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直想再来一次仁川登陆,但志愿军不是人民军
美军利用自己的海空优势,实施敌后登陆作战,将对手分割开来,分别进行打击,这是二战期间就已经逐步形成的战略思想。不仅在欧洲战场成功付诸实践,在亚洲战场上也曾经考虑过用类似的方式,也就是由美国武装起来的国军和美军混编,从珠三角登陆,席卷北上,同时在山东半岛实施登陆作战,横插过去,将在华日军拦腰斩断,先消灭华南地区的日军,再消灭华北地区的日军。
这个方案是史迪威提出的,他还要求山东地区的八路军部队配合美军登陆作战,山东八路军也确实进行了相关的演习。而陈纳德给罗斯福出的主意是直接轰炸就可以了,成本更低,而且更容易见效。史迪威和陈纳德争执不下,美军此时的战略重心还在欧洲,也没有最后做决定,史迪威被调回国内之后,魏德迈为人谨慎,没有再多提这个方案。最后是苏联出兵东北,美国投下两颗原子弹,日本投降,战争结束,这个计划胎死腹中。
到了朝鲜战争爆发之后,南朝鲜军迅速溃败,朝鲜人民军急速推进到南部的釜山一带,战线过长,兵力不足,加上前期的战斗损失,逐渐出现颓势,麦克阿瑟敏锐的发现了人民军后方空虚的弱点,于是决心在仁川登陆。人民军在仁川附近仅有千把人的部队防御,所以美军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击溃了人民军守备部队,成功登陆。
不能不说,麦克阿瑟这一手非常老辣,一举扭转了朝鲜战场局势,人民军主力被切断了补给线之后,迅速溃败,残余部队转入游击,美军和韩军则开始席卷北上,一路追击,朝鲜人民军和领导同志也逐步北移到了中朝边境地区,美军最近时距离鸭绿江已经只剩下十公里的路程,前锋部队甚至已经到了鸭绿江边。
虽然麦克阿瑟骗过了朝鲜同志,但这点技俩显然骗不过战争经验丰富的中国领导人。早在朝鲜人民军一路高歌、狂飙突进的时候,中国这边的最高统帅部经过综合各方面情报分析,就已经得到了美军有可能会选择仁川作为敌后登陆点的结论,并将这个分析结论通报给了朝鲜同志,但朝鲜方面对这个情报不够重视,并未抽调兵力加强仁川地区的防御,才让麦克阿瑟一举成功。
正因为有这个经历,所以志愿军入朝作战之后,尤其是经过前两次战役之后,战线不断往前推,逐步深入到朝鲜半岛的南方,第三次战役不仅越过三八线,而且逼近了三七线之后,朝鲜人民军强烈要求志愿军继续前进,但彭德怀认为志愿军补给线已经太长了,继续往前推进,有可能会将蜂腰部的软肋暴露给美军,有可能重蹈人民军覆辙,所以坚决拒绝继续南进。电报打回国内,毛主席也回电支持了彭总的意见。
到麦克阿瑟离任之后,李奇微接替指挥,第四次战役中志愿军开始将战线后撤到三八线附近,补给线缩短,在朝鲜的兵力也多,已经达到了六十多万人,美军自然无机可乘,也就没有办法找到薄弱点进行敌后登陆作战了。一直到相持了一年多之后,艾森豪威尔上台之后,才又企图故技重施,再来一次仁川登陆,彻底击败志愿军。
但这次美军的意图暴露过早,被中国方面识破,早早部署了防御,并且将本应轮换回国的部队暂时留在朝鲜,加强西海岸防御,并且特别任命时任志愿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邓华将军兼任西海岸防御总指挥,并任命三十八军军长梁兴初为副总指挥,就是出于对西海岸防御的格外重视。此后,志愿军始终在西海岸地区保持强大兵力,随时准备歼灭来犯之敌,美国人找不到机会,只好就此作罢。
到1953年时,中朝联军的兵力已经达到一百多万人,专任西线防御的就达到了五十多万人,这自然更让美军无机可乘了。毕竟美军和联合国军此时在朝鲜满打满算也就是二三十万人,即便是利用其海空优势强行登陆成功,在志愿军如此密集的兵力配置之下,也只有被就地消灭的结果,不会有任何其它可能,美军只好逐步放弃了这个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