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解读——张说之《蜀道后期》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注:
客心:指旅居他乡游子的情思。
解读:
张说曾在任校书郞一职,期间曾两度出使蜀地,写下不少诗篇。这些诗歌大多流露出诗人旅居外地的思乡情结。这首《蜀道后期》就是其中的名篇,蜀道,泛指蜀地,后期一词,则为迟误期限之意,这正是引发诗人全部情绪的关键所在。
开篇“客心争日月”,简短的五个字传达出了那种与日月为争、归心似箭的感觉,诗人借用南朝齐诗人谢朓“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之句,张说的诗句从此句化来,用一“争”字极具动感表现出异乡人急切返乡的心情。
“来入预期程”,诗人出使蜀地,行程安排得非常紧张,但力求完成朝廷使命,此行所需要的时间和所经的路程在来之前都预先计算好的,也表明了这次出使任务的紧迫性。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秋风没有等到公事未办完而不能归的诗人,就抢先回到洛阳了,这个“秋”不同于一般诗文中怀才不遇害的落寞、闺中思妇的哀怨,而更多是作者旅居他乡的寂寥。但诗人并非沉浸于此,相反则是以幽默乐观的笔触将秋风人格化,仿佛秋风就好像一起出门但顺利归去的好友。
清代学者黄生曾经笑言诗人迟归之怨与“秋风不相待”有何相干,分别是自己迟归,却抱怨秋风负约,也难怪沈德潜曾说这首诗“巧心俊发”之妙笔。
张说(667—730)字道济,一字说之。世居河东(山西永济)。武后永昌中,授太子校书郞,累迁凤阁舍人。因忤武后旨,被流配钦州。中宗复位后,召为兵部员外郞,累迁工部、兵部侍郞,兼修文馆学士。玄宗即位后,因诛太平公主有功,封燕国公,世称张燕公,任中书令。后与姚崇不和,出为相州、岳州刺史。后召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迁中书令,后授右丞相,至尚书左丞相。新旧《唐书》有传。张说曾三度为相,掌文学之任30年,彼时重要文诰皆出其手,尤长于碑文墓志,《全唐诗》存诗5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