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渡海荐书第十四期---《六块价值牌》
今日推荐的书在昨天的文章中做了预告:黄渡海读书会2020年第十三期---《比知识还多》对于价值问题,我很小的时候就想过,就觉得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觉得要悟透人生,关键在此。当时的我,也找来书籍阅读,但书中多是陈词滥调,或者言不及义,总之不能满足我的需求,我略有失望。不过也知道这个问题本就很难。轻易得到的答案,估计也不会引以为然。这个价值的问题,可以添加定语,就可以知道包罗的问题有多复杂,又有多关键。人生价值生命价值关系价值货物价值原石价值艺术价值制度价值生态价值......年少时的我,迷惑的是人生的价值,另一种表达就是人生的意义问题。这个问题多大呀!大到可以让一个人死,可以让一个人生,让一个人生不如死,让一个人生不如死还要死命求生等等。虽然我也没找到通用的答案,但在找寻答案的过程中,我看到过这样的一个思路,这个思路万维钢老师也常在精英日课里提到,就是人要找到自己的使命,而这个使命就是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这个思路的推演,我看到了这样的论证,如果我们生命的意义取决于某个比我们自身生命更大的事物----譬如力量更大,持续时间更久,影响更长远,那么意味着意义依附于其上,但被依附者又必将依附于更大的事物,推演下去,似乎最终意义或者来源于宇宙,或者来源于创世主,譬如上帝。
这是一个思路,这个思路是融入的思路,就像水滴融入大海,似乎就获得了永生。但还有另一种思路,就是自给自足,自坚其道的思路,自己就是自己的道的创立者,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信奉者,将一切阻碍我的事物都斩杀殆尽的实践者---且先不说是否做得到。这种似乎又极端的自我。
还有一种思路,就是追问自我的构成,发现也不坚实,所以万法皆空。这个就是佛家的思路了,不过他们往往还要添加一句,但因果不空。所以因果是更坚实的依凭。
这三种思路哪种更对了?我没有答案,在我看来,在乎个人的选择与信仰。而且逻辑上的推演与实践上的践行差别又大得很。有些事情说起来,想起来很了不起,但做起来却根本行不下去。论语第十六篇第十一章如是说:16·11 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可行性是价值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但可行性不能只来自于前人的经验,也来自独特的构想,当然将一件事情做出来后,他人如何评价又是另一回事了。
小时候我经常想这些宏大的问题,大概所谓三观渐渐树立,就是这么一回事。然后就是慢慢长大,亲身体验一些对价值的坚持与追求。这种体验也不神秘,很多时候其实就是心流体验而已,而且不一定来自于多么宏大的事情。我记得我的一次心流体验,竟然是我那时担任班级劳动委员,分配劳动任务,漏了一块,然后面临学校检查,发现了问题,思前想后,克服了懒惰,承担起自己分配不周的责任,为追求班级的荣誉,而自己延迟回家一个多小时,将那块区域的打扫任务独自完成。在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的时候,感觉到莫名的骄傲。现在回想,那大概就是心流的体验。
现在再回过头看这件事情,我觉得打扫卫生价值不大,班级在卫生评比中的分数价值不大;不过我那次因之体验到的心流体验,价值甚大;对于自己认可的责任的承担价值甚大。回想过往,学习最努力拼命的时候自然也是为高考做准备。高考仿佛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而不只是升学考试。我清晰记得那时的心理状态就是,如果学不死,就往死里学。还真有一种向死而生的虔诚,就是觉得如果在学习的路上,体力不支倒下来,是一件可以接受,甚至算是荣耀的事情。现在回头想这件事,这种感觉,我的理解是因为自己投入过多,而产生的错觉。实际上是不值的,身体健康是比高考成败更重要的事情,而且两者并不矛盾。好好休息,睡眠,才有助于取得更好的的学习效果。而且在指定的赛道,去追求第一,都并非第一流的人物,因为无非在玩着他人希望你玩的游戏。从这个意义上看,自主性确实非常有价值。