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我跟父亲学写作

我跟父亲学写作

王宗伦

几年前,有个同事问我,你的写作是跟谁学的?

我说,跟父亲学的。

同事哦了一声,说,难怪。

其实父亲只读过两年书,识字极少,一辈子以务农为主。但我在写作最艰难的时候,常常想起父亲抢水整田的情景来。

我家是几丘“干烧田”,全靠下雨的时候抢水整田。早晨下雨早晨去,半夜下雨半夜去。父亲的作息时间,完全跟着大雨跑。雨越大,父亲的干劲越大。母亲形容父亲抢水整田的情景:“眼睛珠头都是泥巴。”不趁天上下雨的时候把“干烧田”犁上一两遍,耙上一两遍,水没有淹起,田不住漏,前面的辛劳就有可能白费。

父亲脾气不好,抢水整田的时候尤其不好。父亲只想把雨水装在他的“干烧田”里,打牛就显得毫不留情,只有“上玉”“哇——”“转来”的声音在雨幕中穿梭。牛一走慢了,就要挨打挨骂。走偏了,更是挨打挨骂。我们慢了一点点,他骂,母亲慢了一点点,也要挨骂。母亲不顶嘴。母亲知道,抢水整田就是打仗,父亲就是仗火中的将军。将军虽然骂人,但能打胜仗,就是好将军。母亲眼里的父亲,就是占领阵地的将军,是不容置疑的将军,一切行动都必须听他指挥。那几块令人望而生畏的“干烧田”,在父亲的劳作下,年年都能变成明晃晃的水田。夜晚,蛙声好像从水田里面射出来的音乐一样,直往梦里面钻,我常常在睡着的时候都笑醒了。“干烧田”有了水,今年就有大米饭吃了。连梦也是香的。梦里面流出来的口水都是甜的。

但是,父亲劳累过度,吃不下饭。端起碗打瞌睡,有时候戳一下,又清醒过来,刨几嘴,似乎停止了咀嚼,又昏沉沉地坐着。母亲心疼他,也就骂他,他又开始吃饭。母亲经常给我们描述父亲吃饭打瞌睡的场景,我们也看到他劳累过度后吃不下饭的情景,我们的心里五味杂陈,有些感觉说不明白。但是再忙再累,父亲也不让我们耽误上学的时间。母亲忙家务和土里面的农活,几块“干烧田”的巨大阵地,就只有父亲一个人在战斗。陪父亲一起战斗的,常常只有那头经常被他打被他骂的牛。

不犁田的时候,父亲却对牛很好,喂得很仔细,膘肥体壮,浑身都是力气。抢水整田的时节,父亲对牛进行“战时表彰”,把麦子磨成碎碎,煮熟了,倒在脚盆里,加上冷水,给牛加精饲料。牛吃得呼一呼的,回报以加倍的干劲。

父亲却累得吃不下饭。但是,父亲也怪得很,等牛吃饱了,他一牵上牛,一扶上犁尾把,浑身就充满了力量。只要雨一来,他哗的一声就弹跳起来,像个机器人一样,一通电就立马运动起来。父亲说:“天老祖公落雨,又不是只落在你一家的田头,就看你各人抢到多少。”父亲的话其实饱含哲理。

父亲最寒心的就是整“翻师田”。抢水整田的时候,不把牛打紧点,等雨一过,“干烧田”没有装上足够的水,经不起晒,田干了,等下次下雨的时候,又要重新整一遍,这就叫“翻师田”。

“翻师田”的泥巴犁起来像砣糯糍粑一样,裹在犁铧上,难以剥脱下来,无法施展快速犁田的本领,只能犁一会,用脚蹬在犁铧上,把泥巴蹬下来,才能继续犁。这是最费力气的,牛累,人更累,也就最不容易抢到水。牛也懂父亲的心意,自觉自愿地拼命往前奔,即使用尽了力气仍然遭打遭骂,它也不恼怒,仍然加快步伐朝前奔。牛和父亲,完全融入到共同的目标上,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没有抱怨,没有讨论,没有杂念,只有一个字——干!

然而,即使这样干,也不能保证年年有收成。

天干年辰,几高太阳烘,禾苗全枯焦,就得几把草草。父亲也长叹,抱怨:“天老祖公,你还是长点眼睛嘛?”

不管天老祖公长没长眼睛,父亲都没有放弃过。我读高中的时候,就遭遇连续三年大天干,连饭都吃不起。父亲年年抢水整田,年年遇到大天干,一年没收成,第二年照样干,第二年没收成,第三年又继续干。父亲从不放弃。等到抢水整田的时候,他又披挂上阵,战天斗地,毫不犹豫。很多人家都纷纷改种其他农作物了,父亲还是不放弃。我们都想算了,父亲却说:“干,多少都有点;不干,一点都没有!”结果第四年上,我家得了大丰收……

父亲就靠那几丘“干烧田”,把我们四弟兄全部送进学堂。虽然我们没有一个“子承父业”,但父亲抢水整田的顽强拼搏精神,却根植在我们心中。可以说,我们四弟兄虽然在不同的岗位或行业,但都不同程度地显露出父亲抢水整田的那份执著和顽强来。

