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村‖登上狼牙山/陈凤海
编辑亚静
登上狼牙山
文/陈凤海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5个战士一边痛击追赶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这是我在读小学的时候,从语文的课本《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中读到的一段话,也让我从课文中了解了五位壮士的英雄事迹。时至今日,他们舍生忘死、震撼人心的故事仍记忆犹新。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在我的心里就萌生了有机会一定去登狼牙山,寻找英雄的足迹。
初夏的一天,在三位好友的陪伴下,我们驱车前往狼牙山,了却我40多年的心愿。
狼牙山位于河北省易县西南部,海拔1105米。因其山势险峻酷似狼牙,峰顶直刺云天,故称狼牙山。车辆在易县的高速口驶离高速后,我向往的狼牙山也就映入我的眼帘。大约行驶10分钟,就到了狼牙山的山脚下。此时,停车场几乎停满了大大小小的车辆,看着游客的穿戴就知道,大部分人都是以单位的名义组团来到狼牙山,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接受心灵洗礼。
据导游介绍,抗日战争时期,狼牙山是著名的抗日根据地。1941年9月,日军华北方面军调集了7万余人的兵力和飞机、大炮,向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发动秋季大扫荡。其中,3500余人分多路向河北省易县狼牙山地区扑来。9月25日,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第1团第2营第7连担负了分路掩护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的任务。7连6班的5名战士,担负了阻击一路有500多日军的追击任务。他们利用山区的有利地形,采取节节阻击的战术,没有损失一人、一枪,就出色地按时、按地点完成了掩护任务。
完成任务后,正当大家准备循着大部队的转移路线归队时,刚刚走过岔路口的班长马宝玉,站在岔路口旁犹豫了。副班长葛振林看出了班长的心思,主动说:“班长,你就下决心吧!”看到同样是共产党员的副班长也支持自己的想法,马宝玉就果断地说:“同志们,转移队伍中,绝大多数是根据地的人民群众,男女老少,肯定走不快,如果让鬼子跟着咱们追下去,人民群众就危险了。”
3名战士对当地的地形都很熟悉,他们心中也都十分清楚,这个岔路口有两条路,一条通向山区的纵深之路。走这条路,会让尾随而来的鬼子威胁到转移中根据地军民的安全。而另一条通向狼牙山的主峰——棋盘坨,这是一个三面绝壁、一面陡坡的孤峰、绝地。面对选择,他们毅然决然地向班长表态:“班长,你说怎么办,咱们就怎么办!”就这样,在共产党员马宝玉和葛振林的带领下,6班的5个人,毫不犹豫地掉过头来,向着狼牙山的主峰——棋盘坨攀去。
为了吸引敌人,5个人边撤边打,给鬼子造成前面不远就是我领导机关和人民群众的感觉。于是,500多名日本鬼子,在一名大佐的率领下,紧追不舍地一步步爬上了陡峭的狼牙山。
经过5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在毙伤90多名日本鬼子后,5个人已经退到了棋盘坨。没有了子弹,他们就利用险要的地势,用石头抗击日本鬼子的进攻。最后,连山顶的石头也全扔光了。
5个中华民族的优秀男儿——共产党员马宝玉、葛振林,壮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当着一步一步爬上来的日本鬼子的面,砸碎枪支,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毅然跳下了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光荣牺牲。葛振林、宋学义挂在悬崖的树上身负重伤,被老百姓救出,侥幸生存。
进入狼牙山,有两个办法可以到达山顶,一种是步行,沿着石阶或人工搭设的台阶登山;一种是乘坐缆车,我毫不犹豫地选择步行登山。
开始登山的时候,因为体力充沛,步伐很快。可走着走着,向上的山路越来越陡峭,我的体力渐渐不支,喘着粗气,每走10分钟左右就得稍作休息。在休息的时候,我就在想,当年通向山顶的仅是当地老百姓上山砍柴或打猎踩出的羊肠小道,多数地方是没有路的。五位勇士带着枪支弹药,一边打击日军,一边向上攀爬,困难程度可想而知。每每想到五位勇士舍生忘死的壮举,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我的身上就有了继续登山的勇气。沿途经过石门阻击战、阎王鼻子阻击战和棋盘陀阻击战等遗迹的地方,我都会停下来,仰视五位英雄的雕像,并面向五位英雄的雕像深深地三鞠躬。
大约两个小时,我终于登上了狼牙山,登山了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纪念塔前的“英雄路”是在狼牙山五勇士壮举75周年之际落成。共五阶107级,第一阶19级、第二阶41级、第三阶9级、第四阶25级、第五阶13级。寓意是1941年9月25日七连六班五位战士与日寇顽强战斗、血战到底的英勇事迹,弘扬五勇士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主义精神。
站在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望着五位英雄跳崖的地方,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当年,为了赶走日本侵略者,为了打败国民党反动派,为了建立新中国,有无数位革命烈士和狼牙山五勇士一样,坚定理想信念,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国家的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的幸福,才使得祖国的山河秀丽壮美,风光无限。中华民族正是有了一代又一代层出不穷的民族脊梁,才会在中国革命史上书写了一页又一页的光辉篇章,也才会有今天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
作为后来人,我时刻告诫自己,永远都不要忘却历史,永远都不要忘却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
作者简介:陈凤海,笔名海风、晨风,男,1964年生,吉林长春人,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爱好读书、新闻写作、古典诗词、现代诗歌和摄影,著有新闻作品集《平凡岗位写劲歌》和诗歌作品集《海风诗影》。近年来钟情于诗歌和散文创作,作品散见于《中国兵工报》《吉林工人报》《吉林农村报》《今天》《长春日报》《江城日报》《吉林农村报》《通化日报》《咱们村》《暮雪》《诗天子》《东北作家》《当代名人》《城市文学》《世界诗人》等报刊和网络平台,偶有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