但自主性其实又与他人的承认,认可密切相关。在《最强大脑》的舞台上,我看到过有一位选手他想展露的才艺是打响指的快慢,但最终未被承认。这种才艺估计可以当作满足猎奇的乐趣,也能上世界吉尼斯记录,但太多人不认为有意义,可迁移性太弱。但说到底还是他人不承认,至于为什么不承认也只不过是解释而已,并不一定立得住脚。如果许多人承认,未尝不能找到所谓的意义。而现实中,许多人承认,大家矢志追求的也未尝在所有人看来就有意义。譬如奥运运动的冠军,他们习得的技能在现实生活中也基本上没有啥迁移性,没有啥实用价值,但彰显了人类在更高,更快,更强上的追求,哪怕凭借工具,这些都微不足道。譬如踢正步,在军队中训练士兵的服从,在阅兵式上追求整齐划一的美感,但在爱因斯坦看来,则价值很低:爱因斯坦讨厌踢正步,这样嘲笑军人:“He who joyfully marches to music rank and file, has already earned my contempt. He has been given a large brain by mistake, since for him the spinal cord would surely suffice” (军人,能够被驯化到按照号令前进的地步,已经让我鄙视。上苍给他们大脑是误会,让他们四肢发达就足够了)---引自《爱因斯坦讨厌踢正步》http://blog.tianya.cn/post-122336-119836163-1.shtml独立还是服从更有价值?质疑还是相信更有价值?批判还是感恩更有价值?提问还是背诵更有价值?......看你要问谁。看你就什么情境下提问。在爱因斯坦生命接近尾声时,纽约州教育局曾请教他学校应该加强哪类课程,他回答道:「在上历史课时,应该多探讨哪些人靠着独立的个性和判断力,造福全人类。」这正是爱因斯坦的写照。犹太人的孩子回到家,家长一般不问他们“今天学到了什么?考试考的怎么样?”而是问“今天你提出了什么有趣的问题?”我觉得爱因斯坦与犹太人家长都挺有智慧!回到自主性与他人是否承认这两者的关系上来,其实可以分为四个象限:自主非自主他人承认主动融入主流活动被迫融入主流活动他人不承认边缘活动自得其乐被迫参与边缘活动什么更有价值呢?如果价值来自于他人,譬如他人愿意付钱,愿意捧场叫好,那么他人承认的活动大概更有价值吧,所以大部分人都要融入主流,只不过在主流活动中占据不同的位置;但这个世界有趣之处,在于主流和边缘会变化,以前主流的慢慢变成边缘,以前边缘的慢慢成为潮流。李笑来在其课程中就宣扬过在投资眼光与选择上,最能赚钱的属于正确的非共识。当大家都知道某个东西好,对这个东西的竞争就激烈了,就慢慢处在相互厮杀的红海之中了。再次拉回今天的主题,价值思考。价值的选择之难不在于在清晰的好与坏之间选择,而在在好与好之间比较,在坏与坏之间权衡,在个人与群体之间反思,在短时与长期之间斟酌。难就难在主体,时间与难以两全。主体产生了立场、利益的不同;时间产生了模糊与困惑;难以两全产生了犹豫不决。譬如自由与平等,这两个价值都很好。但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生活环境,遗传素质,机缘巧合等等,同样的起点,在自由竞争之下,就会有成有败,有先有后,就会慢慢产生不平等。那么到底是自由优先,还是平等优先?所谓平等到底是起点平等还是结果平等?这就是选择之难。是说话技巧更重要还是内心真诚更重要?教导说话技巧的黄执中老师认为如果一定要选,当然要选说话技巧。没有技巧,你可能出乎真诚地伤人至深;而有了技巧,哪怕面对的是敌人,敌人也可能不好翻脸不认人。孔夫子肯定不这样认为,他老人家认为,巧言令色,鲜矣仁。再回到价值问题上来。价值上的明确排序很重要,我迷恋成功学的那段日子,研读安东尼.罗宾的课程,最受教益的内容,就是他教导他的读者,听众要反省自己的价值观,要认识到价值排序上可能存在的问题:譬如一个人将冒险与安全都排在自己价值观的前列,相距不远,这就很成问题,因为冒险与安全存在内在的矛盾,冒险相较不冒险,总会增加不安全。当然也许这样列的人是想着要准备周全,这样就能相对安全地冒险,而不是鲁莽地行事。以上这个例子,是矛盾比较明晰的情况,有些情况则不那么明显。我们觉得可以鱼与熊掌兼得,但有时在各种限制条件下就是不行。我想起了巴菲特的建议,列出你最重要的事业上的五个目标,以及相对不那么重要的二十个目标。然后,听取建议者以为是首先实现五个目标,再兼顾那二十个目标,但巴菲特说不然,真正要做的是专心于那五个目标,并且拒绝把时间用在那二十个目标之上。我看过类似的教导,我记得是刘润老师的课程,刘润老师举的是乔布斯的例子,他开发产品,制定战略,首先让部下提出100个重点,然后开会,将其缩减到75个,再是25个,再是10个,再是5个,再是1个。认为重点就是有一个,他所代表的苹果公司,好像也确实以设计极简而著称。如果说有人做了理论总结,我记得是《高效能人士的执行四原则》
