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整形皇帝1111发《过敏煎》学习资料
著名中医祝谌予教授,创新的“过敏煎”方按西医辨病结合中医辨证,加味用药,治疗多种过敏性疾病,疗效颇佳。
主要组成为:防风、银柴胡、乌梅、五味子各10克,水煎,每日1剂,早晚服。
凡过敏试验阳性者,均可采用本方。
用药加减:
过敏性荨麻疹:属于风寒者,加桂枝、麻黄、升麻、荆芥;
风热者加菊花、蝉蜕、金银花、薄荷;
血热者加牡丹皮、紫草、白茅根;
热毒内盛加连翘、金银花、甘草、蒲公英、紫花地丁、板蓝根;
过敏性哮喘:常加莱菔子、白芥子、紫苏子、葶苈子、杏仁;
过敏性紫癜:常加藕节炭、血余炭、荆芥炭、茜草根、旱莲草、仙鹳草;
过敏性鼻炎:常加白芷、菖蒲、辛夷、菊花、细辛、生地黄、苍耳子、葛根;
冷空气过敏症:常加桂枝、白芍、生姜等。
过敏煎加味用于益气固表、散风祛湿、肝之阴血亏虚、血燥生风、阴虚风动、内风上扰、摇钟而鸣、过敏性鼻炎、咳嗽变异型哮喘。
【处方1】银柴胡(12g)、乌梅(12g)、防风(12g)、五味子(12g)、辛荑(12g)、牡丹皮(12g)、黄芪(15g)、白术(12g)、炙甘草(6g)。
【处方2】乌梅(15g)、五味子(12g)、柴胡(12g)、防风(12g)、白芍(12g)、钩藤(6g)、地龙(6g)、山萸肉(6g)、代赭石(6g)、前胡(6g)、甘草(6g)。
症状为鼻痒、连续喷嚏、大量清水样涕、鼻塞、临床多表现为咳嗽反复发作或持续不断,常在夜间或晨起发作或加剧,以干咳为主,时有少量白粘痰,偶伴喘息、胸闷,胁肋隐痛,咽干口渴,舌红少苔,脉弦细。患者多为过敏素质,既往常有个人过敏史或患有过敏性疾病,如荨麻疹、湿疹等。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舒张试验阳性。
本方证乃为肺、脾、肾虚,复感外邪的本虚标实之证。故治以益气固表,散风祛湿,柔肝熄风,肃肺降逆通鼻窍。方中银柴胡甘寒益阴,乌梅酸敛化阴生津,防风辛温散风祛湿,五味子酸温益气敛肺,黄芪、白术、炙甘草益气固表,辛荑散邪,通鼻窍,加牡丹皮清热凉血,从而使方药相合于病情。标本兼治,相得益彰。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乌梅能抗过敏,可以因为非特异性刺激,产生更多游离抗体,中和侵入体内的过敏原。牡丹皮能抗变态反应。兼脾虚者,加山药30g,茯苓15g,大枣6枚,兼肾虚者加淫羊藿12g,补骨脂12g,菟丝子15g。
刘秀林等用祝谌予过敏煎加味治疗过敏性鼻炎60例。药物组成:银柴胡12 g,乌梅15g,防风12g,五味子12g,辛荑12g,丹皮12g,黄芪15g,白术12 g,炙甘草6g,水煎服,1日1付。加减:兼脾虚者,加山药30g,茯苓15g,大枣6枚;兼肾虚者,加淫羊藿 12g,补骨脂12g,菟丝子15g。过敏煎是专家祝谌予的经验方,由银柴胡、乌梅、防风、五味子四味药物组成。该方药味虽少,看似平淡,但立方巧妙、配伍严谨。方中银柴胡甘寒益阴,乌梅酸敛化阴生津,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乌梅能抗过敏,可以因为非特异性刺激产生更多游离抗体,中和侵入体内的过敏原;防风辛温散风祛湿,五味子酸温益气敛肺。四药合用,有收有散,有补有泻,阴阳并调,验之临床,对过敏性疾病确有良效。根据过敏性鼻炎属肺、脾、肾虚,又感外邪的本虚标实之证,轻则以肺、脾气虚为主,重则及肾的临床特点,在过敏煎原方上加黄芪、白术、炙甘草益气固表,辛荑散邪通鼻窍,加丹皮清热凉血,抗变态反应,从而使方药相合于病情,标本兼治,相得益彰,得桴鼓之效。
