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李玉秀:深深的怀念

原创作者:李玉秀

图文编辑:阿拉善文化艺术传媒

《深深的怀念》

去年的这个季节,父亲啊!您修得了在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一切皆是勃勃生机的季节辞世!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永远的离开了您不舍的亲人!

——题记

一声咳嗽把我从沉沉的睡梦中惊醒,睁眼屋里微透亮光,翻了个身便再无睡意,这一声咳嗽在脑海里反复回响,定了定神,咳嗽声?这难道是……
这一声咳嗽,像极了我父亲的声音,我起身下床站立窗前,是谁发出了和我父亲如此相同的声音……?静谧清晨,空荡荡,没能看到走过的行人,零星点点,有几户人家亮着灯,时间是凌晨六点二十分,难道是我做梦了吗?
“每逢佳节倍思亲”!临近春节,近些时日里时常想起父亲,母亲,想起那慈祥,和善,刚毅的面容,想起那些令人难忘,回味无穷的岁月记忆。
父母在世,有人想,有人盼,有去处。每逢节假日都会带着那份满满的骨肉情分,拎着大包,小包,放下所有,满心欢喜的奔赴在父母身边,内心充满了踏实,幸福之感。
父母离去,无人想,无人盼,从此没了去处,空念人,空念物,心已空空!可谓是“父母在,尚有来处,父母去,只剩归途!”今生为人女儿再无孝敬机会!
父亲辞世近一年,去年的这个时间父亲健在,我和妹妹相约去看望父亲,给老人洗洗涮涮,擦灰扫尘,整理家务,想着尽可能的少留一些遗憾。怎奈父亲春节过后不长时间就不思茶饭,前后半个多月的时间,父亲便永远的离我们而去,享年90岁。
说来父亲也是修得好福气,无疾而终。走的干脆,安详!父亲生前曾说:“我将来不给儿女们添麻烦!”一如父亲刚直不阿的性格。
又是一年春节到,想念父亲,母亲,想您们啊!父亲,母亲!
想父亲,母亲这一辈子的坎坷人生路,想和不孝儿女们在一起温暖而又平凡的日子……
父亲十三岁失去了我的祖父,1960年和母亲从甘肃民勤历经艰辛一路逃难至内蒙阿拉善盟地区后转至洪格日鄂楞苏木巴音温都尔嘎查定居。
2006年秋父亲因一场急病,不得不告别他生活了45年的那片热土(洪格日鄂楞苏木巴音温都尔嘎查),当时病起突然,我哥(老大)连夜接来住进了吉兰泰盐场医院,记得我去看望父亲的时候,父亲全身发黄,身体消瘦,我很害怕,赶紧悄悄问我哥:“父亲这是怎么了,总不是肝有了问题吧?”他摇头说:“不是,做了肝功检查没什么大问题,就是沙粒型胆囊炎,胆管堵了,所以身体发黄。”我松了口气,一颗提着的心放了下来。康复之后,考虑父母年事已高没让再回牧区放牧,居住在了我哥家。
父母生育我们姊妹七个四男三女,在身边的只有我哥(老大),我排行为二,老三(弟)在牧区,老四(妹),老五(弟),老七(妹)居住在巴彦浩特,老六(弟)在乌海,这样老人的心也跟着分成了四大块,七小块,想想这块,念念那块……含辛茹苦养育子女七个,在身边的却只有一个,守着心中的念想,守着流水般的光阴,过着平淡的日子,从无怨言。
待到逢年过节时,子孙们从四面八方,一窝蜂似的飞回去围在父母身边。我看到父母脸上那刻满岁月痕迹的皱纹舒展了许多,似那菊花盛开,每根花瓣里都洋溢着舒心的笑意,精气神显得更足了,乐得是合不拢嘴,又是端馍,又是倒茶,又是做饭,又是炖肉,忙前忙后闲不住,尽享儿孙满堂,缠绕膝前的天伦之乐。这个时候,生活中所有的不快都抛之脑后了,有的是亲人们在一起的那种蚀骨亲情,踏实,温馨,幸福……
这样的时刻总是短暂的,第二天一个个全都各奔小家了,每一次离开时,父母总是语重心长的说:“回吧,回吧!回去好好上班,好好过日子!……”父母的眼眸里含满对子孙们的不舍,总是嘱咐了一遍又一遍,送了一程又一程!“进屋吧,父亲,母亲 !”“嗯,嗯,不急,不急!”挥手示意让我们走。
这样依依不舍的送别不知让父母的心痛了多少回,也不知道让我这个远嫁女儿的心痛了多少回。
