我的统一。
电影里最后那场话剧排演,就是电影最精彩的部分。
暗示着剧中人、现实中的人,都完成了各自的统一,获得了安宁的幸福,拿回了属于自己的角色荣光。
总结起来,一句话——人,要为自己的角色,争取角色的荣光!
这部电影,也是,大家都在为自己争取角色的荣光。
电影里,大鹏 饰演的胡昆汀的荣光,就是千金散尽,离婚、分财产后,在戏剧中吻到了心中的缪斯女神。
在戏里戏外,实现了自己生而为人、为导演这一角色的荣光。
窦靖童饰演的金多多,最后骑着电动三轮,载着父母前进的时候,是自在如风的少女。
也是她被接纳、也接纳现实、重回家庭,重回女儿角色的荣光。
春夏饰演的贾梅怡的荣光,就是去县城寻找李建设、赵凤霞的故事,找到了知情人,找到了那辆拖拉机,破解了心中对于角色的困惑。
也因为李建设、赵凤霞的故事破解了对于感情的困惑,实现了作为人,作为演员的荣光。
刘金山饰演的苟也武,醉酒后大闹剧场,把导演胡昆汀踩在脚底下,惩罚他所犯的错事,威风凛凛的身段,站在舞台中央唱戏。
这就是他作为戏剧团老职员的荣光。
身为父亲的荣光,身为母亲的荣光,身为女儿的荣光,身为话剧演员的荣光,身为导演的荣光,身为恋人的活着的荣光。
这份荣光,让他们真是有力量,冲破了自我的狭隘,最终完成了精神和现实的统一,获得了身为角色的荣光,获得了幸福与安宁。
纵观整部《第十一回》,只有一个角色是例外,屁哥。
他一出场,就自带高光,而只要抽丝剥茧分析一遍,就能看出,屁哥恰恰是全片中最黯然无光的角色。
电影里屁哥说:当别人打你左脸的时候,你也应该把右脸也给他。
这个的原型就是《圣经》里的,很多人以为,这句话的意思是“忍耐“,其实不是。
其实是“当父亲”的意思,意味一个人真正的成熟,意味着接近圣父耶合华。
神话学书上说,一个人从孩子长大,成熟的标志就是奉献,奉献代表着你承担了责任,你学会了施舍,你拥有了悲悯,你成为了父亲。
所以“当有人打你左脸的时候,你把右脸也给对方打”的意思就是——I'm your father。
前十回结束,其实电影要讲的故事已经都讲完了,那么电影为何要叫《第十一回》?
第十一回,就是留给观众的思考,让观众们想想他们自己是如何对自我(本体)和客我(角色)进行表演的。
第十一回,你不是任何的角色,
这一次,祝你演自己成功,拿回属于角色的荣耀,获得心底里统一而真实的幸福感。
第十一回,是你的生活,生活是一帧帧电影,是一幕幕戏剧。
散场后,我们各自扮演起自己的角色,重新回到自己的生活里,展开我们各自角色的社会表演,不要被角色蒙住眼睛,做真实的自己。
你会发现,吃过的苦,细细品味,是回甘;
演过的人,问心无愧,是自己。
第十一回,就是给观众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