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的茶食:家国万里一味品,思念不言中……
老镇江有个习俗,每年的清明节,是家家户户都要吃脐儿、馓子。所以留下一句老话:清明不吃脐子馓子,阎王老爷要打板子。
脐儿、馓子等食物,是古时候寒食节流传下来的寒具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提到寒食,大家先会想到是纪念春秋的介之推:介子推陪着公子重耳亡命江湖,还割了自己腿上的肉给老大充饥。重耳回国当上国君后,他却功成身退带着母亲隐居山中。为了逼介子推出山,晋文公放火烧山,但介之推却宁愿抱木而死。深感内疚的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要求民众在这个日子要禁火、吃寒食。
这个亡命江湖的故事,至今仍在镇江圌山“黄明节”,一年一次的举办纪念。
过去的寒食节,人们为了祭奠祖先,讲究3天不开火,所以只能吃点寒食垫补肚子,年月一长,就把寒食做得越来越讲究,花样也越来越多。
在镇江,从寒食演变慢慢变成京江茶食的,有这样一些食品,除了京江脐、油馓子外,还有大小京果、蛤蟆酥、开口笑、牛奶饼、蛋黄酥、耳朵酥、乔片、花生糖等等,今儿,咱就来挨个看看这些小吃吧:
01
镇江的京江脐是分咸、甜的,它味不鲜,貌不美,“六爪”铮铮实在是平凡得有些“寒碜”。上不了星级饭店的桌,入不了资深食客的眼,本质就是“一团面粉”的京江脐的确朴素得有些“土气”。
然而,就这么一团或微甜或微咸的“面疙瘩”,却是许多老镇江人的心头好。
糖脐子
咸脐子
介绍京江脐的内容前期已经说过不少了,详见:舌尖上的老镇江茶食
要讲一下的是京江脐的做法,看似简单,却很有讲究。先要将面揉好,用老肥发酵好,搓七把半,斩三刀成型。我看过两个老师傅合作,一根烟的功夫,就能制作一筐。
02
乔片,据说是清明前后一定要吃的小吃。我一直觉得乔片是“荞片”的谐音。
入口有咬劲,微甜且香的乔片,现在年青一辈的基本上吃得不多了。它可能是年糕的一种变品。
03
京果子,分大京果,小京果。
京果子在镇江还有一个民间故事。
话说当年孙权为了抗拒北方强大的曹操,打算拉拢刘备组成“抗魏同盟”,于是就想到一条计谋,就是把妹妹嫁给刘备,通过结亲来壮大自己的实力。
刘备带着贴身的四弟——常山赵子龙直奔京口(镇江)北固山的铁瓮城。哪晓得这个孙权不让赵云上山,赵云就只好在山下驻扎了下来。
这边的厨子就用汉代京口最著名的土特产,老百姓都喜欢吃的香甜美味的“茶食果子”给赵云吃。赵云吃吃,味道真不错。他边吃边想:军师诸葛亮跟我说过的,孙权要刘备来招亲是假,想害刘备是真;他关照我要见行事,我何不替他造些舆论,让招亲既成事实呢?
于是乎,赵云就跟厨子讲:“你做的果子很好吃,能不能把果子多做些,我们到镇江最热嘈的地方去散,就说刘皇叔到东吴招亲,马上要跟御妹孙尚香完婚,作兴散果子呢。做多少,散多少,这锭银子给你。”
厨子给赵云这么一讲,又拿到了银子,就高高兴兴地在店铺里头做了许多果子。赵云在门口挂出大招牌,免费向老百姓发放茶食果子,一边散一边大声说:“哎——,刘备到我们东吴招亲了,大家都来吃果子噢!”
