墩仔寨散记【杜青 | 文学看台2284】

.............................................................................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

亦有风雨亦有晴 ——陆河行采风杂记

陆河县镇村行政区域变迁史

我来到陆河

陆河公认的8个美女,个个惊艳!

陆河北站地图出来了

................................................................................

墩仔寨散记

●杜青

余一宇四十五岁那年,卖货到吉安(水唇)唐屋寨唐员外家门前,他怎么会想到,后来还有我们也追随到此。那是十年前,正值中秋,初入寨子,登楼远眺,眼前十里金黄,身后葁花茫茫,幽香将寨子弥漫。

墩仔寨乃余氏族居,余一宇是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生的,家境贫寒,十岁父逝,长大后得范姓表兄资助,货郎为生,走街串巷,便走到了此地,这也算得上是遇,因为寨主人的小姐听到了吆喝声,推门出来,要买红索丝线。说到此处,讲解员的声音顿时柔和了,将时间自远古拉至今天,拉得细长细长,连屋檐一角的蛛丝都颤抖起来。

................................................................................

一见钟情的故事到处都有,但身临其境,似乎货郎与小姐刚从身边走开,他们回避了众人的眼神。今天,像我们这样大队人马,穿街走巷,一村过了又一村,能有这样的奇遇,大家都忘掉了暂时的疲累,觉得生活应该如此,平静地相遇,美好地延伸。

余一宇就此建家立业,勤俭度日,生息繁衍。到了乾隆十三年间,他决定将点滴积攒起来的钱财建造大屋,给子孙营造一个生活的堡垒,而终得名师指点,在一个大石墩上依门槛与地形,从半坡渐次筑起,椭圆之形、围龙龟状,春燕衔泥一样,一泥一土,一砖一瓦,一石一柱磊墙建寨。头上扎着蜗牛角辫的儿女在屋前屋后戏耍,须发灰白的余一宇仍里外不停,偶尔抱一个,叫香一口,这儿,这儿……

想当初余氏入粤始祖宋人余靖,号武溪,谥号忠襄,是个大智贤能之辈,集政治外交军事经济学问于一身,数十年宦海遨游,官至工部尚书,立功立德立言立身于后世。北宋仁宗时,范仲淹进言朝天得罪权贵,被逐贬饶州,谏官御史都不敢说话,与范毫无私交的余靖,却挺身为其鸣呼不平,故而也受贬,而此举却令其知名于世。故后来,欧阳修撰襄公余靖道碑谓:“公为人资重刚劲,而言语恂恂,不见喜怒。自少博学强记,至于历代史记,杂家小说,阴阳律历,外鐕浮屠,老子之书,无所不通。”

祖有余德,福泽子孙。在墩仔寨,先后出现过一百三十一位仕官及名士,竖于寨前的一对花岗岩石条,系其后裔公孙文武两代举人之旗杆夹,数百年来,素条条经风沐雨,默无语,胜有声,不需文字,却已记载。车马似乎还候在门口,举人已经一去不复返。后来,连马儿也不见了,只有青草散发着的清香。

寨子里有祠堂、更楼、厢房、澡堂、书斋、厨房……大大小小共两百多间房子,鼎盛时期曾住过七百多人,再加上鸡狗猪,可谓热闹丰富。一个寨子就是一个社会。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故事,有人群的地方就有矛盾。东家长西家短,评理哭闹,这里应该一样也不会少。而今透过破败,当年的自强不息还在、曾经的人间温暖,天真无邪,儿女情长,爱恨情仇,悲欢离合……当然也不会缺席。然而都是寻常百姓家,都是芝麻绿豆大的事儿,来不及用文字记载,面孔已被时间刷新更替,那些事儿变淡了,消失了。

................................................................................

令当地人津津乐道的是寨里东西两门坎和寨外一口井。从西门进去,西门“赫眺楼”是高高仰起的龟首,门楣石匾镌刻有“川岳钟英”四字,楼阁上有嘹望孔、射击孔,便于用土枪、土炮、弓箭等武器,以备来犯。文武曲星,孔子关羽之神像供于东西两门的楼阁上,以记祖训“清水家声,武溪世泽”,感恩地之毓秀,以期后裔德勇。

一道门进去,进入到寨子外围,“赫眺楼”才算是寨子正门,又一道门、二道门、三道门过去,才算是进入寨子。这第二道门坎为青条石,与东边门坎朱砂石遥相呼应,都是天然生就,一样是大石墩上浮起的两根筋,一样的长度,一样的高度,不费一锤一凿,整齐平滑,作为门坎,是旺丁又丰财的风水。但余氏困惑于按石坎长度立门框,不便大农具出入,于是风水先生便将门坎两边留出两道口子,门框立得大一些。数百年后,慕名前来观光的人评头论足,说这是破坏了风水,因而盛极而衰,终得人去楼空。又有人说,圣灵之地,如灯一盏,光晕扩散于四野,余氏后裔,过山过海,遍布各地,不弃老巢,何来新的发展。

寨外那口古井更是奇迹种种。它位于水塘当中,七尺多深的井水终年清澈见底,从不干涸,养育着整个寨子男女老幼。每年三月,井水浑浊一次,据说是古寨南面的观天嶂农民耕田之象。但只要冲壶好茶水,倒入井之四角,水即变清。当观天嶂没人耕种了,井水便不再有这个奇象。逢大雨时,塘水漫过井面,但井水汩汩而出,不受其染,很明显,周遭一片混沌,唯有那块方圆,明净如眸,皎洁如月。

青砖土角磊成的寨墙,一个个长上杂草的天井,耕满蛛丝的一口口小窗,坍塌下来的一角角屋宇,半埋在断壁残垣中的老式眠床……无处不是破败之景,而一个个立而不倒的门框,似乎有一种精神在,不愧于天地。东西方的神还在高处,俯视千古。余一宇当然不会想到,数百年后,守护古寨的不是他的子孙,而是木头刻的神。神庇护的不是他的子孙,而是养蜂人放养在寨子里嘤嘤嗡嗡的蜜蜂们。这里已成了养蜂场,不是身之堡垒,而供心所徜徉。

古老的事物,总附有魅,有意无意地将人的心神牵摄。每每行走其间,总不知不觉中,思绪天马行空至迷离的境地,并自作多情地给眼前的景致赋予种种故事的可能性。

可能你会读:
................................................................................
2021年5月诗10首【茗   芝 | 文学看台2282】
抓住秃子的头发扔了出去【一只村花 | 文学看台2281】
国际儿童节寄语小朋友【吴雁程 | 文学看台2280】
15岁上北大,25岁自杀【书法在线 | 文学看台2279】
谒红海湾郑祖禧庙【陈   辚 | 文学看台2278】
自画自吟【陈泗伟 | 文学看台2277】
陆河行采风杂记【王万然 | 文学看台2276】
现在的小说到底有多离谱【网   络 | 文学看台2275】
有些注定是身外之物【王天舒 | 文学看台2274】
离了婚的女人【朱智变 | 文学看台2273】
月食【林培琼 | 文学看台2272】
................................................................................

................欢迎点击进入关注公众号................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