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多数国人相信中医,看病却不首选中医?

今天

如果你生病了,在中西医都可以治疗的情况下,你首选中医还是西医?

在“2017中国生命小康指数”调查中,有42.70%的受访者表示首选西医,西医看不好再看中医,而只有17.70%的受访者表示首选中医,中医看不好再看西医。然而有意思的是,在这次调查中,有94.68%的受访者表示相信中医。

相信中医的人却未必选择中医。为什么呢?是哪些因素使大家面对中医时踌躇不前了?

01

   中医也能治急诊

人们常说中医是“慢郎中”,真要得了急症,还是要去看西医。

“2017中国生命小康指数”调查显示,出于对个人健康考虑,57.8%的受访者表示当得了慢性病(比如糖尿病、关节炎)或者病后需要调养身体时才会选择看中医,只有0.7%的受访者表示会在得了急症的时候选择看中医。另外,在被问及中医的缺点时,有25.6%的受访者认为中医是治不了急症的。

众所周知,现代西医具有先进的急救手段,比如输液、输氧、输血,尤其是外科手术的急救等等。毫无疑问,西医确实善于治急症。但中医没有西医这些先进手段,是不是就不能治急症呢?对此,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就指出,中医其实也善于治急症。

“很多外行人认为中医治病起效慢,事实上不是这样的。”

刘清泉表示,临床工作中,在诊断明确、认证准确、用药精当的前提下,经常发现看似越急越重的病,中医诊治起效就越迅速。而之所以出现中医是“慢郎中”这种误解,是因为中医治疗的慢病太多,给人造成了一种“中医只能治慢病”的假象,这也恰恰预示着中医危急重症阵地的不断丧失。

“中医学的属性首先是医学,而医学的第一要务是救死扶伤,如果连急症、危症、重症都不能处理,如何能称之为医学?”刘清泉强调。

“我个人认为,中医治疗急症的效果不亚于慢性病,中医真正的优势不在于慢性病,而在于急症”。中医治慢性病也好,治危急重症也好,都需要辨证精准,而急诊更考验医生的果敢,难度大,但并不能就说效果不大。

刘清泉告诉记者,曾经治疗一位80岁生命危急的老太太,当时心跳已十分微弱,似有似无,诊断后用红参急煎,给老人灌服后大概三五分钟的时间,脸色就有转好,眼皮动了一下,脉搏也逐渐有力。“这件事情众人都感到吃惊,也使我重新认识中医药的力量。”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刘清泉说,如休克后胃肠功能不全,西医没有什么好办法。中医通过辨证论治,鼻饲中药、中药灌肠、艾灸、针刺等,效果很不错。再如危重患者往往涉及多脏器功能不全,如重症感染,可能休克、合并肾功能不全、胃肠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这时不只是抗感染、利尿那么简单,要考虑整体情况、病理生理改变,从而选择对患者最有利的治疗。这符合中医的整体思维模式,且整体改善危重病人的体质和抗病能力是中医的强项。

“中医的思路很符合急危重症救治的特点——治疗不是必须把邪气赶走,而是把表里内外、气血阴阳、脏腑经络之间关系协调好,达到'阴阳自和,必自愈,故不战、不汗出而解也。”

据刘清泉介绍,在历史上,中医学术几次大的飞跃和发展最为繁荣的几个阶段,都与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密切相关。《伤寒论》和六经辨证在中医药经典中有着重要意义。

《伤寒杂病论》序中所言从一个侧面反映《伤寒论》所治疾病多是急危重症,促成了张仲景首次提出六经辨证的思路。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记述的是治疗各种急危重症的单方验方,这是中医第一本急救手册,急危重症的用药、处理方法都囊括在内,其中一些治法被认为非常有效。

金元时期,中医的发展空前繁荣,但最为突出的还是对于危重病的治疗。中医学发展的另一个飞跃是在明清时期温病学说的兴起。而温病也属于急危重症的范畴。“可以这样认为,任何一种对于中医学来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辨证方法的确立,都是根源于急危重症的治疗。”

“由于多种原因,如今中医药介入急诊的程度不如以前,从事中医急危重症研究的人也减少很多。”刘清泉指出,因此,在中医药治疗危急重症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中医急诊学科体系如何更好地建立,对中医急诊病名的研究,急救技术、急救药物的用药途径及评价等,均值得潜心去研究。

02

  中医价格并不亲民

中医药发展的道路崎岖坎坷,时有拦路虎出没。近年来,中药材价格大幅上涨,成为中医药发展的又一“拦路虎”。一些病人本以为中医药不值钱,结果一看药价就打了“退堂鼓”。

北京的某某身体不好,这两年一直用中药调理,每周花销约600元。“我记得小时候,中药的价格一直比西药便宜,很多人生了大病治不起,都会求助中医中药,物美价廉。可现在怎么这么贵了?”

“就一个月工夫,怎么贵了这么多?”家住北京昌平的某某到药店买川贝,打算用来炖梨治咳嗽,却发现每克涨了1元多。“每次大约要用5克川贝,这就得多花5元。我这咳嗽是老毛病,小小的涨价也是积少成多。”

中药价格贵,不仅老病号吃不消,偶尔吃中药的人也对药费有点吃惊。广州的翁玲痛经多年,怕老吃止痛药有副作用,转而来到中医科。拿到中药处方,她大吃一惊:“7天的药量就要700元!中药太贵了!”