第一个原则就是聚焦最重要目标。论证这一点的时候,给出过相应的数据,一个人制定的目标数目与其实现的目标数目常常成反比。制定目标数实现目标数1-21-23-516-91>100当然有时从数目上看不出差异,反而制定了很多目标,也实现了很多目标,但是效益上差距显著,原因是制定的是鸡毛蒜皮的目标,是非常容易的目标,这样的目标实现得哪怕多,也其实无甚大用。我听万维钢老师讲很多时候,一个人的工作时间被浪费了,讲的也是类似的道理,如果工作的时候采用多进程,在多进程之间切换,熟悉,就会浪费许多时间,而导致效率低下。所以,李源老师谈时间管理,选择了柳比歇夫为代表。重要的原因是他把时间管理这样复杂的事情用时间这个单一变量来整合起来。如果一件工作重要,那么分给它的时间就多,就分配效率最高的时间段,如果一个工作不重要,就分配的时间较少。如果把金钱作为人生成就的衡量物,就将赚钱的时间凸显出来等等。我觉得有启发,尽管创造性的工作很难预估时间,所以才需要特别突出出来,有时甚至是不惜一切代价。这些智慧,其实我们也并不陌生: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纲举目张;要抓住主要矛盾,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样做,有些走极端,容易忽视消极目标---我们不想失去的东西,譬如再拼死老命忙事业的时候,真的拼掉了老命,这时候留给他人教训----身体健康是1,其他都是0。但有时,身处激烈竞争的领域,想要获胜,有时没有办法,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只是我们也许可以不选择那样的领域,也不选择一定要成为通吃的赢家,而是可以选择更有掌控感的领域,可以选择与赢家建立同盟等等。当然,有时候是没有办法的,在小说故事里尤其如此,不然怎么吸引读者,让读者不能自拔呢?故事里的主人公总是富贵险中求,挣扎在阴谋诡计之中,奋斗于生死存亡之际。像我喜欢看的玄幻故事流,最重要,最有价值的宝贝,功法,都往往是生死攸关的事物,增强自己对他人的杀伤力,提高对他人攻击的防护力。没有一两个杀人盈野的大杀技,都不是故事的好主角。价值的主次排序是重要的问题!什么是更重要的?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现阶段最重要的?现在,我最应该做什么?这些不是哲学思辨,而是人生实践中非常有用的指导问题。当然,一定程度的,提前的,深入地哲学思辨对于我们给出更好的答案是有必要的,甚至说我们能否知道什么是更好的答案,做一些思索都是必要的。
扯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交代我读《六块价值牌》,想解答的问题:1,如何给价值进行排序?2,价值是如何产生并坚定的?3,如何面对价值问题上在主体,时间以及取舍上的冲突?找相应的图片的时候,看到一篇关于这本书的书评与总结:《六块价值牌》:价值定级与分析我摘录其中不错的内容:1,六块价值牌:价值定级与分析用思维设计价值,让思考更有价值。2,图示、标示给大脑留下的印象更深,更容易被我们理解和记忆。3,在德博诺的价值三角形的图示中,我们可以对各个价值牌进行定级,这样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可以进行推导和计算,将感知的价值尽量进行更加细致和理性的分析。✎4=强大的价值;✎-4=强大的消极价值;✎3=健全的价值;✎-3=健全的消极价值;✎2=微弱的价值;✎-2=微弱的消极价值;✎1=渺茫的价值✎-1=渺茫的消极价值4,价值定级和审视为我们提供了概要,可以和六帽中的黄帽结合,然后和红帽分类、定级、投票、筛选优先选项组合使用。如果是小组讨论或者是引导战略会,可以让个人先分别绘制各自的价值三角形,然后比较、探索、汇总、综合大家的意见,或者充分分析各自价值审视背后的深层原因,这样会为价值探讨提供更清楚、更高效的基础。5,该读哪所中学?
