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嘲菲律宾跳水队是炸鱼的人,你行你上?

最近刷微博、刷抖音的时候总是热血沸腾:我国的这些优秀的奥运健儿们也太棒了吧!中国队yyds!

微博@飘先生Pp

不过呢,尽管看我们的选手们在赛场上英姿飒爽的样子实在是自豪无比,但是总有一些小插曲,让小编看了就来气……

微博@香蕉没毛病

一方面,小编气不过这些营销号每年翻出别国选手表现不佳的视频来博流量,用平时天天拉踩男女明星的笔法拉踩他国奥运选手;另一方面,小编也气不过跟着群嘲的网友们。

比如说,首当其冲每年都要被拉出来遛一遍的“菲律宾炸鱼队”,就是一个典型的拉踩案例:

被调侃“菲律宾炸鱼队”的出圈动图

每个赛场上的奥运健儿,都值得被尊重。他们都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努力,带着自己祖国的荣耀和担当,站到世界的竞技场上。

群嘲他国选手的心理,到底是从何而来?

你行,你上?

我们嘲笑他国选手到奥运赛场上丢人,这种在别人身上找存在感的心理,实在是太为经典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了。

微博@环球时尚前沿

替代(displacement)作为一种弗洛伊德提出的典型心理防御机制,指的就是这种自己在生活里受气不顺心,将愤怒和不平转移到更弱的、不会还手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和物上的行为。

诚然,嘲笑别人社死丢大人,一瞬间自己能找回那么一点平衡感,找到一点“原来世界上不只有我一个loser啊”的快慰。

微博@Alatia

不过弗老也早就告诉我们了,替代作为和拒绝、压抑、投射等并列的无效防御机制之一,对于我们达到真正得到释怀、投入有益的生产生活而不自怨自艾的目标来说,是没有任何积极作用的。

毕竟,人家运动员拿着国家的补贴站上了全球的竞技场,成败也都有一个奥运选手的头衔,而嘲笑着别人的营销号和吃瓜网友们,生活中那些难题冲突、鸡零狗碎并不会因为别人跳水失败而得到解决。

知乎@小杰先森

更何况,这种看中结果而不看重过程的上帝视角,也在心理学意义上,构筑起一种对我们长远发展弊大于利的消极心理状态。

从认知行为的角度来看,我们的自我核心认知,会发展出很多中间的信念,用来解释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以及我们和世界、他人发生的互动,而我们每一次所作的解读,又会反过来加强我们的核心认知。

比如:

核心认知:我是不够优秀的。他人是虚伪的。世界是不安全的。

中间信念:我需要通过功成名就,来让自己在世界上安全,被别人尊敬。这样我才是有价值的。

偏差想法:我没拿到冠军,我被人嘲笑了,我简直一无是处,果然是个废物。

你们看,这样的逻辑链,只会造成两个结果,一是放弃,二是永远不快乐,怨天尤人。

如何不掉入无效防御和消极悲观的陷阱?

即使是没有名次,没有金牌,甚至表现差强人意的选手,他们拼搏的精神,和体育运动的竞技精神本身,都是我们需要去观察、思考和学习的。

更高,更快,更强

被群嘲的菲律宾炸鱼队,事实上的训练条件和运动员们的背景,我们真的了解吗?

微博@中国篮球

跳水皇后吴敏霞曾在采访中表示,菲律宾跳水队条件艰苦,首先受困于没有教练,跳水这种难度甚高的运动基本自学,其次运动员几乎没有条件全职封闭式训练,还需要打工维持生计。

尽管如此,他们坚持了自己的理想,在准备不佳的情况下依然勇敢完成了那一跳,这就是一种对于自己投入的努力的尊重,对于过程的认可。

曾几何时,我国也是那个“菲律宾炸鱼队”。在我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时候,唯一的一个运动员刘长春,经过了艰辛的海上航程,到了赛场才发现自己的技术和其他选手有多大差距,最终预赛就遗憾淘汰。

来自百度新闻

那个时候的我们成长到了今天,成为了金牌榜上名列前茅的国家,靠的也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动力,一往无前的积极态度,和每一个里程碑时对自己的肯定。

我们会发现,几乎每一个奥运冠军都会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他们走到最高的领奖台,靠的从来不是横向对比中对自己的否定,而是在自己的赛道上,对自我的不断超越。

微博@新浪体育

最好的自己

事实上,心理防御机制很多时候是一种本能的反应,是一种潜意识中的威胁感、恐惧感要浮上意识层面,而我们为了自我保护而自动开启的屏蔽机制。

而在所有的防御机制中,最为成熟有效的一种是升华,事实上,也是我们常常在体育精神中见识到的防御机制:比如,因为输了球而努力提升技术,最终扳回胜局;

比如,因为早先我们在奥运赛场中只有一名队员,而如今我们已经拥有一个成熟又优秀的代表队。

微博@仓酱_;张怡宁输过,然后她无敌了

由此我们可以学到,防止我们由现实的艰难困苦所引发的焦虑恐惧,可以采用群嘲菲律宾炸鱼队的方式,在无意义的八卦和横向对比中虚度时光;

但是我们也可以选择化焦虑为力量,更加专注于自我,专注于我自己这条赛道上,可以攻克下的一个一个难关。

回到第一部分中我们提到的核心认知—中间信念—偏差想法的逻辑链,我们是不是可以重新审视一下这认知三部曲,好好地治治这些对我们并没有帮助的想法呢?

《滚蛋吧!肿瘤君》

比如:

核心认知:我并不完美,但我还是一个好人。我没有自己以为的那么糟糕。

中间信念:到如今,我完成了很多好的事情,并且我还走在克服下一个困难的路上。

替代想法:我不需要和别人对比,我比去年的自己进步了一些,我的朋友/家人都看到了我的努力。我不需要在每件事情上拿第一名,在我这里,我一直在超越自己。

《叫我第一名》

最后,我们还可以从奥运健儿身上学到的,是那种厚积薄发的方法论和心理能量。

也许每个跳水选手在刚刚训练的时候都经历过“炸鱼”的时光,因而成功永远不会是一蹴而就的。

@上海城事资讯;跳水运动员5岁就开始训练了

如果我在“炸鱼期”,对比的是跳水女王郭晶晶的成绩,也许我只会收获无穷无尽的失望,从而带来无穷无尽的拖延和逃避。

哈佛幸福课告诉我们,改变是从“婴儿步”(baby steps)开始的,保持一个进步的惯性需要的自律水平,远远低于我们对自己要求过高时,设定过高学习/工作目标,而需要投入的自律水平。

往往,我们不是太不自律,而是高估了自己。

让我们像勇敢的菲律宾选手一样,关关难过关关过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