这消息就在镇江城里传开了:大人小孩纷纷到这块的果子铺来拿果子吃,谈论着刘备与孙尚香成亲的事,直闹得满城风雨,人人皆知。
这哈仄孙权的计谋失败了,弄假成真,只好把妺妺孙尚香嫁给了刘备。这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典故由来。
镇江人结婚散京果子的风俗就是赵云在镇江这个地方发明的。
后来,这散果子的地方,就叫果子巷。
04
耳朵酥,我想到这个名字,就感觉3月3日的爱耳日应该吃这个。
外地也有耳朵酥,但是做得很像猫耳朵,是两种深浅颜色交替形成螺旋状模样,像小猫的耳朵一样可爱。而镇江的耳朵酥很实在,做得就跟人耳朵差不多。
05
老镇江的蛋黄酥,口感硬扎,香甜可口。起源于萨琪玛。
萨琪玛源于清代关外三陵的祭品,满族入关后在北京开始流行,成为北京四季糕点之一,是当时重要的小吃。过去在北京亦曾写作“沙其马”、“赛利马”等。
镇江当年满族旗兵驻守,这种小吃流传至镇江,演变为蛋黄酥。
06
麻饼子,也有说这叫“开口笑”,是一种油炸茶食。因其经油炸后周身开裂如咧嘴笑而得名,特别是节日期间做来品尝,取个好意头,希望这一年能够咧嘴笑哈哈!
07
撒子,看起来在一些老市场还有炸这个的,实际上它古名为“寒具”,很有历史。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谷部》中,十分清楚地交待说:“寒具即食馓也,以糯粉和面,入少盐,牵索纽捻成环钏形,……入口即碎脆如凌雪”。可见馓子的古老。
08
牛奶饼。过去女人生孩子坐月子,多用红糖泡牛奶饼,是很好的营养品。
09
豆角子。油炸小吃,吃得时候脆脆香香的。
10
花生糖。
除了花生糖,还有不少糖货小吃,这个话题今后慢慢展开。
除了上面十种常见的茶食,还有桃酥、篙篙茧、青团子、麻花等小吃。
需要说的是,到了唐朝,寒食节和清明节深度重叠,并成为官方承认的习俗。
唐玄宗开元二十年的诏令: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世相传,浸以成俗。士庶有不合庙享,何以用展孝思?宜许上墓。
当时人们上墓之外连带郊游,悲伤与欢乐并重。
唐朝的皇帝觉得寒食上墓,坐对松槚,嘻嘻哈哈的没有戚容,很伤风猷,必须禁断。唐玄宗下命令:于茔南门外奠祭,撤馔讫,泣辞。食余于他所,不得作乐。仍编入礼典,永为例程。
估计他下的命令也不太起作用,于是九年之后,他又下令:凡庶人之中,情理多阙,寒食上墓便为燕乐者,见任官典不考前资,殿三年,白身人决一顿。
其推行程度如何,不可而知,但查阅历来的唐宋诗词,总能见寒食荡秋千郊游之乐,便可估计其政令的效果了。
不过在唐朝关于寒食有个新的突破,就是因为习俗的推广,官吏们回乡扫墓,耽误公务,所以开始规定放假,从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开始是四天,后来在大历十二年,也就是41年以后,开始五天的放假事件。
比较起来,现在的三天假期,我觉得还是太少了一些。
不过至此,寒食的吃茶食、扫墓、郊游三项习俗基本上已经固定并在全国范围内流行开来了。
吃茶食最好是镇江的“京江茶食”,汇集南北,文化交融。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传统的节日,我们一边要品尝传统的美食,一边要传承深厚的中华文化。
明天适宜到镇江的宝塔山一游,镇江京口区文体旅局承办的汉服主题游园会,明天下午在这里举办:
清明时节,跟着绝美的汉服小姐姐品茶,吃家乡茶食,家国万里一味品,思念不言中……
明天下午我也去,想跟着聚聚的文章底部留言,我介绍一位万里挑一的镇江汉服小美女给你认识。
点击分享:
看这些镇江记忆,却已淹没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名片,
请帮忙右下角点个在看,并给我个留言。
如感兴趣,关注一下“镇江风情”这个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