“很多人看到川贝比较贵,只好去找作用类似的西药代替。”多家药材店老板反映,这一现象非常普遍,中医药的吸引力也因此在逐渐下降。

“不可否认,部分中草药的价格确实在涨,比如白芷、川芎和生地三类大宗中草药的价格,相比2007年分别涨了50%、56%和82%。”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主任龙兴超对此也是深有同感,不过据他分析,整体而言,中药材市场未发生几何式上涨。

“代表中药材市场情况的中药材综合200价格指数(由常用的200个大宗中药材价格情况构成)显示,2007年1月的监控起始点位为1000点,2017年1月的点位为2579.93点,在10年的监控期内,指数涨幅未超过2倍。”

03

   中医药为何不再“亲民”?

近年来,社会对中医药更加重视,导致中药材的需求量上升。而与此同时,整个行业的供应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种植成本高、收益低,药农不愿把资金投入中草药的种植上,致使产量减少。以川芎为例,若一亩地的产量是200公斤,按每公斤19元的收购价计算,去掉肥料等成本,药农一年的收入仅1500多元。

二:越来越多的人涌入中药经销链条,致使疯涨的价格并未转化成药农的收益。仍以川芎为例,药农的收购价约为每公斤19元,从收购商到药厂,再到医院药房,经过层层倒手,其价格至少涨了5倍。

三:加工工艺落后,导致成本增加。中药产品要经过采收、加工、炮制等多道工序。任何一道低效的工序都会增加成本。比如中药饮片,仅封装、分发,价格也会增加不少。

四:一些商家的囤货行为,使中药材显得奇货可居。

“我们更希望中药材的价格能稳定。”药材店老板表示,中药材涨幅严重时,整个产业链容易因大型企业囤货而被控制,批发商都会叫苦不迭。“现在中药材的价格处于高位,会不会引发药农瞄准个别品种一哄而上,到收获时节出现药贱伤农的现象,这些都是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0)

相关推荐

  • “中医+互联网”大盘点 18个成功融资项目走的什么路

    互联网中医行业的兴起是受到了何种因素的驱动?与西医相比,中医领域的创业是否拥有更大的成长前景?互联网中医行业的困境何在?动脉网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动脉网(ID:vcbeat) 文/顾贝妮 郑琪 资 ...

  • 2017中医药国内国外马力全发!机遇前所未有,征战势不可挡!

    国内国外马力全发! 静水流深,沧笙踏歌.有了2016年的厚实基础和不竭驱动,我们有理由相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所说的,中医药2017年,将是大有可为的一年,是开拓创新的一年! 新春伊始,国家政策 ...

  • 18年前,中医泰斗吕炳奎这样教导我们……

    2002年初夏的一天上午,拜访了时年89岁的中医泰斗吕炳奎老先生. 吕老住在北京后海北沿的卫生部宿舍.院子里花木葱茏,吕老正坐在瓜架下的藤椅上看书,膝上卧着三四只金黄色的刚出生不久的小猫.吕老看见我们 ...

  • 为什么大多数国人说着相信中医,看病却不首选中医?

    如果你生病了,在中西医都可以治疗的情况下,你首选中医还是西医? 在"2017中国生命小康指数"调查中,有42.70%的受访者表示首选西医,西医看不好再看中医,而只有17.70%的受 ...

  • ​困惑!为什么大多数国人相信中医,看病却不首选中医?

    如果你生病了,在中西医都可以治疗的情况下,你首选中医还是西医? 在"2017中国生命小康指数"调查中,有42.70%的受访者表示首选西医,西医看不好再看中医,而只有17.70%的受 ...

  • 找中医看病要找当地中医

    我做网络医疗整一年,没有想象的那么差,我使用的药品一直是康仁堂免煎颗粒,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差.以前我是极度排斥互联网医疗和免煎颗粒的.有点杞人忧天了. 互联网医疗为一些常见病提供了很方便的就诊平台,而且 ...

  • 为什么大多数中国人相信中医,看病却不首选中医?

      如果你生病了,在中西医都可以治疗的情况下,你首选中医还是西医? 在"2017中国生命小康指数"调查中,有42.70%的受访者表示首选西医,西医看不好再看中医,而只有17.70% ...

  • 老中医看病很准的秘密,望闻问切缺一不可,...

    老中医看病很准的秘密,望闻问切缺一不可,生病了身体会有表现,抓住这些细节就能判断疾病: 1.肺--看两眉间--不协调的黄白色可能是肺生病了: 2.心--看两眼间--发亮的黄白色可能是心生病了: 3.肝 ...

  • 中医看病的四种境界

    赵岩,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曾在三甲医院工作,十余年野生中医,每日坚持诊病读书,不拘一格追求实效,半日临证半日读,半是文章半自语.以文会友,不要抬杠. 大学期间最值得骄傲的事情,就是一直在坚持踏踏实实学 ...

  • 老中医看病又快又准,日诊百人,诀窍在哪里?(一)

    老中医 01 一日诊治暇余,有学生问曰:老师看病又快又准,我们都来不及思考,处方已经出来,这里有什么秘诀和窍门? 答曰:哪里有什么诀窍.不过是一巧法罢了. 你们在学校学的辨证施治方法是八纲辨证.脏腑辨 ...

  • 中医看病歌诀

    王锡鑫(1808-1889)清代医家.名文选,字锡鑫,号席珍子,亚拙山人.原籍湖北石首县人,祖父一辈举家迁万县大周里,后移居万县苎溪河畔天德门(原三马路441号),191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 ...

  • 熊继柏:中医看病必备4大技能

    导语: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四诊.<难经>曰: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内经>亦讲到:见其色,知其病,命曰明;按其脉,知其病,命曰神;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