父亲征服“干烧田”的信心和干劲,也就成了我写作路上的精神力量。每当遇到艰难困苦熬不过去的时候,我的眼前就常常浮现父亲那三年大天干的时候抢水整田的情景来。说实话,我的工作性质和我所处的生活环境,就像我家的“干烧田”一样,耕种艰辛,收成不大。但我没有放弃,就是靠父亲当年给我的那份精神力量支撑着。“干,多少都有点;不干,一点都没有!”我写稿子,也像父亲抢水整田那样,用尽了心血和汗水去“抢”,拼了命去“整”,管他有没有收成,先干再说。很多稿子,第一轮不行,写第二轮,第二轮不行,又写第三轮,甚至十轮八轮……

今天是我五十周岁生日,也正处在父亲遭遇三年大天干的那个年龄段。我对来说,现在的很多事情都到了节骨眼上,所以特撰此文,算是激励自己。

(二0二0年农历八月初五)

作者简介

王宗伦,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桐梓县公安局辅警。

(0)

相关推荐

  • 【三湘文艺】谢模满/我愿家乡月长明

    我愿家乡月长明 作者:谢模满 从家乡又传来老人寿终正寝的噩耗,这已经是半年来的第四个了.我那偏僻贫瘠的小村庄啊,一次次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 每每这样的时候,我就丢开政务繁苛,扑 ...

  • 刘龙珠:不想说再见/大学女生对父亲的刻骨怀念

    不想说再见 刘龙珠 轻轻的打开qq音乐,腾格尔的(不想说再见)让我连续听了三遍.或许是苍狼嘶哑的声音触动了我近段多愁的内心,或许是不由自主的想起许多往事--斯人已去,世事恍惚,"人生长恨水长 ...

  • 老牛的母亲

    上篇写作里,我专门提到回乡前列一份需要拜见的名单,老牛不在名单里,他不是我要见的人. 老牛是我的一个邻居,没上过几天学,大概十几岁就跟随其父亲杀羊,因此得到真传,练就了一手宰羊的本领. 也许是生平杀生 ...

  • 乡村纪事:难忘我家那头老水牛

    文:渠慎涛 图:来自网络 倚窗而立,窗外云淡风轻  万籁俱寂,点起一颗烟,一缕青烟袅袅直上,满室生香,看着茶几上放着的牛气冲天紫砂壶和五牛主人杯,思绪飞回到三十多年前,想起家中有牛的那段时光. 俗话说 ...

  • 蒙鹏:老家门前的小路

    , 老家门前的小路 蒙鹏 不知怎的,我常常想起老家门前的小路来.尽管,它是一条再普通不过的小路:尽管,它没有一个具体的名字.但是,我依然怀念那条小路. 穿寨而过的小路,那时候算得上是村里的" ...

  • 张怡微的《散文课》:初学者学写作,最大的问题究竟是什么

    [编者的话]现代散文以自然的语言形态,照亮我们连绵不断的生命经验与复杂情感.上海青年作家张怡微新著<散文课>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即将在上海书展期间首发.全书基于她在复旦大学创意写作专 ...

  • 李冬侠 散文 我的父亲母亲

    父亲母亲的结合,代表了五十年代特定环境下的一种特殊婚姻.母亲是富农,父亲却是根红苗正的贫下中农,在那个年代,尽管母亲长的既漂亮又有文化,却依然没人敢娶.父亲家很穷,大概只有母亲这样身份的才肯嫁给他.奶 ...

  • 跟着大师学写作,深度拆解方纪《三峡之秋》感悟优美大气

    2019年我开始学习写作.从那时起,我开始大量进行阅读,从学写书评开始尝试,学着进行输入后的输出,想练习着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这一段时间看了许多名家写的书评,想去模仿着写,可写出来的东西自己 ...

  • 跟着大师学写作:拆解林海音《冬阳童年骆驼队》,回味纯真的童年

    2019年我开始学习写作,为了让自己有东西可写,于是开始大量阅读书籍.可许多读的时候受益匪浅的内容,不知不觉在时光中消失殆尽了.后来听老师说最有效的输入方式就是坚持输出.所以我想无论长短,只要动笔就是 ...

  • 跟着大师学写作|解读张爱玲《郁金香》中“参差对照”手法的应用

    文|苏米 张爱玲是我最喜欢的一位女性作家,她的小说中有着传奇的故事,荒诞的人生,更有着苍凉的基调,除此之外,她的写作技法也是登峰造极,尤其是"参差对照"手法在小说中的运用,可以说是 ...

  • 跟着大师丰子恺学语文,学写作

    #教育头条# 作家丰子恺所作的一篇意味深长.说理隽永的散文. 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 ...

  • 跟着大师的脚步学写作

    读完<天净沙秋思>,无人不被震撼.短短的28个字,却传达出了无限的悲凉与凄苦.初中的学生还不能切身体会旅人的这种孤寂与哀伤,让他们自己去描述,显然是无法达成目标的.那么,我们不妨试着去改写 ...

  • 跟着大师学写作|深度拆解汪曾祺的《翠湖心影》,这四点很重要

    文|苏米 2019年十月我开始写作,为了更好地上手,我开始大量看书,从写书评开始.可是写着写着发现问题来了,有的时候洋洋洒洒写了四五千个字,可是文章却经不起认真推敲,内在逻辑及思想深度都不尽如人意. ...

  • 跟着大师莫言学语文,学写作

    #教育头条# 莫言前期创作的短篇小说.本文最值得关注的是作家对景物的描写以及在这种景物中叙述人物之间的关系. 我家房后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胶河,沿着高高的河堤向东北方向走七里左右路,就到了一片方圆数千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