记得有一回,乘坐班车去看望父母。回家的时候父母执意要送我出巷口至马路边,上了出租车行驶大概百米待我再回望时,父亲,母亲依然站立在路边,我看见凌风而立父母,父亲的衣角被风吹起,母亲的头发被风吹起……瞬间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
从此,往来“目送”的“那一幕”便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成了我每次回家的“伤痛”,也成了我日常生活中长长的“牵挂”,我知道,那是不舍的送别也是父母长长的期盼!
2016年,我的母亲因病医治无效辞世,我们沉浸在无限的悲痛之中。看着父亲高大,消瘦的背影,我的心在隐隐作痛,人们常说“小是夫妻,老来伴。”他们携手相伴56年半个多世纪,经历了坎坷人生,饥寒交迫,尝遍人生百味,熬到了现在的好日子,母亲却匆匆的走了。丢下了86岁高龄的父亲,他没有了“伴”,将要一个人依靠儿女走完他的余生,能挺得住吗?父亲可是母亲宠着过来的,他老人家是很随性的,我们能替母亲细心,周全的照顾好父亲吗?
身为儿女,我们有义务孝敬父亲安度晚年。母亲辞世后,父亲便跟着我哥住楼房了,一段时间后因父亲出入太过频繁,上下楼不方便,担心磕着碰着,遵照父亲的意思,便又搬回平房住了 。院子里有一块小菜地,夏天的时候种一些家常菜,父亲搭理得很好,浇水除草,乐在其中!
有一次去看父亲,一进院门就看见父亲背着手站在菜田旁出神的看着……“爹…爹…”父亲耳背连叫几声,父亲回头:“丫头来啦?”“嗯嗯,小白菜可长得真好啊!”“嗯,我都吃不完,你回的时候拿上些。”父亲颇有成就感的说。
坐在院子里聊天,父亲说:“唉!人老不中用了,常叫你们跑路!我也好的呢,不要挂念,你哄三月(重外孙女)也忙。”说着把目光投向菜田,我感觉到了父亲平日里的孤独寂寞,这块菜田替代了子女们的陪伴,内心充满了愧疚和无奈。人老有多难啊!本该有的陪伴也成了奢望!
2019年五月,父亲在我家住了两个月,这也是在女儿家居住最长的一次,以往也就一周或半月二十天就要回去,父亲的观点是“姑娘家不能常住”。也真是难为父亲了!现在想来这两个月真是多么的珍贵啊!
这两个月,有机会让不孝女儿弥补缺憾,给父亲洗衣,洗头,洗脚,剪指甲,吃饭尽量按父亲的口味去做。
有机会目睹重外孙女牵着老太爷的手到桌前用餐的幸福情景。
有机会陪父亲拉家常,过去,现在,将来……说到伤心落泪处,父亲的一句话郑地有声:“丫头,要挺起腰杆好好生活!”
有机会陪伴父亲游览贺兰草原,敖包公园,定远营,北寺,登上营盘山瞭望巴彦浩特全景,每到一处,父亲总是感堪的说上一句“变样啦!改革开放40年,巴音变化大!”
回想这些场景仿如昨日,而今,再也听不到了,再也看不到了!
深感,为人子女要做的就是趁着父母还健在,好好珍惜有念想,有来处的日子,多一些陪伴,少一些遗憾!不要应了那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
人生的路,慢长长,回想走过的路,细细品,慢慢悟!有些事错过了可以弥补,有些事错过了就错过了,再也无法弥补!
在这千千世界,茫茫人海中,总有一些相同的身影在你眼前出现,也总有一些相同的声音在你耳边回响!
父亲,您说的话女儿我记住了!
愿父亲,母亲在天堂一切安好!
我们永远怀念,父亲!母亲!

于2021年2月8日

李玉秀,退休人员,瀚海园读书会会员。喜欢阅读,喜欢在文字中寻找力量。往后余生,不图繁华,只求安稳,顺其自然。

★★ 平台简介 ★★

【阿拉善文化艺术传媒】是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文艺两新”合作平台,为《阿拉善文学》推选优秀作品及新人。该公众号不限年龄、地域,为文学、书法、摄影、美术、音乐等领域作家、艺术家、爱好者提供原创作品免费编辑、分享发布、推广展示等服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