李红涛等用加味过敏煎治疗30例慢性荨麻疹,处方:荆芥10 g,防风10g,银柴胡10g,五味子6g,乌梅10g,黄芪15g,白术10g,黄芩10g,甘草6 g。风寒者去五味子加桂枝、白芍;风热者加银花、丹皮、生地;气血两虚型:重用黄芪,加用当归、熟地;湿热型加土茯苓、生薏仁、苦参;瘙痒甚者加全蝎、僵蚕。1剂/d,水煎分2次服。连续服用4周为 1个疗程,根据慢性荨麻疹病因病机特点,认为慢性荨麻疹临床多表现为虚实夹杂证,或以实为主,或以虚为主。故在过敏煎的基础上加上荆芥、黄芪、白术、黄芩等组成加味过敏煎,其中荆芥芳香而散,气味轻扬,性温而不燥,以辛为用,以散为功,又入于血分,可发散血分郁热, 与防风配为药对, 相须为用, 共奏发散风寒、 祛风胜湿、 祛风止痒之功。黄芪性味甘、 微温, 归脾、 肺 经, 功能补气升阳、 固表止汗、 托疮生肌、 利水退肿, 白术性温, 味甘、苦,具有补脾、益胃、 燥湿和中的功效, 两药与防风相加,暗合 玉屏风散之意,使全方补泻, 固托更加有力。黄芩味苦,性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长于清肺、泻上焦之热,与白术共同清热利湿。全方加强了过敏煎的作用,共奏养血滋阴、益气固表、疏风散邪作用,更加符合慢性荨麻疹的治疗实际。
案1.
徐某,男,24岁。1985年1月30日初诊。主诉:哮喘20年,经常反复发作,曾与某医院过敏试验阳性,确诊为过敏性哮喘,经服泼尼松(强的松)、异丙嗪、氯苯那敏(扑尔敏)等西药罔效。每逢感冒后发作频繁,咳嗽不能平卧。胸透两肺未见异常。近1月来,咳嗽气喘、胸闷憋气加重。
舌质淡红、苔白而腻,脉滑小数。
【中医辩证】证属痰湿中阻,肺失宣降。
【处方】: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银柴胡、乌梅、防风、五味子、杏仁、百部、沙参各10克,葶苈子15克,甘草3克。6剂后,咳嗽减轻,胸胁舒适。余症好转。效不更方,原方13剂,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10克,1日2~3次,每次1丸。服完后,诸症悉除。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案2.
王某,男,26岁。1985年1月15日初诊。全身刺痒2年余,经某医院确诊为过敏性荨麻疹。诊时刺痒难忍,晚上加剧,划痕后2分钟起条状荨麻疹。色红,突出皮肤,伴见脘腹疼痛,时轻时剧,舌苔薄白,脉细数小弦。证属血燥受风。
【处方】:银柴胡、乌梅、荆芥、牡丹皮、白蒺藜各10克,五味子、防风各12克,炙甘草、红花各6克,生地黄、紫花地丁各15克。 12剂,水煎,早晚各1服。药渣以水2 500毫升浓煎,每晚洗浴,6天后症状基本控制,12月后告愈。
案3
魏某,男,26岁。1984年12月14日初诊。患冷空气过敏症2月。遇冷空气后全身刺痒。面部、手背、耳郭等皮肤发硬变厚,色红,早晚加剧,得温或在室内症状自减。诊时斑疹色红、质硬、状如云片,大小不等,大者10厘米×10厘米,小者如米粒,心烦不安,食欲不振,舌苔薄白、脉浮紧。
中医诊断】为此风邪袭表,血滞寒凝。
【处方】:银柴胡、五味子、乌梅各10克,防风、党参、地肤子各15克,桂枝、白芍各12克,红花、炙甘草、荆芥各6克,每日1剂,早晚服,药渣浓煎,晚上洗浴,6月后瘙痒明显减轻,斑疹基本消失,食欲已启,又原方3剂,隔日服以巩固疗效。2月后随访未见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