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尖子班竟有37人考上清北,班主任提出5点忠告,家长值得了解
国内知名教育节目《读书》曾邀请来一位刷爆朋友圈的班主任老师,他的名字叫王金战。这位班主任之所以受到邀请,是因为他所带的人大附中高三毕业班,在2003年时总共有49人参加高考,其中竟然有37人考上清华北大,其中10人更是拿到了世界名校颁发的奖学金。
更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个班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非尖子班,那些曾经在班级里学习倒数第一的学生,在他手中竟摇身一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学霸,顺利考入北京大学。这位班主任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在这次采访中,王金战终于揭晓了他带学生的秘密,也向外界关注此事的父母们透露了,如何让孩子更优秀的5点建议。非尖子班竟有37人考上清北,班主任提出5点忠告,高三家长要了解。
01孩子需要自信,但自信的培养不只是鼓励
在王金战看来,孩子学习成绩优秀与否,其实和孩子的自信程度成正比。如果孩子习惯性认为自己的成绩属于中下游水平,那么这种意识会逐渐根深蒂固,成为成绩提高的一大阻碍。哪怕父母一再鼓励孩子,让他们要相信自己能考第一,通常也起不到效果。
所以,无论是老师也好,还是家长也罢,首先要解决的其实是孩子的自信问题。但是,孩子的信心并不是单纯靠鼓励就可以达到的。最先要做的,其实是帮助孩子释放压力。当孩子考不好时,父母要学会勇于和孩子一起承担结果。宽慰孩子没考好,其中也有父母的责任,不要一味地将过错推给孩子,那样只会给他们造成心理压力。
其次,父母要帮助孩子一起总结哪里是知识学习的薄弱环节,集中力量突破这些环节。并在改进和训练的过程中,给予孩子认可和鼓励。当再次迎来考试时,父母要将鼓励的焦点放在鼓励孩子放手一搏上,即便成绩没能达到预想中那样,只要孩子肯放手一搏便好。这样一来,孩子才能减轻心理压力,做到全力以赴地考试。
最后,每一次成绩有进步,或者某些题目从不会到熟练掌握,父母要做到心中有数,并且让孩子知道父母对他们的进步和付出看在眼中。这样一来,孩子才有表现的欲望和努力的动力。只要孩子努力,成绩就会一点点变好。最终,孩子从过程中获得了自信,这才是真正培养孩子自信的过程。从这一点来看,培养孩子自信的过程更像是在帮助孩子调解他们的身心状态,而不是动动嘴皮子、简单的鼓励而已。
02玩命学习不可取,重点在节奏
王金战还提到一点,那就是很多父母对孩子的“压榨”有些过了。在学习上想要变得更优秀,不是靠玩命,这一点并不可取。因为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他们学习久了会疲惫,甚至变得自我压抑。
所以,与其迫使孩子玩命学习,不如将重点放在孩子的学习节奏上,帮助孩子找到并培养出适合孩子的学习节奏。既能保持一定的紧张度又能更持久性,还不会真的压垮孩子,这一点很重要。可如今的父母在为孩子安排学习时,要么节奏过度紧绷,要么节奏时松时紧毫无规律,难以让孩子的身心本能地记忆下这种节奏。
03用脑子主动学习的成效远比被动应付式学习要好
很多孩子学习“不走脑”,这其实也是很多父母需要帮孩子纠正的地方。父母要帮助孩子寻找学习的规律,教会孩子如何利用规律去思考、去记忆,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自然而然的学会了“动脑子”。
此外,在用脑学习的基础上,父母还需要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精神。所谓的主动学习,就是让孩子熟悉他们要学习的内容和考试的题型、范围。在这之后,父母要试着与孩子一起订立学习计划和节奏,这样一来孩子便会慢慢承担起学习的全部过程,从被动化作主动。
04成绩要就事不就人
除此之外,无论孩子考试成绩怎么样,沟通时都要就事不就人,这一点很重要。比如孩子考不好,不能说“你怎么这么笨”,这就是在针对孩子本人发起“攻击”,这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同时伤害到孩子的心灵和自信。
即便孩子考不好,可以批评孩子:“这次的成绩,说明你最近一段时间有些松懈,没有像之前那样努力、认真,下一阶段学习和考试,要重视起来,不能再掉以轻心。”这样一来,孩子原本紧张的情绪会放松下来,就不容易疲惫,而且会更容易投入到新的学习、复习中。
另外,在夸奖孩子时也要就事不就人。可以夸奖孩子:“我能看出,你最近真的很努力,尤其某某某这些难题,你一道都没有做错,可见你付出了辛苦。”说完这些,还可以给孩子一个拥抱,或拍拍孩子的肩膀,抚摸一下孩子的头发。
这种从父母的肢体语言中,自然流露出的包含有父母对孩子爱的鼓励方式,会令孩子感觉舒适、享受。更重要的是,当孩子习惯了荣辱只与努力挂钩,而不是与所谓的智商、人品挂钩时,孩子就会更放松,而不是时刻处在对结果好坏的紧张中。
05为值得守护的人学习,而不是为他们自己
最后一点,王金战表示孩子学习很少是为了他们自己。孩子努力学习,通常都为了守护值得的事情、守护想要守护的人而学习。所以,父母尽量不要说什么“你在为自己学习”,那样一来,很多孩子会感到委屈、抗拒,不想再去努力。因为,父母在无形中“剥夺”了孩子为之奋斗的理由。
所以,建议父母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让孩子明白他们的学习不只是为了他们自己,也是为了父母。这就要求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要处得更融洽,家庭氛围更包容,这样一来孩子更愿意为了守护这个家、守护父母而学习。
结语
最后,王金战提醒所有父母,孩子的成绩很重要,但孩子的心灵成长同样重要。而在与孩子的交往中,父母可以严格,但不要苛责。更重要的是,父母要做真实的父母,与孩子真实相待,而不是用大人的“圆滑”应付孩子。如此这般,孩子才愿意为父母努力,愿意以成绩回报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