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解读——张若虚之《春江花月夜》(3)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解读:
该诗第三段——“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四句仅有“江”“月”两种要素,但内涵深刻。仰首苍穹,一轮皓月悬于碧海青天,春江月夜,明净而深邃。“孤”字用得极好,显得境界更是广阔,诗人内心也是孤寂的,诗人由月之孤联系想到了月之期待。接下来的两个反问则是从时间和历史的角度进行思索,从宽广高远、朦胧幽深的春江花月夜升华到“深沉而寂寥”的哲学境界。这二十个字真是神来之笔,光阴辜负了多少年华,埋藏了多少离恨归思,有多少孤舟明月迟暮天涯?将多少珍惜年华、渴望真情的个体生命扩展到整个人世间普世的情感与困境。
该诗第四段——“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承接上段,进一步提出思考——“人生代代无穷已”,时间一直在不停地继续,江和月依然浪漫,它们在等待谁呢?诗人没有回答,只说了一句——“但见长江送流水”。人比月,应该有更执著的追求和期待,诗人面对着长江流水,只能发出轻轻地感叹和淡淡的惆怅,交织着对生命的依恋和青春的珍惜。显示出“每个历年少年时代在初次人生展望时所感到的那种轻烟般的惆怅与哀愁。”(李泽厚)
该诗第五段——“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夜”“月”还有暗藏的“江”,作者从流水上面,看到了一叶叶的“扁舟”,这些扁舟上的游子,全都是“春闺梦里人”。“白云”飘忽不定,喻指游子漂泊不定,“青枫浦”喻指思妇和游子分手别离之处。“谁家”“何处”互文见义,一是写游子,一是写思妇,道出了无尽的离愁的无奈的相思。
该诗第六段——“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一轮明月正在空中高悬,但月光无论如何也卷不走思念的目光。她正在江边捣衣,这思念的月光同样在衣砧上也拂不去,谁能理解这相思之苦呢?
张若虚,生卒年不详,开元年间尚在世,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近代学者胡小石曾作有《张若虚事迹考略》,其存世之作只有两首,不过好在一首《春江花月夜》就足以让他成为唐代诗坛的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