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那些事儿
我们都知道写作越来越重要,可以说这是个全民写作的年代,作者甚至多过读者。
这不是万人过独木桥,而是看谁能走得更久,不需要挤,时间自然会淘汰大批人,剩者为王。
写作路上总会碰见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变现问题、定位问题、家人不支持、看不到希望,还有写着写着就写不出来了。
遇到卡壳写不出来的时候,该怎么办呢?有人问唐家三少。
他的回答是先冲过去,不管好不好,或者跳过去,把后面写完再回头填补这块。
也有人曾问海明威,当你写不出来时,你是怎么做?
海明威说,多出去走走看看,让自己休息一下。写得好其实并不难,精简你的所见所闻,并保持余生都需要创作,你的精力才是重要的,至少要把走马观花的东西作为创作的开始。”
没东西可写,觉得能写的素材都已写过,我两年多写了有六七十万字 ,时常也会有这感受,把身边接触到有故事的人,值得可写的人都已写过,有种被榨干掏空的感觉。
这时候,我的办法也是多走出去,结交新的朋友,去感受不同的环境。最近,我参加了武汉的文友聚会,安徽芜湖小荆山之行,每次出行,我可以至少写上三篇。身体和灵魂至少有一个在路上。
若能写得快,就更有优势,当其他文友还在路上或刚到家时,你的文章就出炉了,你自然会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以及老师们也会转发支持,谁不喜欢积极努力的人呢!
这次芜湖小荆山之行,共写了三篇,其中还有关于芜湖名作家谈正衡的讲座内容整理。同去的几个文友发来信息:你真是有心了,这样的人想不成功都难呀!
其实我能记住那么多,是因为我认真听课,认真做笔记,并且用手机录音了,写之前一天,吃饭干活回放听了两遍,谈老师还提到了很多诗词,奈何我对读词不懂,即便是听了,还是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写。
旅行,聚会这是突破瓶颈期,积累素材最好的方式。
我的好友成悦,她上月去了四个城市就写下了15篇游记,她计划把这些相关的游记打印出来,或者做电子书整理收藏。
如果一直闷在家里,哪来的这15篇呢?多出去看看,走走,放飞自己的灵魂,去体验不同的风俗民情,关注不同人的生活状态,观看当地的名胜古迹。
作为一个写作者,你生活中的每一瞬间都要为写作考虑,你要比其他人更加留心,要及时记录下有用的素材。
不管是出去聚会、聊天还是旅行,随时随地先记录些灵感概要,就发在朋友圈或者微博。待回家后,趁余温未退,就赶紧整理成文。
过了几天感觉淡了,反而不想再写了,或者是看到同行的文友,把该写的都写到了,觉得没有再写的必要,就这样有了懒惰的借口。
记得在武汉时,叶倾城老师强调,一个写作者要保持一定的社交,不要孤独。人类是群居动物。有的作者没有张爱玲的命,有了张爱玲的病。但是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以及《半生缘》,都是在社交里发生的故事。
我们要保持社交,勤于练笔。
有学员问,只读不写,到一定阅读量再写怎么样?我当然是劝他早写早受益。
当你是一个作者的时候,你会带着写作的目的去阅读,会有更高质量的阅读习惯,边读边写,无形中会受这个作者影响很大。
沉浸在阅读的氛围中,自己的文笔思想会很靠近作者,自己读的每个字都会成为自己的素材。
千万不要想着,我读够了再写。读固然重要,敢于下笔写更重要,只有在真正实践去写才会有更好的进步。才知道自己到底适合写什么,自己擅于写哪块,文笔都是锻炼出来的。
著名作家余华说,写作最大的诀窍就一个字 “写”。
当你坚持写上50万字、100万字,你再回头看看初写作时的文章,你自己都会觉得看不眼,怎么是这样稚嫩拙劣?你甚至怀疑那不是你写的。
当没有大量稚嫩的练习量,就没有后面的驾轻就熟。文字是一匹野马,我们要驯服它,这就考验作者的功力,而功力不是一蹴而就。
任何名家的初稿都是臭狗屎,只有在大量练习的废稿中,才会有提炼出精品的可能。
可不要想着几篇就成名成家,写吧!你所写下的每个字都是属于你的财富。
实践出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