上图为针对A中学的价值三角形的定级打分
上图为针对B中学的价值三角形的定级打分作者:王琼输出的力量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9a6b0db34e2e-------------------------上文作者,在文中自称是“德博诺中国的首席讲师”,我之前在《什么是模型思维?》一文搜索资料的过程中看到过他的名字,我喜欢他的输出态度!什么是模型思维?从他的文章中,我了解了不少六块价值牌的内容:1,德波诺从六个方面来考察一件事情,一个决策,一项选择的价值。这六个方面分别是:银牌:从隶属的群体利益的角度---家庭,企业,单位等;钢牌:从质量的角度;金牌:从个人或人类利益的角度(极小与极大);铜牌:从评价者的感知的角度;木牌:从环境的角度;玻璃牌:从创新性的角度。2,重要的是价值之间的比较是不同选项之间的权衡,为了权衡提供了分级系统,为了平衡主体,引入了不同人的不同打分,从而可以进行中位数选择。并且可以区分权重---既包括在价值牌分值上的权重,也包括不同打分者的权重。这里首先说说为什么是中位数选择,而不是平均值选择?因为如果是平均值选择,则打分者可以策略性打分,如果我理想的打分是2,我又能预见他人打分会较高,那么我就打分为0,这样平均下来,反而更接近我理想的打分,这也是为什么在公共表达中,如果只看声音的强度,那么极端者就影响深远,也是为什么在对抗中选择极端表达容易影响群体走向;以及为什么嗓门,喇叭很重要,为什么坚定的少数派关系重大。而选择中位数,则更可以促进如实表达,而不用策略性表达。再说说权重问题,这个非常有意思。1,我想起了《六人行》那著名的表白,“她什么都好,可惜她不是瑞秋!”爱情的感觉有时难以容下理性的计算。感觉那么强烈,成为了必须的条件,这就是所谓的一票否决权。此其一;2,基本权利不可侵犯,其实是为了长远的利益。譬如私有财产权等等,如果可以凭借投票的多数原则来侵犯,那么大家都可以投票分了首富的财产,而人人都将没有了积蓄的冲动,因为财产不安全。最后,只能是极低的财富水平与彼此的相互伤害。当然,现实历史中并不是如此,存在着许多例外,曾经走过通往奴隶之路。而且现实的原则也没有如此理想,真正的元规则是暴力最强者说了算,你不让其说了算,它让你没有说的机会,它可以当方面做主。好在,如果人不组织起来,个体的伤害能力在没有工具的情况下也差不多。而人比拼组织能力,为了更多数人利益的理念(让多数人相信),也可以获得更大的力量。3,作为个人决策的依据,要选择信任的人参与自己的决策。《信任的速度》强调信任来自于诚实,动机,能力与成果。找来利益一致的伙伴,同时又不能太利益相关,要相信有能力的专家,还要让意见不同的专家相互之间进行友好的意见交换,最后要自己做综合。4,拍板者,能够做到权责对应就很不错拍板的人承担拍板的荣光与罪责,而不能只是荣耀归于自己,责任归于他人。当然,现实中这也是问题。既有敷衍塞责的问题,也有官僚懒政(害怕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问题。可以参考《议事的科学》以及《利益攸关》这两本书。但总之,数字化后,可以让人的思维更加精确,也可以方便将不同的人的意志整合起来。当然,这种整合还是有限的,就在于不同的价值可以归一吗?现实中都用金钱的度量方式进行度量,尽管也已经很成问题。马克思用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时间来作为商品背后价值的度量。但我们知道知识,科技的力量,不同人同样的时间并不是等价的。