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高明的管理是中国式管理
我们说历史上的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华夏之族。外国人来参观学习,把中国的皇帝尊称为“天可汗”,就是天底下公认的领导者。
为什么人家要送给中国皇帝这样一个封号?就是因为中国的文化影响至深至远,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的非常好,人际和谐,都是文质彬彬。
所以世界上最高明的管理在哪里?诸位朋友,说到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我们首先想到去哪里学习?很多人说我们去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学习,有人说我们去欧洲学习,有人说我们去日本学习。就像现在我们有很多学习幼儿教育的人到了日本,说要向人家学习幼儿教育,结果人家都觉得很奇怪,他说我们这套幼儿教育都是向中国人学来的,结果现在你们中国人跑到我们这儿来学幼儿教育。这些都确实值得我们深思。日本人其实只是学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皮毛而已。但是就是这一点点皮毛,都让他成为世界上形象最好的民族。你就知道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多么博大精深了。
但是我们经过了十年“文革”,对传统文化的过度批判,使我们一度丧失了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结果导致的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要跑去向一个有两百年历史的国家学管理。当然我们并不否认,一个有两百年历史的国家也一定有它的成功之处,否则连二百年也不能维系。但是毕竟不如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家更经得起风吹雨打,更经得起历史的考验。特别是在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很多中国企业家特别尊敬的一些企业都纷纷破产的时候,这些企业家也都茫然了,说我们以前都是看雷曼兄弟的,结果他们都破产了,我们应该向谁学习呢?当然了我们也看到,有一些开明的企业家,把他们的目光转向了具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文化,所以创下了中国式管理的最佳案例。当这样的案例普遍地出现在大江南北的时候,才让我们对传统文化稍微生起了信心。
比如说在苏州有一个固锝企业。他们在几年之前把传统文化的学习引入到企业文化。结果现在他们的企业,不仅仅是和谐企业,是什么企业呢?是幸福企业。他们把自己的老板称为大家长,每一个员工都是家人。大家一起相处的非常融洽,真的像古代的大家庭一样,几代同堂上千口人,但是相处得非常地和睦。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有伦理道德教育,秉持“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理念。
所以有人说,传统文化是建立在农业社会农耕基础上,建立在家庭血缘关系基础上。现在我们进入了商业社会市场经济,而且大家族已经不存在,传统文化也失去了载体。实际上这些话都有待商榷的。因为能够承传传统文化的,是它重视道德教育的本质。如果亲缘亲属关系之间不重视伦理道德的教育,不讲五伦八德,兄弟之间也会产生纷争。如果我们讲究伦理道德的教育,即使是陌生人之间也能够亲如兄弟像一家人。所以本质在什么呢?本质在于抓住了伦理道德教育这一个重要的环节。所以《礼记》上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建立一个国家,建立一个企业,领导一个国家的人民、一个企业的员工,什么最重要啊?教育是最重要的。所以你不仅要当领导,当父母亲人,还要当老师。当然这个老师要起作用,最重要的就是“正己化人”,要把自己先教好,“教儿教女,先教自己。”你要先教属下啊,也要先教自己。
在《史记》上记载着三种不同层次的管理。郑国的子产在治理郑国时候,他把法律监督机制设计的很严密很合理,结果老百姓想欺骗他都做不到,它达到的是“不能欺”的境界。西门豹治理邺县的时候,他做地方官,他把法律设计的很严苛,只要你触犯了法律就给以严惩。就像我们学习现在某些企业,为了让员工不迟到,就用严格的打卡制度,只要你迟到了就严格地罚款重罚。结果老百姓不敢欺骗他了,不敢迟到了。但是孔老夫子的弟子子贱在治理单父的时候,他把“仁义忠恕”的理念运用到管理之中,他起到了“君亲师”的作用,他达到的是“不忍欺”的境界。那就是老百姓不忍心欺骗他,这个“不忍欺”才是最高的管理境界。
比如说这个员工上班打一下卡、下班打一下卡,中间这一段他在哪里呢?即使我们有摄像头,能够看到他中间是不是在企业工作,但是他脑子里在想什么呢?他心思是不是在工作上呢?你都不得而知。
所以最高明的管理是管人心,而“管人心”一定是正己化人,让人心悦而诚服。这才是中国式管理追求的境界。