但现实中只有妥协再妥协,生命无价,但保险会给人的生命定价,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也同样是事实。综上,从王琼的文章我看出,对于我感兴趣的三个问题:1,如何给价值进行排序?2,价值是如何产生并坚定的?3,如何面对价值问题上在主体,时间以及取舍上的冲突?作者考察了已产生的价值结果,拓宽了我们对于价值的感知范围,但并没有就其产生的动力学进行探讨。对于1的问题则是将价值的排序问题转换成价值的比较问题。期待着利用创新的能力实现价值的两全。给出了较为可行的对于3的问题的答案,通过价值的定级打分,加权计算来实现化解冲突的目的。当然,当我们再进一步考察,会发现这样的方式其实也是来自于价值的共识---尊重利益攸关者,信任的人,尊重他人的基本权利。而这些被我们当作不言自明的道理。也许我真正想问的是:如何确信自己理性上认知的价值就是自己身心体验深信的价值呢?就代表着这个世界的正确之路呢?也许这个问题就是错的,并没有所谓价值的正确之路,只有实现价值的正确之路,荒谬错误的价值追求会被世界所教育---当追求要凌驾于他认知上的价值,必然受到他人的抵抗,然后损耗能量,引发冲突,哪怕一时得逞,也会被人心怀怨怼,怀恨在心,图谋报复。达里奥探讨他的原则,谈论其方法论,但从来不谈论具体是什么目标,应该设立什么目标,那是某个人自己的责任。找寻到自身追寻价值的方法,我想也许不全在思索,也在学习,实践,体验,也在对自己诚实,保持谦卑,认识到某些问题没有终极的解答,需要随着当前科学理解,随着对自己的明心见性中慢慢体悟。
而且很可能没有终极答案,价值确立本身就受制于人肉身的脆弱,软弱---我想到的就是上瘾现象,吸食毒品的人,当毒瘾上来的时候,找到毒品就成了最有价值的事情。而且,最重要的,也许认定一个价值,在追寻过程中就挺耗费心力了,无缘再想其他---这里又是两条路:第一条是想清楚再走避免登上了顶峰,爬错了山,上了屋顶,搭错了梯子---主要是相信人生命的有限性,但对于人的潜力倒是不怀疑,问题是后者其实颇为可疑,小时候想着高考填报志愿是填报北大还是清华呢?长大了发现原来是想多了。这条路强调执一而终,以终为始,想象自己将死,如何才能无悔一生。第二条是相信生命自有其逻辑凡事不经不知难,不知香,没有做到的,就先别鄙视,也许先做到了,再做出云淡风轻,更合适。譬如对于功名利禄,首先不要不屑,先达到很高的高度,拥有了功名利禄,再看轻不迟,这样才有说服力。这样做,很可能是适人之适,而不是自适其适了。人要有被讨厌的勇气,在自己权利范围内,要追寻自由,有时甚至要突破极限与边界去追寻自由。哪条路更好?我没有答案!对自己诚实,慎思明辨,我能想到的也就是这样的抽象的安慰了!-------------------以上是阅读原书之前的思考与调研,接着写写读了书后得到的收获,准备用标题的方式来表达:1,提醒我们太容易用批评的眼光看待他人的意见,而鸡蛋里挑骨头其实不难。能够沙中淘金才不容易。所以作者提醒我们,我们本能使得我们对于危险敏感,而不是对价值敏感。如果说思考帽的话,我们太习惯戴上黑色思考帽,而对于黄色思考帽则戴的太少。作者这样说:如果参与创造性工作的人没有养成“对价值敏感”的习惯,那么创造性努力就是浪费时间。价值并不总是显而易见的;价值并不总是近在眼前的。有时突然的顿悟会让你看到想法的价值。2,正式刻意地做某事也许不同于你相信你会做。这又让我想起了《众神世界》里关于是否懂得一个道理的验证标准,不是嘴巴上说知道,而是行动上依此道理行事,不这样做就感觉不舒服地地步,才叫懂得那个道理。想当然都是很容易的,在标准检验下能够优异才是真的优异。3,对于价值排序的建议:a在某种程度上优先考虑的事情取决于环境。在更大的程度上它取决于所涉及的价值的程度或者大小。b至于道德价值,不论条件如何,不论放弃它你能得到什么,你都要坚持它。对道德和伦理的考虑一直难以量化。简单凭经验的办法是,不要做任何违背你个人道德和伦理价值的事。如果你的个人价值变成了“逃避惩罚”,事情则复杂多了。c你所能做的最佳选择是一清二楚地列出发生冲突的价值,然后看看是否有某项比较优越的价值会影响你的选择。如果没有比较优越的价值,那么根据你对事情可能结果的看法在价值间做选择。d如果你正在和他人合作,你首先要寻求对已经确定的价值达成共识。然后你可以征求他们对办法的建议。e遇到价值冲突,最佳办法不是做简单的选择,而是尽力“设计”一个办法。4,如果原因无法排除,也许有必要搁置原因另行“设计”一种办法。设计有两个要点:1,尝试设计一个办法总是值得的;2,得到满意的设计并不总是可能的。设计要求创造性思考和水平思考。也许需要拥有新观念,或者至少要修正传统观念。设计时还需要探讨选择性和可能性。设计并非是对“现存事物”的一种折中修改。修改通常站不住脚,也不充分。设计要求在设计阶段创造及探讨想法,然后才能用于解决价值冲突。5,价值有多大?价值有多大意义?并非所有的价值都相等。一些价值比另一些价值更大,更重要。然而实在没有一个适当的词形容价值的“程度”或“大小”。你如何量化利益?如何量化风险?你可以量化某类价值,通常是成本,但你无法量化另一类价值,你如何做决定?之前的内容介绍了价值的分级系统:✎4=强大的价值;✎-4=强大的消极价值;✎3=健全的价值;✎-3=健全的消极价值;✎2=微弱的价值;✎-2=微弱的消极价值;✎1=渺茫的价值✎-1=渺茫的消极价值这里渺茫指的是某事发生的可能性极小。其价值本身实际上也许很强大,但是其发生的可能性极小。这种价值简直不大可能产生。你一旦学会并内化价值的各个等级,就会立即进行某种评估。这个价值有多大?有些时候容易评估,但在其他时候需要更认真地思考价值。价值的“等级”迫使我们更加清楚地思考我们遇到的每一份价值。6,利益指的仅仅是关系中的价值,即对我或我的组织而言价值是什么。而“价值”一词的含义则更广,除了关系中的价值以外,还指内在价值,潜在价值,甚至是未发现的价值。寻求利益是一项非常以自我为中心的练习。寻求价值则更加客观,这里的价值是什么?而不是对我而言价值是什么?这意味着我们要花更多的工夫去发现全部的价值。决定涉及许多因素,包括战略、政策、成本、资源、人物、风险评估、选择和文化。风险分为多种等级:a 这到底能不能做到?b 我们能做到吗?c 我们能以可以接受的代价做到吗?d 它在市场上能行吗?e 潜在的问题是什么?f 对手会做何反应?大多数决定都是根据“适合”观念做出的a 这适合我们的“风险”文化吗?b 这适合我们的结构吗?c 这适合我们的资源吗?d 这适合我们的战略吗?e 这适合我们的职业道德吗?f 这适合我们的预算吗?在决策中似乎会出现5种因素:1,全面检查各种选择的价值;2,全面检查各种选择的消极价值;3,风险因素;4,与组织或个人的匹配程度;5,所涉及的人物。7,价值的某些来源显而易见,其他的除非我们习惯于寻找他们,否则不易察觉,作者列出了下列不太明显的来源和种类:a 沟通价值b 许可价值c 必由之路价值d 本领价值e 催化剂价值f 增强剂价值g 加速器价值h 解决问题i 消除瓶颈9,价值三角形的思考顺序银,钢,金,玻璃,木,铜10,价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